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其Q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高要,浙江之椒江,安徽之贵池,陕西之韩城,山西之临汾、长治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 《续通志》 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❶其据《姓苑》 注云: “其,地名,以地为氏。”
❷其据 《路史》 注云: “齐太公后有其氏。” 史称 “齐太公” 者二: 一姜齐之 “太公”,即姜子牙,故 《中国姓氏大全》 称“其”为“周代齐国始君姜太公吕尚 (按: 即姜子牙) 之后。”一为田齐之 “太公” 田和,乃虞舜之裔,故《姓氏词典》 称“源于妫姓。战国齐太公后有其氏。”
汉代有其石,阳河侯; 宋代有其德林,儒林郎;明代有其福,崇德县丞。

其qí

❶那,那些,指示代詞。枚乘《梁王菟園賦》:“復取其次,顧賜從者。”
❷助詞。《後漢書》班固《西都賦》:“建金城其萬雉,呀周池而成淵。”《文選》作“而”。

其qí

语助词,无具体意义,在许多场合下与现代动词之后的附加成分类似,与用作人称代词领格或指示代词者不同。《东堂老》剧楔子:“近日赵兄染~疾病,不知有甚事,着扬州奴来请我。”《五侯宴》剧三:“近日我染~疾病。”二例均犹言患了疾病。《抱妆合》剧楔子:“于三月十五日,天子亲到御园,向东南方打~一弹。”《渭塘奇遇》剧三:“敢问秀才,配~良姻否?”《误入桃源》剧三:“我当年同兄弟阮肇上天台山采药,只为日暮,迷~归路。”《东窗事犯》剧楔子:“……到于浙西钱塘镇,立名行在,即~帝位。”均犹言“打了”“配了”“迷了”“即了”。《陈仓路》剧一:“我今铺谋定计,务要擒拿了许褚、张辽,逐~曹操。”此处“擒拿”之后用“了”,“逐”后用“其”,可见二者作用相当。《窦娥冤》剧楔子:“不幸夫主亡逝已过,只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日月。”此犹言过着。《延安府》剧二:“小官轻财好士,养~四方游士。”

其其间;其时;其奈

❶岂,语气词。欧阳修《渔家傲》(妾本钱塘苏小妹):“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❷指示代词“其间”,这中间。晁端礼《行香子》(别恨绵绵):“别恨绵绵,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鬓,我已华颠。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其时”,这时间、这时期的意思。周邦彦《归去难》(佳约人未知):“坚心更守,未死终相见。多少闲磨难。到得其时,知他做甚头眼。”
❸如何,怎。张抡《醉落魄》之四(秋高气肃):“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挼金弄玉香芬馥。桃李虽繁,其奈太粗俗。”“其奈”义即“怎奈”。

☚ 者番   奈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其,簸也。”其为簸箕的“箕”的本字,后借表代词意义。《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其,他的。
1.通“己” ji
[例一] 《左传·哀公元年》:“为之庖正以除其害。”注:“赖此以得除己害。”其通“己”。
[例二] 《史记·晋世家》:“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其言,指自己的话。
其,群母、之部;己,见母、之部。群、见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豈” qi
[例一]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其,岂、难道。其通“岂”。
[例二] 《左传·成公二年》:“余虽欲于巩伯,其敢废旧典以忝叔父?”
其,群母、之部;岂,溪母、微部。群、溪旁纽双声,之、微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期” qi
[例一] 《汉书·蒯通传》:“初,通善齐人安其生,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安其生,古仙人。《史记·封禅书》作“安期生”。其通“期”。
[例二]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年十九,乃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不其山,《续汉书·郡国志》作“不期山”。其通“期”。
其,群母、之部;期,溪母、之部。群、溪旁纽双声,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綦” qi
〔例一〕 《说文解字·叙》:“庶业其繁。”段注:“其同荀卿书之‘綦’,犹极也。”其通“綦”。
〔例二〕 《韩诗外传》三:“今汝衣服其盛,颜色充满。”其,甚。其通“綦”。
其,群母、之部;綦,群母、之部。群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共
  • 下一篇:具

