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冯太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冯太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死,献文帝继位,尊为皇太后。时献文帝年仅十二岁,丞相乙浑谋反,冯密谋杀浑,一度临朝听政。皇兴五年(471年)献文帝死,年仅五岁的孝文帝继位,她又亲临朝政,直至太和十四年(490年)病死,前后执政二十五年。执政期间,为了巩固鲜卑贵族的封建统治,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曾励行一系列重大改革:规定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为定,不拘年限;颁布官吏俸禄制,规定贪赃满一匹者处死;实行均田制,及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为国家提供租税力役,但在客观上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各族人民的进一步封建化。其改革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奠定了基础。 冯太后 冯太后438—491北魏文成帝拓跋璿的皇后,汉族人。魏文帝拓跋弘继位,尊为太后。公元466年诛灭专揽朝政的丞相王乙辉,第一次临朝称制。公元476年太后毒死魏献文帝,年幼的魏孝文帝即位,再次临朝执政,从此在魏国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化的重大改革。首先她禁止鲜卑同姓相婚,以清除鲜卑族内部的氏族制、奴隶制残余。其次于公元484年颁行俸禄制,以限制官员对百姓的盘剥。第三发布均田令,基本上是一种处理农民开垦荒地的措施,鼓励耕种并限制土地兼并。第四实行三长制,这是北魏仿汉制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三长为邻、里、党长,职责是检查户口,审定户籍,分配土地和征发徭役、兵役。冯太后所推行的改革措施受到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但由于冯太后的势力及处理宗室矛盾的高明手段,改革措施还是推行了。冯太后生活俭朴,反对奢华。公元486年,孝文帝在冯太后直接指导下,开始亲政,他的汉化政策主要秉承冯太后的意志。冯太后称制二十五年,她的改革举动,成为北魏汉化的里程碑 (见 《魏书·后妃传》)。 ☚ 卫铄 独孤皇后 ☛ 冯太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献文帝。孝文帝时临朝听政,太和年间曾改革吏治,颁行俸禄制度,推行三长制、均田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增加国家收入。临朝25年,死后溢文明太皇太后。 冯太后442—490北朝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乙浑谋逆,她密定大策杀浑,遂临朝听政。孝文帝立,尊为太皇太后,复临朝执政。太和年间曾改革吏治,颁行奉禄制度,推行三长制,发布均田令。临朝二十五年,死后谥文明太皇太后。 冯太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河北冀县)人。因其父冯朗犯罪而被没入后宫,为文成帝后宠,太安二年(456)立为皇后。多智略,善决断,有政治眼光。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孝文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在天安元年(466)到太和十四年(490)间临朝听政。改革鲜卑习俗,禁止鲜卑同姓相婚;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力排众议,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令。知人善任,其所宠信的大臣李冲及游明根等均有建树。是孝文帝前期改革的实际决策者,为孝文帝迁都及实行汉化政策奠定了基础。死后追谥为文明太皇太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