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民协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民协会

 简称“农协”、“农会”。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农民群众组织。会员多系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劳动者。1921年夏首创于浙江萧山衙前,1922年后,广东、湖南等地也相继建立农民协会,逐渐成为革命的农村基层权力机关。北伐战争前夕,全国农民运动已发展到十多个省、区,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的出现,对推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起了巨大的作用,到1927年3月,全国农会会员达五百万人左右。同月30日粤、湘、鄂、赣四省农协代表及河南农民自卫军代表在武汉举行联席会议,推举毛泽东、方志敏、彭湃等十三人组成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主持执委会工作,制定了“今后农运规划”。6月全国农协会员已增至九百十五万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仍有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发展生产。抗日战争时期,改称农民救国会。发动农民抗击日军和向地主减租减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的农民协会,领导广大翻身农民斗地主、分田地,支援前线,为全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建国后,在全国农村遍设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农民协会peasant association

简称农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成员为雇农、贫农、中农、农村中的手工业工人及贫苦的革命知识分子。1922年创始于广东海丰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湖南等地的农民协会,曾是农村中革命专政的权力机关,1927年5月在武汉曾成立全国农民协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农会具有政权机关的职能。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农会改称“农民救国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会是农村中实行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农会在领导农民运动、完成土地改革、支援革命战争、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实现农业合作化等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

农民协会

简称“农会”或“农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贫雇农积极分子为核心的农民群众组织。成员为贫农、雇农、中农、农村中手工业工人和贫苦知识分子。1922年首创于广东省海丰县。1927年5月全国农协于武汉成立。此后各革命时期的解放区都成立了农会,抗战时改称“农民救国会”。新中国建立后,政务院于1950年公布了《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全国普遍成立了农会。在完成土改、支援革命战争、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合作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协会

农民协会Farmers' Association

古巴土地改革中建立的组织小农进行个体生产的组织形式,全国小农协会基层组织形式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小农协会的指示,组织小农进行个体生产。它是进一步建立信贷服务社的基础。至1979年9月,农民协会全部转入带有初级合作形式的信贷服务合作社。参见全国小农协会。

☚ 全国小农协会   信贷服务合作社 ☛
农民协会

农民协会

简称“农协”或“农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愿组织的群众性阶级组织。农民协会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领导核心,以雇农、贫农、中农、农村手工业工人、贫苦知识分子为成员,严禁地主、富农参加。农会和工会、妇联不同,它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只有基层组织,而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领导机关。其活动主要由党的基层组织来领导。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阶级斗争的群众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形态和历史作用有所不同。最早的农民协会是1921年9月由沈玄庐(当时是共产党员)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领导农民建立的。不久,发展到肖山、绍兴两县80余村,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同年12月,两县农民协会被军警镇压。1922年7月29日,彭湃在海丰成立了一个只有7名成员的农会;到1923年元旦,我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便成立了。会员达2万户,共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此后,随着农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农会会员的不断增多,海丰总农会先后改组成“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1923年8月16日,海丰总农会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被迫转入地下。1923年4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派水口山铅锌矿的工人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到衡山岳北地区开展农民运动。9月16日,正式成立湖南最早的农会组织“岳北农工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退押斗争。同年11月,也在反动当局的镇压下遭到失败。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的农会组织迅猛异常地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以广东、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高潮。农会的活动,在其初期主要是进行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经济斗争,随着农民运动的发展,转向政治斗争,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在农村的政治统治。如,1922年冬,在彭湃从事农民运动初期所散发的《农民利益传单》中,主要内容是防止田主升租、防止勒索、防止内部竞争、灾年呈请减租、调和争端、防止盗贼、禁止烟赌、奖励求学、改善农业、增进农民智识、共同生产,便利金融、抵抗战乱,以及救济疾病、死亡、孤老、罹灾等经济方面的;到1923年海丰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以后,乡村的政治权力,已由绅士土豪之手移至农会。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到1926年11月,便正式成立了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负责指导全国的农民运动。1927年3月,在湖北武昌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邓演达、谭延恺、毛泽东、谭平山、彭湃、方志敏、易礼容等13人为执行委员,毛泽东被推选为常委兼组织部长,主持全国农协的工作。毛泽东及时总结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毛泽东在1927年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仅高度概括了农民协会开展的各项重大活动及其取得的重要成就,而且对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论述。在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策略。但从全党来说,关于农民武装和革命政权问题、关于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当时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的各个革命时期中,党在解放区都成立了农民协会,抗日战争时期曾改称农民救国会,发动农民进行抗日斗争,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生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会组织建设进入新阶段。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了《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在乡村建立健全了农民协会。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农业生产,举办合作社,改善农民生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力,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参加政权建设。农会在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农会便自行消亡。

☚ 贫农团   赤色工会 ☛
农民协会

农民协会

简称“农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1922年首创于广东省海丰县。1927年5月在武汉成立全国农民协会。其成员为雇农、贫农、中农、农村中的手工业工人及贫苦的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不同,农民协会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和具有的权限也不尽相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湖南等地的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是农村中革命专政的权力机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农会,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具有政权机关的职能,有没收和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的权力; 抗日战争时期,农会的任务是协助抗日根据地政府发动农民进行抗日斗争,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农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农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在完成土地改革、支援革命战争、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合作化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 查田运动   贫农团 ☛

农民协会

peasant association


农民协会

peasants’association

农民协会

简称“农协”或“农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起来的群众组织。农协是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领导核心,以雇农、贫农、中农、农村中的手工业工人及贫苦知识分子为成员。1922年创始于广东省海丰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农村中革命专政的权力机关。1927年3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在以后各个革命时期中,解放区都成立有农民协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曾改称“农民救国会”。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普遍组织了农民协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