(一) qí ❶第三人称代词、他(它)的,他(它)们的。《周南·葛覃》一章:“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鲁诗》说:“仓庚,幽冀谓之黄鸟。”毛《传》:“黄鸟,搏黍也。灌木,木也。喈喈,和声之远闻也。”其,代黄鸟。《大雅·召旻》三章:“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毛《传》:“皋皋,顽不知道也。訿訿,窳 (yǔ,懒惰。)不供事也。”郑《笺》:“玷,缺也。王政已大坏,曾不知大道之缺。”其,代王政。《鲁颂·泮水》二章:“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蹻蹻,jué,强壮勇武貌。昭昭,洪亮。此句:鲁侯的马强壮勇武,他的声音洪亮无比。
❷指示代词,那。《周南·汉广》二章:“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毛《传》:“翘翘,薪貌。错,杂也。”郑《笺》:“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我欲刈取之。”《小雅·正月》七章:“瞻彼阪田,有菀其特。”郑《笺》:“阪田,崎岖埆之处, 而有菀然茂特之苗。”朱熹《集传》: “特,独生之苗也。”《大雅·皇矣》二章:“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毛《传》:“柽,河柳也。椐,樻(kuì)也。岐周之地险隘多树木,乃竞刊除而自居处。”
❸结构助词,无实义。《豳风·七月》八章:“四之日其蚤,献羔献韭。”四之日,夏历二月。蚤,通“早”。献羔献韭,敬献羔羊、韭菜以祭祀祖先。《礼记·月令》:“仲春,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二月仲春,将冬天藏于冰窖中的冰,首次开启,用于祭祖,以后天子以下方可使用。朱熹《集传》:“蚤,早朝也。”《小雅·桑扈》四章: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郑《笺》:“兕觥,罚爵也。古之王者与群臣燕饮,上下无失礼者,其罚爵徒觩然陈设而已。”朱熹《集传》:“觩,角上曲貌。” 《大雅·桑柔》五章:“其何能淑,载胥及溺。”郑《笺》:“淑,善;胥,相;及,与也。女若云此于政事何能善乎? 则女君臣皆相与陷溺于祸难。”
❹将,将要。《唐风·蟋蟀》一章:“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朱熹《集传》:“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卫风·氓》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齐诗》说:“桑之将落,陨其黄叶。”王先谦《集疏》:“诗言桑落,特绘其落之情状,谓将落时其叶必先黄而后陨。”《小雅·苕之华》一章:“苕之华,芸其黄矣。”芸,yún,枯黄貌。毛《传》:“将落则黄。”孔《疏》: “芸为极黄之貌,故将落乃然。”
❺形容词词尾,犹“然”。《郑风·溱洧》二章:“溱与洧,浏其清矣。”毛《传》:“浏,深貌。”《秦风·小戎》一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郑《笺》: “念君子之性温然如玉。”《小雅·伐木》一章:“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郑《笺》:“其相得则复鸣嘤嘤然”
❻通“岂”。《小雅·沔水》三章:“我友敬矣,谗言其兴。”朱熹《集传》: “然我之友诚能敬以自持矣,则谗言何自而兴乎?”(二)jì
❼语助词,用在指示代词“彼”之后,无实义。《王风·扬之水》一章:“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毛 《传》:“戍,守也。申,姜姓之国。” 郑《笺》:“之子,是子也。彼其之子,独处乡里,不与我来守申、是思之言也。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陈奂《传疏》:“毛《诗》作‘其’,盖记、己本三家《诗》。”《魏风·汾沮洳》一章:“彼其之子,美无度。”郑《笺》:“之子,是子也。是子之德,美无有度,言不可尺寸,是子之德,美信无度矣。” 《曹风·候人》二章:“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笺》:“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三)jī
❽表疑问的语气词,用于句末。《魏风·园有桃》一章:“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毛《传》:“子曰何其,夫人谓我欲何为乎?”《小雅·庭燎》一章:“夜如何其,夜未央。”毛《传》:“央,旦也。”郑《笺》:“此宣王以诸侯将朝,夜起曰:夜如何其?问早晚之词。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

