字词 | 冯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冯特1832——1920Wilhelm Wumdt德国法理学和生物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海德堡大学讲师、莱比锡大学教授,1881年创办《哲学研究》的心理学杂志。一生著作颇丰,代表其民族主义思想的著作是《民族心理学》十卷本(1900——1920)。冯特从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出发,渐渐地发展到对民族的语言、神话、风俗和法律发生兴趣,企图去发现种族和人民心灵上的特点。他说自己为崇尚一种特殊民族的尊严和荣誉的欲望所鼓舞;这个“特殊民族”就是被他当作“优秀民族”的日尔曼民族。所以,冯特的理论是为大日尔曼民族主义反动思想服务的。 冯特1832—1920Wilhelm Wundt德国现代心理学家、伦理学家、哲学家。曾就学于杜宾根大学、海得尔堡大学和柏林大学,获得海得尔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海得尔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哲学的体系》、《哲学概论》、《伦理学——事实与习惯生活规律的研究》等。冯特以心理活动作为研究伦理学的出发点,认为人有利己的感情和同情的感情,人的感情与知识的要求相结合,即形成了感觉及观念,进而发展为道德动机,表现为意志的活动。个人心理活动表现着个人的“小意志”,社会心理表现着由个人意志集合而成的“大意志”。大意志高于小意志,小意志体现和服从大意志。道德意志既不是被物理的因果律决定的,也不是没有任何规律决定的绝对自由状态,而是由心理规律支配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发动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创造。在道德起源的问题上,他认为道德既不是来自先验的永恒原则,也不是产生于偶然的功利经验,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人类大意志的进化、发展,就是道德的根本目标和最高理想。积极地促进大意志的进化,增强公共的幸福,就是美德。单纯的个人目标没有道德价值,只有为整体的目标和公共幸福,才具有道德价值。因为个人的自保和进化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普遍进化和公正幸福的手段;个人是有限的,人类的全体才是无限的。因此,个人要自觉地服从全体,人人要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而努力。道德是实现理想的条件,救世的工具,它随着人类理想的提高和文化的积厚而不断扩充和丰富。他认为,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进行不断的努力,这就是道德的本质。而最高的道德就是为人类的理想实现而自我牺牲。冯特还区别了道德与法律、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认为道德与法律分别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它们相辅相成。个人道德在于自尊、尽责;社会道德在于爱人和公正。冯特在对一些道德理论的批判中,肯定了进化论的伦理学说。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生于1832年,卒于1920年。读大学时先学医学,后改学生理学。1855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857~1864年在海德堡大学任生理学讲师。1874年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讲授心理学。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从事心理学的教学、研究、著述。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1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同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来学习。1881年创办《哲学研究》杂志,用于发表心理学的实验报告。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一生著述丰富,有500余种,共计53735页。主要著作有《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6~1862)、《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1863)、《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心理学大纲》(1896)、《心理学导论》(1911)、《民族心理学》(19卷,1900~1920)等。他首创了内容心理学派,反对传统内省法。他还构建民族心理学来研究复杂的心理过程。 冯特1832—1920Wilhelm Wandt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心理学流派创始人。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心理学体系分为个体的实验心理学和社会的民族心理学。主张心理学以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将人的心理复合体分析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或元素。但对于高级的心理过程则不能用实验法来研究,而只能根据言语、艺术、神话和宗教、社会、法律以及文化等心理产物来探讨。哲学观点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和身心平行论。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大纲》、《生理心理学纲要》和《民族心理学》等。 冯特1832~1920Wilhelm Wundt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构造心理学派的奠基人,生于德国曼汉市附近巴顿的一个牧师家庭。先在杜平根大学等校学习医学和哲学,1856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生理学讲师,1858年后任著名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的助手十余年,协助指导学生实验,开设生理心理学讲座,1864年升任副教授。1874年升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长达40余年致力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工作,1889年荣任莱比锡大学校长。主要贡献: (1)建立科学心理学。他反对把心理学研究思辨化和哲学,强调心理学对象和方法的特殊性,促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开辟“科学的一个新领域”。(2)建立实验心理学。1879年他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1881年创办心理学专刊《哲学研究》(后改为《心理学研究》),仅20年的时间就完成100多项实验研究任务,既创建了实验心理学,又成为世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3)建立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该实验室成了培养第一代职业心理学家的最高学府,他还为世界第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主要著作有《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8~1862)、《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灵讲演录》(1863)、《生理心理学原理》 (1873~1874)、《心理学大纲》 (1896)、《民族心理学》(共10卷,1900~1920)、《心理学引论》(1911)、《手势语》(1973)等。 冯特 冯特1832—1920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创建者,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曼汉市附近的巴顿。1851年入杜宾根大学,次年转海德堡大学。1855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间、情绪等心理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培养了大批心理学家。1881年创办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其心理学体系包括实验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两个主要部门。前者运用内省法来分析构成意识的元素及其合成规律,否认独立存在于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后者从语言、神话和风俗中寻找所谓普遍的心理定律,用以解释社会现象。自称主张心身平行论。主要著作有《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62年)、《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1863年)、《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年)、《心理学大纲》(1896年)、《民族心理学》(1900—1920年)等。 ☚ 谢切诺夫 朗格 ☛ 冯特 冯特1832—1920Wilhelm Maximiliam Wundt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创建者,构造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1851年入杜宾根大学,次年转海德堡大学。1855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对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间、情绪等心理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培养了大批心理学家。1881年创办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他的心理学体系包括实验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两个主要部门。前者运用内省法来分析构成意识的元素及其合成规律,否认独立存在于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后者从语言、神话和风俗中寻找所谓普遍的心理定律,用以解释社会现象。他自称主张心身平行论。主要著作有《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人与动物心理学讲演录》、《生理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大纲》、《民俗心理学》等。 ☚ 谢切诺夫 布伦坦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