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内等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内等子 内等子宋代军队中的专职相扑选手,隶御前忠佐军头引管辖。每逢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等,内等子表演相扑。每逢郊拜、明堂大礼等御驾出行时,内等子充当“顶帽”,鬓发蓬松,握拳行于御驾左右。内等子设额120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2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其他都是候补者。每三年在殿前比赛一次,好的升级,差的黜降。见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 ☚ 中黄 白丁 ☛ 内等子 内等子宋代宫廷内担任相扑表演和警卫的侍卫组织。在宋代,摔跤一类的活动被称为相扑、角力或角抵等,民间开展得十分普遍。不仅在京都汴梁 (今河南开封) 和其他大都市的 “瓦子” 里经常有 “相扑”,而且在宫廷之内也有相扑表演。内等子就是皇家特设的为宫廷宴会和接待外宾时表演相扑及剑棒的组织。皇帝外出时,他们也担任御前侍卫。内等子选自军中体魄健壮,膂力过人的军士,都是摔跤能手。内等子设有规定的名额。南宋时,内等子的编制为120人,内看押人员2人,“十将”(类似教练员) 20人。上、中等各5对,下等8对,剑棒手10名。这些人都按品级支取钱粮不等。此外,还有大约70名的预备队员。平时还要对这些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北宋时,“军头司每旬休按阅内等子相扑手。剑棒手格斗”。南宋时,每隔3年要对内等子进行一次大考核,他们要当殿相扑献艺,接受皇帝检阅,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淘汰,分发各地军队担任管营营头。内等子表演的相扑常是压轴好戏,如 《东京梦华录》上记载,皇帝宴会群臣及外国使节时,“第九盏御酒慢曲子,宰臣酒幔曲子,百官酒三台舞,曲如前。左右军相扑。……宴退,臣僚皆簪花归私第”。《宋史·礼志》中也记载道: 使人到阙筵宴,“凡用乐人三百人……相扑一十五人,于御前内等子差”。 ☚ 大明殿马球赛 金明池水上竞技 ☛ 内等子禁卫人员。由内侍充,称“内等子”,隶主管禁卫所;与军头司等子(招募军士充)有别。内等子扈从禁卫时,捋袖擎拳,高声喝叫(《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卷1《四孟驾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