☚ 者   其一 ☛

读音q·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渠之切,平.之韵。
❶他;他们;它;他的;他们的;它的。
❷那;那个;那些。
❸文言助词,表示反诘。如:其奈我何?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j·i(-),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之切,平,之韵。
❶表明疑问的语气。《诗·小雅》:“夜如何其?夜未央。”

上一条: 下一条: ">

读音j·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吏切,去,志韵。
❶语助词,一般用在“彼”字之后。《诗·曹风》:“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上一条: 下一条:

其tɕ‘i24

❶做代词。《小放牛》: “豆芽菜,水蓬蓬,谁家媳妇骂公公。公公就拿拐棍拐,媳妇就拿奶头甩,甩了公公一脸奶,舔~甜哇哇,揣~黏哒哒。”
❷语气助词: 去~下着呢,不去~怕人家骂呢,打个电话算了。

〔qi〕 qix.
其他 〔qi ta〕 qix tad.
其余 〔qi yu〕 doul nangd.

其gi53[ki]

❶(助)的
⊳拍铁~(打铁的)|我~厝(我的家)。
❷(量)个
⊳十~侬(十个人) |十~八 (十个八个)。

ㄑㄧˊ3167的。客话。广东梅县。吴语。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罗翙云《客方言・释词》:「章太炎说,…江南运河而东,以至浙江、广东,凡有所隶属者,不言『的』而言『革』,则非『之』字之音变,乃『~』字之音变。」闽语。福建政和。用于动词后,表示祈使,意欲,相当于「得」、「该」。闽语。福建厦门〖〗。坐~好得坐好‖食~饱得吃饱。放在某些多音词中,作衬字。闽语。福建厦门〖〗。普~略大概‖量~约约略。表示气人语气。粤语。广东阳江〖〗。你无委死都~!怎么。闽语。福建福州。魏应麒《福州歌谣甲集自序》:「夏蝉将~伊󶎷叫?」颗。吴语。浙江宁波:一~糖。

其qi

❶他(她、它)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事,必先利~器。”
❷他(她、它)们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调~赋税,以充军实。”
❸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一人夜亡告之。”(发:起事。亡:逃跑。)
❹他、她、它。《晋书·王戎传》:“从子将婚,戎遗(wei)~一单衣。”(从子:侄子。遗:送。)
❺那,那些。《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人不可。”朱熹《中庸集注》:“即以~人之道,还治~人之身。”(道:办法。)
❻大概,或许。《左传·襄公十八年》:“城上有乌,齐师~遁。”(师:军队。遁:偷跑。)《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正色邪?”

其qí

❶那个;那样
 △ ~人|~事。
❷他(她、它);他(她、它)们;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 出~不意,攻~不备。
❸表示虚指
 △ 忘~所以。
❹姓。

❶他、她、它(们):任~自流︱出~不意︱听~自然︱投~所好(hao)︱阿(e)~所好(hao)︱攻~不备︱无出~右。
❷他、她、它(们)的:~貌不扬︱自食~力︱人尽~才︱名副~实︱以售~奸︱物伤~类︱三缄(jian)~口︱闪烁(shuo)~词︱上下~手︱洞烛~奸︱言过~实︱独善~身︱过甚~词︱反~道而行之︱万变不离~宗︱听~言而观~行。
❸那(这);那(这)样:~中︱~间︱充~量(liang) ︱自食~果︱各得~所︱适得~反︱死得~所︱不胜~烦︱不厌~烦︱两全~美︱勉为~难(nan) ︱不计~数(shu)︱张大~事︱不厌~详︱莫名~妙︱不乏~人︱郑重~事︱坐享~成︱恰如~分(fen) ︱躬逢~盛︱一仍~旧︱确有~事︱若无~事︱身历~境︱虚有~表︱毕~功于一役︱无所不用~极︱即以~人之道,还治~人之身。
❹虚指:忘~所以︱夸夸~谈。
❺文言助词。表示揣测或反问:~奈我何?
❻文言助词。表示希望或命令:尔~勉之。

