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产品差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产品差价price differen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同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流转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和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农产品差价主要有五种:购销差价、地区差价、批零差价、质量差价、季节差价。由于每一种农产品都是以一定的质量、一定的价格在一定的地点、时间和流转环节上出现的,所以每一种农产品都要置身于这些差价之中,才能由生产领域顺利地通过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满足社会的需要。
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社会必要劳动耗费量的差异,是形成各种差价的主要基础。在一般情况下,零售价高于批发价,销价高于购价,销地、交通方便地区的价格高于产地、交通不方便地区的价格,淡季价格高于旺季价格。合理的商品差价,有利于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有利于兼顾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国家的利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农产品购销差价 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品种、同一质量的农产品的最初价格(向生产者购买的收购价格)和最终价格(向消费者出售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不同,商业部门对不同农产品采取的购销方法不同,购销差价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购销差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❶收购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额。许多农产品收购之后不需要加工,直接以零售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时的购销差价表现为购零差价。
❷收购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主要作为工业原料的农产品,如木、竹、藤、棕、麻以及用于加工的水果、肉、禽、蛋等,是以批发价(有的是供应价)销售给工业企业的。这时的购销差价表现为购批差价。
❸原料收购价与成品零售价之间的差额。不少农产品要经过加工制成成品、半成品,如小麦加工成面粉,食用油料加工成食油,肉猪屠宰成肉后,才能以零售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时表现为原(料)成(品)差价。农产品购销差价,也和其他商品的购销差价一样,由商品在流通领域中发生的社会必要流通费(包括运杂费和储存、损耗、经营管理费用以及银行利息等)、税金、利润构成。社会必要流通费用的确定,应以合理的商品流向、合理的运输工具和科学的经营管理为依据。在农产品的各项差价中,购销差价是最重要的差价,它最终决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压低购价而扩大差价,会损害生产者的利益;以提高销价而扩大差价,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差价过小,会损害经营者的利益。要使合理的购销差价得以实现,还必须使收购价格水平和销售价格水平合理。一般情况下,销售价高于收购价。但世界各国因政策不同,有的国家如中国、苏联等,适当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不提或少提零售价格,高价买,低价卖,出现购价高于销价的现象,商业部门就要发生政策性亏损,国家要给予财政补贴。
农产品批零差价 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品种、同一质量的农产品价格在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之间的差额。是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最后一道差价,由零售商业的社会必要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一般是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一定的批零差率或固定金额。
农产品地区差价 同一时期、同一品种、同一质量、同一流通环节上的农产品价格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额。地区差价的形成,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产品由产区到销区,商业企业要支出一定的流通费、税金, 并取得一定的利润, 这些费用、税金、利润在价格中要得到反映; 二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 生产同种商品的地区社会成本不相同。正确核定地区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必要流通费用, 是确定合理地区差价的基础。农产品合理的地区差价, 一般是城市价格高于农村价格, 大城市价格高于小城市价格, 销区价格高于产区价格, 分散产区的价格高于集中主产区的价格, 交通方便、距离销售市场近的地区的价格高于交通不便、距离销售市场远的地区的价格。合理的地区差价,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化,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农产品季节差价 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同一质量、同一流通环节的农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差额。季节差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❶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为了使季节性生产适应长年消费的需要, 这就需要储存保管, 支付必要的储存保管费用, 还有损耗、储存保管企业的利润等。由此发生的差额叫储存性季节差价;
❷由于季节不同, 生产同种产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同。如冬季温室生产的蔬菜、提前上市的瓜果蔬菜等, 都比在适令季节生产的同种商品成本高, 从而价格也高。由此产生的差价叫生产性季节差价;
❸由于各地气候的差异, 适应季节地区生产的农产品提前或推后流向非适令季节地区, 要支付一定的流通费用。由此产生的差价叫做气候性季节差价。气候性季节差价, 兼有地区差价和储存性季节差价的性质。各种农产品季节差价的大小,主要由储存或生产、运销该种产品所多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同时, 供求情况也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季节差价, 能够调节生产季节和非生产季节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增加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入, 满足居民常年消费需要。
农产品质量差价 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流通环节上,同类农产品中因质量不同而出现价格差额。表现为同类产品中的价格差额和同种产品中不同等级的价格差额。肉猪收购质量差价可以北京市各区县生猪收购价为例(见表)。
北京市各区县生猪收购价格表(1985年5月10日)
单位:人民币(元)/肉猪毛重(千克)

等 级 规 格差价率
(%)
普通生猪
收 购 价
瘦肉型猪
收购 价
淘汰老
公母猪
收购价
等级出 肉 率
特等72%以上1151.902.04
1等
2等
3等
4等
5等
69%~不足72%
66%~不足69%
63%~不足66%
60%~不足63%
57%~不足60%
110
105
100
95
90
1.82
1.74
1.66
1.58
1.50
1.96
1.88
1.80
1.72
1.64
1.00
1.05
1.00
0.95
0.90

各种农产品由于生产过程不同、使用价值不同、划分质量等级的标准不同, 从而使质量差价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诸如品种的优劣、大小、粗细、长短、死活、新鲜程度、老嫩、肥瘦、出成率的高低(如糖料含糖多少、油料含油多少)、成熟程度、含杂多少、霉变与否、外观美丑等, 均可形成不同的质量等级, 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质量差价。有些农产品的质量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但农产品的质量差别,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同而形成的。合理的质量差价,体现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同质同价)的价格政策, 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扩大国内外市场, 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农产品差价

农产品差价

同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流转环节、地区、季节或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主要有购销差价、地区差价、批零差价、季节差价和质量差价等。

☚ 农产品零售价格   农产品价格调控基金 ☛
农产品差价

农产品差价

同种农产品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或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在我国现行物价体系中,农产品差价主要有购销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质量差价等。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社会必要劳动耗费量的差异,是形成商品差价的主要基础。合理的农产品差价,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商业经营,扩大商品流通,调节市场供求,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商品差价   早晚差价 ☛
000015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