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桓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郭桓案

 郭桓案是明初惩办户部侍郎郭桓等贪污官粮的重大案件。1385年,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李彧、赵全德等与户部右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等勾结贪污,吞盗官粮,遂兴大狱。朱元璋令审刑司拷讯,牵连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发现除侵吞宝钞金银外,仅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以及各布政司伙同郭桓等所盗卖的仓粮,总数在2400万石。朱元璋下令治六部左右侍郎以下京官及有关地方官员罪,供词牵连各布政使司官吏,死者达数万人。后来公布的贪污数字:郭桓盗卖三年来军卫积粮约700万石,如果加上其他各仓,追论赃物,只得说某亲好友家若干,某殷实富有家若干,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地主被牵连抄家问罪。郭桓被杀,礼部尚书赵帽、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朗麦至德皆因此案而死。“中人之家多破产”。由于株连案件甚重,引起许多地主官僚的不满,纷纷指责、攻击告发处理此案的御史和法官。为防止矛盾扩大,明太祖乃公布郭桓等人罪状,而将原审法官右审刑吴庸等处以磔刑,以平民愤。朱元璋兴郭桓案,不但使官僚阶层,而且使整个地主阶级感到震惊。郭桓案是朱元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兴起大狱,用刑极其残酷,暴露出朱元璋的尖刻和狭隘。
郭桓案

郭桓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重惩官吏的狱案。洪武十八年 (1385); 朱元璋怀疑户部侍郎郭桓与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通同贪污,坐盗官粮,而兴大狱。追赃700万,牵连直省诸官吏。追赃时又波及全国各地的一批地主富户。朱元璋置之严刑,手诏列举郭桓等罪,论诛,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均处死,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忠惠迪亦受牵连而死。被追赃之中人之家,均倾家荡产。前后被处死者达数万人。时舆论大哗,怨声四起,御史全敏、丁廷举也以此上书陈请。朱元璋下诏,今后有为官者生奸扰民,遇赦不宥。

☚ 空印案   靖难之役 ☛

郭桓案

明初惩办贪污大狱。洪武十八年(1385),太祖疑户部侍郎郭桓与北平二司官吏通同贪污,遂兴大狱。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死,追赃七百万,株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郭桓被诛,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至德皆坐郭桓案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