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军事、国防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军事、国防教育

军事、国防教育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国际战略格局发展变化的全面分析和我国历史上军事教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在军事、国防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邓小平关于军事、国防教育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成为我军新时期军事教育的根本理论。
(1) 在和平时期,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邓小平明确提出,要确立教育训练在军队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战略要研究的问题,不仅是作战问题,还包括训练。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页)“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我们的军队过去是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锻炼成长的,那时提升干部主要靠战场上考验。现在不打仗,你根据什么来考验干部,用什么来提高干部,提高军队的素质,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还不是要从教育训练着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60页)邓小平指出,要将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一方面要注重部队训练,加强部队的政治教育和纪律性,从勤学苦练当中学本领,这样军队才能够打硬仗; 另一方面要通过办院校来解决干部问题,他指出:“如果不注意军队训练,至少在战争初期要相当倒霉就是了。还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干部的指挥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们的知识,要好好办学校,包括各总部、各军兵种、各级的学校,都要办好。不打仗,除了搞演习以外,办一点学校,这总是一个办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页)
(2)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是军事教育的根本目的。邓小平根据和平时期我军的根本职能,提出了军事教育的根本目的,既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军队建设中,要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其作为检查部队各项工作的标准。军事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理论和实战教育相结合,并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造就一支军事过硬、纪律严明的随时能够执行战斗任务的现代化革命军队。
(3) 必须遵循 “从未来作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 的军事教育指导思想。在实践中,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首先,要创置仿真实战的训练条件,邓小平认为,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主要靠作战和教育训练这两种方式。而在和平时期,其唯一途径就是加强教育训练,即从模拟战争的训练中获取类似于实战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部队内部各项工作的关系,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服务。要把军事训练与政治方向教育结合起来,并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军队既要掌握现代化战争的军事知识和指挥、管理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和优良的作风; 要以军事专业教育为主,军事专业教育与通用教育相结合,“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9页)这样做有利于安置退役军人; 个体教育训练为集体教育训练服务并相互结合,这样做既利于形成军人个体的技术、战术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又使各兵种和各专业部队能形成整个战斗力。
(4) 军事教育的重点是抓好院校教育。通过办院校来解决干部问题,使干部队伍的水平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加强,使干部不仅能够学习一些现代战争知识,并且具有好的作风。邓小平对军事院校教育提出了三个具体要求,一是训练、选拔和推荐干部; 二是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 三是恢复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作风。邓小平还提出,要把军队建设成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学校,“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我们的军队干部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上也能发挥作用,打起仗来,又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就成为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9页)对一般战士,他提出: “对战士的教育训练要做到一兵多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如果在服兵役期间,经过训练,水平提高了,作风又好,到地方就会发挥很大作用,地方上也就比较欢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0页)
(5) 重视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观念。世界上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可能性还存在,所以要随时作好战争的心理准备,以防不测。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使全国各族人民都关心和支持国防教育及国防建设,最终使每个公民都将保卫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从而赢得人民战争的最终胜利。

☚ 干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000003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