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寄老莱子提出的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意识的哲学命题。《尸子》卷下引《老莱子》曰:“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老莱子在此试图解决萦绕人类心灵的生死问题。人类按其本性来说,总是天然乐生的;然而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必然面对有生必有死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宇宙无穷,人生有限,念天地之悠悠,孰能不黯然而神伤?因此,反映宇宙人生悲剧意识的生死问题也就成为哲人们探讨的一个永恒课题。老莱子对于这一矛盾的解决表现了一种达观的心境,把人生看得很淡泊:生如寄,人不过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寄居于他所来到的旅舍之中;死如归,人死去亦不过是回到他所从来的去处,复归于大自然中那不可知的所在。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对好生而恶死的一般心态的超越,与庄子“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齐生死的观点颇有相通之处;但其深层却都根源于人生有限的悲剧意识,在无所谓的心态中亦隐含着对于人生的某种执著。唐代诗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如过客,死者如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可看作是对老莱子的生死观所作的一个绝妙的注释。 人生若寄rén shēng ruò jì见“人生如寄”。 人生若寄rénshēng-ruòjì见“人生如寄”。晋·陶潜《荣木》:“~,憔悴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