其jī

人名用字。
另见399页qí。


其qí

❶ 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望其项背│各得其所。
❷ 他(她,它),他(她,它)们:令其悔改│任其自流。
❸ 那个,那样:其人其事│不厌其烦。
❹ 虚指:忘其所以。
❺ 自己的,自己:自食其力。
❻ 词尾:极其│大概其。
❼ 姓。
另见224页jī。

(149次)
❶指事之词。回指上文提及的人或事。春与秋~代序 老冉冉~将至兮苟余情~信姱以练要兮 虽九死~犹未悔 苟余情~信芳 唯昭质~犹未亏 佩缤纷~繁饰兮 芳菲菲~弥章固乱流~鲜终兮 览余初~犹未悔日忽忽~将暮 路曼曼~修远兮《离》《远》 飘风屯~相离兮 纷总总~离合兮(2次) 斑陆离~上下 忽纬繣~难迁 曰两美~必合兮 岂惟是~有女 民好恶~不同兮 惟此党人~独异 谓幽兰~不可佩 览察草木~犹未得兮 谓申椒~不芳 百神翳~备降兮 九疑缤~并迎 皇剡剡~扬灵兮 苟中情~好修兮 时亦犹~未央 岂~有他故兮 览椒兰~若兹兮 凤皇翼~承旂兮 屯余车~千乘兮《离》 孰知~故 ~修孰多 ~衍几何 ~凥安在 ~高几里 ~谁从焉 ~德安施 ~罪伊何《天》 诚未遇~匹合《辩·五》 辟与此~无异《章·日》 万变~情岂可蓋兮 蛟龙隐~文章《章·悲》 终不反~故都世莫知~所如《远》 以~骨为醢些謇~有意些 班~相纷些《魂》 谶言~度 凶言~灾 ~生兮若浮 ~死兮若休《服》 弱水汩~为难兮 灵皇~不寤知兮《哀》
❷代词。犹它。余犹恶~佻巧《离》 谁知~数《天》又无良媒在~侧《章·抽》 孰察~拨正《章·怀》 惟~纷糅而将落兮 恨~失时而无当《辩·三》 心尚幸~弗济《辩·六》 吞人以益~心些 ~外旷宇些 ~角觺觺些 ~身若牛些《魂》 孰知~极 乌识~时《服》 夫何以责~捷巧 吾固知~不能升《哀》
❸犹那。远指(人或事)之词,与“这”相对。~命何从 维~何故《天》 吾至今乃知~信然《章·诵》眇不知~所蹠《章·哀》 憍吾以~美好兮(2次) 览余以~修姱《章·抽》岂知~何故《章·怀》 窃快在~中心兮《章·思》 不清徵~然否《章·日》吾固知~钮鋙而难入《辩·五》 又未知~所以《辩·六》 上帝~命难从~土烂人《魂》 历九州而相~君兮《弔》 私怪~故 语余~期《服》 庸讵知~吉凶《哀》
❹犹乃。却。卒~异方《天》
❺犹是。表肯定。言与行~可迹兮 情与貌~不变《章·诵》
❻犹尚。还。阳杲杲~未光兮《远》
❼犹可。可以。故众口~铄金兮《章·诵》
❽犹将。怊荒忽~焉极《章·哀》 独郁结~谁语《远》子独壹郁~谁语《弔》
❾犹而。 表承递、转折或并列关系。日月忽~不淹兮《离》 虽僻远~何伤 霰雪纷~无垠兮 云霏霏~承宇《章·涉》涕淫淫~若霰 忧与愁~相接 瞭杳杳~薄天《章·哀》 日昧昧~将暮《章·怀》 纷郁郁~远烝兮《章·思》心踊跃~若汤 岁曶曶~若颓兮 漂翻翻~上下兮 翼遥遥~左右 氾潏潏~前后兮《章·悲》 春秋忽~不淹兮 野家漠~无人 凤凰翼~承旂兮叛陆离~上下兮 时暧曃~曭莽兮《远》 燕翩翩~辞归兮《辩·一》 白日晼晚~将人兮《辩·七》《哀》 风缥缥~高逝兮《弔》 虽翕翅~不容 气涫𩰾~若波 雾露濛濛~晨降兮 虽体鲜~不变兮 时暧暧~将罢兮《哀》《离》
❿犹则。就。不吾知~亦已兮《离》 待明君~知之 思君~莫我忠兮《章·诵》
⓫作词助。用同“然”。廓~无求兮 梗~有理兮《章·桔》
⓬作语助。无实义。虽萎绝~亦何伤兮 申申~詈予《离》 岂不至今~庸亡《章·抽》 芳与泽~杂糅兮《离》《章·思》《章·日》 谓蕙若~不可佩《章·日》 纷~可喜兮《章·桔》 命天阍~开关兮《远》 虽愿忠~焉得 独悲愁~伤人兮 冯郁郁~何极《辩·五》 霰雪雰糅~增加兮《辩·六》 国~莫吾知兮 般纷纷~离此邮兮《弔》虽知困~不改操兮 虹霓纷~朝霞兮《哀》

