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污染
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的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 (物理、化学和生物) 的质量下降和使用价值降低的现象。水体污染有时可以直接观察到,如水变混浊,水色改变,水发出难闻的气味或水生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有些水体污染不易觉察,如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等,必须通过仪器来测定。
水污染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影响,使产量降低。在污染物质中,像氮素化合物之类的物质是农作物的营养源,用含有适量营养源的水进行农田灌溉,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是有益的。但营养源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异常,产量下降。水中的污染物还可通过土壤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人类健康。土壤对污染物具有相当的缓冲作用和净化能力。随灌溉水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可保持原有的化学性状,不至于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经一定潜伏期,或污染物浓度继续增高,影响会越来越显著。
根据水污染的不同程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无不良影响阶段; 第二阶段,由于土壤的作用或其他人为的控制,消除不良影响阶段; 第三阶段,不良影响无法消除阶段。水污染会对农业产生影响,反之,农业本身也会影响水质。农用化学物质的应用,可导致水体的污染。农业生产对水质起一种缓冲作用,污染水可得到一定程度净化,清洁水变得相对不清洁,两种水均保持中间状态。极其清洁的水,经灌溉进入农田再流出后,变得不清洁。由灌溉进入农田的污水中的一部分污染物可能被植物吸收或与土壤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消失或转化。
农业水污染的来源为:
❶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其主要特征是排放的水量大、水质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还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是农业用水和河流的主要污染源。就水量而言,在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量一般占60%—80%,生活污水量仅占20%—40%。我国工业废水占总排放量的79%。
❷生活污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主要自居民住宅、公共建筑和医院等处排入。生活污水一般无有毒物质,主要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和寄生虫卵,其中可能含有病毒和致病菌。生活污水的成分比较固定,各城市之间的水质成分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