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温度廓线temperature profile in fields农田中温度随高度分布的曲线。根据温度在不同层次的特点,可分为3个层次: ❶作物层上方常通量层内任一高度的温度。白昼,显热通量为正,温度向上递减;黑夜,情况相反,温度向上递增; ❷作物层内的气温分布。主要决定于辐射和乱流交换状况,即受作物群体结构的影响。昼间作物层的气温低于裸地同高度气温,夜间则相反;作物密度越大,差异越显著。在稀疏作物层中,当作物对乱流的削弱作用超过对辐射的削弱作用时,作物层中的温度,昼夜都高于裸地。在高纬地区和高山上更是如此。 ❸农田土壤温度分布。即作物层覆盖下的土壤温度,表层10 cm以上的土温昼间低于裸地,且随作物密度加大差值增大;夜间,直立叶禾谷类作物覆盖下的土温,高于裸地的土温;而水平叶作物覆盖下的土温,则可能低于裸地土温。在下层(距地表10~20 cm)土壤,有作物覆盖的土温,可能整天低于裸地相应深度的土温,且随深度增加其差异减小。作物覆盖下的土温,不仅日变化振幅比裸地显著减小,且最高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比裸地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