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史history of pigeonraising中国养鸽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广西贵县出土的陶楼模型,在屋檐角下有鸽子伏窝的塑像,表明中国养鸽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据唐《酉阳杂俎》记载的中国古代养鸽的技术,最初与东南沿海番船上的舶鸽有关。 唐《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这是中国信鸽的最早记载。五代,食鸽风起,《南唐近事》:“陈诲嗜鸽,驯养千余只。”为中国饲养肉鸽之始。五代,还选育出了体态娇美的观赏鸽,《清异录》:“豪少年尚畜鸽,号半天娇人;以其蛊惑过于娇女艳妖,呼为插羽佳人。” 北宋初年,中国已有哨鸽,并将其用于战争,成为军鸽。据《宋史》记载,庆历元年(1041),西夏就是靠“悬哨家鸽”的指引包围了宋军。南宋养鸽风盛,为鸽悬铃成为时尚。《四朝见闻录》:“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乐,群数十百,望之如锦。……内侍畜之尤甚。粟之既,则寓金铃于尾,飞而扬空,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珮。”这时的杭州还出现了专门饲养训练鸽子为业的人。南宋时鸽已开始应用航海通讯,淳熙《三山志》:“舶鸽,善识主人之居。舶人笼以泛海,有故系书放之以归。” 元代的养鸽技术有很高的水平,据《辍耕录》讲,饲养了17年的鸽子仍能千里传书。 明代养鸽最盛,《本草纲目》说鸽:“处处人家畜之。”《虫天志》载当时宫中“鸽子房,日支绿豆、粟谷等项料食十石”,可见饲养规模之大。明代还对鸽子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认识。《山堂肆考》鸽:“其色有二十余种,……皆两两相匹,不杂交,其孕必二卵,伏十八日而化。” 清代养鸽更为普遍,技术较前有很大提高,康熙三十六年(1697)出版的《檀几丛书》收录了以前的养鸽专著《鸽经》。其中介绍了鸽的花色31种,并对其生物特性、生理卫生、外貌评定、鸽种产地及疾病防治加以描述。这时,民间还成立了放鸽会,据《南越笔记》讲,广州就有这样的组织。清代,为满足食乳鸽和鸽卵的需要,还培育成了地白和麻四等优良品种。这时在山东还出现了以养肉鸽为业者。 鸽能防治白蚁,如《物理小识》:“白蚁恶鸽”;又如《南越笔记》:地白鸽“人家多喜畜之,以治白蚁”。鸽还能入药,如《本草衍义》:“白鸽入药。”《嘉祐本草》鸽:“解诸药毒及人马久患疥。”《本草纲目》:鸽蛋“解疮毒,痘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