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生产萎缩junpin shengchan weisuoshrink of military products production
由于军事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军品生产不景气现象。主要表现为:军方订货不足,军工投资减少,军火贸易额萎缩,企业开工不足,军品产量在较低水平上徘徊等。军品生产萎缩同军品生产过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军品生产萎缩通常是由军品生产过剩引起的。过剩时期,军品大量积压,生产大幅度下降;而萎缩时期,军品生产不再显著下降,已处于“谷底”的状态。
例如,与苏联正常年度的1988年相比,1993年俄罗斯坦克采购量由原3500辆降到200辆,装甲车由5500减少到150辆,火炮由3000门降到195门,飞机由700架减至100架,潜艇由18艘减至6艘,洲际导弹由240枚降至28枚。按1996财年美元值计算,美国国防部1985年采购费因为1371.3亿美元,1996年下降到394.1亿美元。1995年美国国防供应商已从10年前的大约12万家减少到3万家,国防工业从业人员从1987年的350万人减至230万人。法国军工直接从业人员已由冷战结束前的26万人减至1994年的21万人。德国军工从业人员从1990年的大约28万人减至1995年的10万人。英国国防工业雇员从冷战结束前的50万人减至1993年的42万人。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趋向缓和,武器装备需求减少,国内外军品市场萎缩,美、俄、法、英、德等世界主要军事工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军品生产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主要政策和措施是压缩生产规模,保存核心能力;组建大型军工集团,增强竞争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对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扩大经营自主权;推行“军民一体化”,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加强军贸出口,保护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工业部门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已从单一军品生产逐步转变到军民结合,发展多品种生产的轨道。同时,加大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力度,努力建设“小摊子、高水平”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