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冯·诺伊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冯·诺伊曼数学家。1903年12月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57年2月8日卒于美国华盛顿。1926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去格丁根大学任希尔伯特的助手。1930年应聘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33年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研制第1颗原子弹作出贡献,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方案,1954年成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1940年以前:致力于数理逻辑、集合论、希尔伯特空间上线性自伴算子谱理论,以及测度论、格论、连续几何方面。1940年以后,致力于力学、经济学、数值分析和电子计算方面,是数理经济学的奠基人。著有《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1932)、《博弈论和经济行为》(1942,与O.莫根施特恩合著)、《计算机与人脑》(1958,去世后出版)等。 冯·诺伊曼 冯·诺伊曼1903—1957Fengnuoyiman,Von Neumann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他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银行家家庭,自幼就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心算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创造才能.12岁已能读懂法国数学家波莱尔的《函数论》.1921年他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数学,但绝大部分时间却在柏林大学和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攻读化学和其他科学课程,同时进行数学研究.1925年他获得联邦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师文凭;1926年又在布达佩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集合论的公理化》.这方面的工作对他后来的计算机及自动机理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时就已引起了希尔伯特的关注.1926年,冯·诺伊曼到格廷根当希尔伯特的助手.在此期间,由于希尔伯特的影响,他对量子力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他对量子力学数学基础的主要贡献总结在《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1932)一书中,成为一本名著.他还对量子统计力学中的遍历定理和H定理进行了研究.1930年,他应聘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次年升为教授,从此定居美国.除最初10年继续在德国开始的工作之外,又开辟了许多新方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遍历理论,拓扑群理论和算子代数理论(即冯·诺伊曼代数).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要,他又于1940—1941年间开创了博奕论(又称对策论)的研究.1944年出版了奠基性的巨著《博奕论与经济行为》,同时还开辟了应用数学的新方向——离散数学的应用.随后,1944年他又转向电子计算机领域,成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值分析的开创者之一.1945年,他及其合作者开始研究“完全自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是现代通用电子计算机的原型.晚年,他集中进行自动机理论的研究,其成果包括1951年的论文《自动化的一般逻辑理论》和未完成的手稿《计算机与人脑》.1957年2月8日他因患癌症去世,但他的大量开创性工作却给20世纪的数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奠定了他本世纪最富有独创精神的数学家的地位. ☚ 哥德尔 图灵 ☛ 冯·诺伊曼 冯·诺伊曼1903—1957Fengnuoyiman Von Neu mann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生于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犹太银行家家庭, 自幼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心算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创造力。1921年到1925年, 他先后在柏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学化学, 1926年取得化学工程师资格, 同时又在布达佩斯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1926—1929年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任讲师, 1930年受聘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为客座教授, 1933年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生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了制造原子弹的顾问。还担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冯·诺依曼是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在纯粹数学方面,他在遍历理论,拓扑群理论和算子代数理论方面有杰出成就。在应用数学方面,他开创了博奕论研究, 提出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方案。冯·诺伊曼还直接投入核武器的研究工作。1955年冯·诺伊曼得了癌症,他抓紧最后宝贵的时光,撰写关于人的神经系统和计算机关系的书,没有完成即谢世。此书发表名为 《计算机与人脑》。 冯·诺伊曼在数学上思考问题的速度是令人吃惊的,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能说明他的心算能力是何等惊人;有一位青年科学家有个复杂的式子需要求值,当冯·诺伊曼进城时, 青年科学家便把公式拿来向他求教。冯·诺伊曼昂首凝思,喃喃自语:“让我们来看看几个特解的情况。如果我们令n=1, 可得……”青年立即说:“是2. 31吧?”冯·诺伊曼不解地看看他, 又接着说:“现在令n=2,……”那青年又说:“答案是7.49吗?”这次,诺伊曼皱起眉头,他连忙接下去:“当n=3,那末……”还没等他运算完毕,青年又喊出来:“答数是11.06。”这回诺伊曼可受不了啦。这完全不可能!从未见过年青人能胜过他的!原来,那个青年科学家在同诺伊曼开了个玩笑: 那答案都是他事先用笔和纸和计算机算了半天得到的! 在普林斯顿,冯·诺伊曼常被人认为心不在焉。他的妻子告诉记者, 一天早晨冯·诺伊曼从家里开车去纽约赴约会,车开了一半路程时,他又打电话回家问妻子:“我上纽约去干嘛呢?”有时,朋友问他的家在哪儿,诺伊曼竟告诉朋友: “那好找,街边有家鸽啄食的那所房子即是我家了!”他也许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智慧都用于搞数学、物理和其它学科了,在他的记忆和思维里,其它的一切大概都是无关紧要的。 冯·诺伊曼是一个勤奋工作的人,他夫人说:“他在家写作总要到深夜或黎明才搁笔。他的工作能力惊人。”除了在家工作, 他每天一早就到研究院,一直到很晚才离开,其间他十分珍惜时光,决不让光阴白白流逝。既使是在他身染绝症期间,仍在思想、写作及参加会议。 冯 ·诺伊曼的学生和朋友S. 乌拉姆说: “他了解自己的能力,他赞扬也羡慕那些具有特殊素质的、并且有着非理性直觉的灵感的人, 这种灵感有时能改变科学进程的方向。对冯·诺伊曼来说,似乎不可能有难于理解的和难于表达的思想。他的远见卓识给人深刻的印象, 他的表达则是严谨清晰的……” ☚ 维纳 柯尔莫哥洛夫 ☛ 冯·诺伊曼1903—1957John von Neumann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初期研究集合论、实变函数论,数学基础理论、对集合论的公理化作了重要贡献。对算子理论、连续群论、对策论、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运用和核武器的研制都有重要贡献。 冯·诺伊曼1903—1957John von Neumann约翰·冯·诺伊曼。数学家。原名亚诺什(Janos)。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26年获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中“序数”的定义后被普遍采用)。同年获苏黎世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位,并获洛克菲勒研究基金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工作。1927年任教于柏林大学,1929年转入汉堡大学。1930年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教授,次年任数学和物理学教授。1933年起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1937年加入美国籍,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早年研究集合论和代数。1927年发表《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创立算子理论。三十年代后期,和默里(Francis Joseph Murray,1911— )共同建立算子代数理论(现称“冯·诺伊曼代数”)。1944年与经济学家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1902—1977)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成为博弈论学科的奠基性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电子计算机设计研究所主任,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55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在量子物理、数理逻辑、经济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另著有《计算机与人脑》、《连续几何》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