其qí

❶连词,同“而”。《离骚》:“时亦犹其未央。”《文选》五臣本“其”作“而”。《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
❷ 同“则”。《经传释词》卷五:“其,犹则也。《孟子》:如之何其可也。《燕策》:诸侯得合从,其偿秦必矣。其义并同则。”《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❸ 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事物。《离骚》:“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其”指代“雄鸠”。《天问》:“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其”指代“隅隈”。
❹句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离骚》:“春与秋其代序。”
❺ 同“乃”。《经传释词》卷五:“其,犹乃也。《书·尧典》曰:浩浩滔天,下民其咨。《礼记·月令》曰: 五者备当,上帝其饷。其与乃同意。”《离骚》:“岂唯是其有女。”
❻ 同“之”。起着变主谓结构为词组的作用。《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

其qi

其次 其间 其实 其它 其他 其余 其中 更其1 何其 极其 卡(ka)其 如其 惟其 尤其 与其 其计至毒 其乐无穷 其貌不扬 其奈我何 其势汹汹 其事至险 其味无穷 其应如响 其余类推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任其自然 任其自流 听其自然 投其所好不乏其人 不及其余 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不厌其详 独行其事 二三其德 过甚其词 乐在其中 两全其美 蹑足其间 恰如其分 亲临其境 三缄其口 适得其反 突如其来 以售其奸 隐约其词 坐享其成 毕其功于一役2 二者必居其一 反其道而行之 三过其门而不入人莫知其子之恶(e) 有其父必有其子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一)qí (二)jī

【辨形】 末笔是点,不是捺。8画。象形。
【辨义】其(一)qí
❶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其貌不扬|充其量|饱其私囊|偿其大欲|阿其所好|绳其祖武|投其所好|忘其所以|终其天年|反其道而行之|听其言而观其行|知其一,不知其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褫(chǐ)其华衮,示人本相|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不得其死|不得其详|不伐其功|不私其利|瞠乎其后|洞烛其奸|独善其身|各从其志|各得其所|各司其事|各为其主|各显其能|过甚其词|含糊其辞|夸夸其谈|两得其便|两得其中|两全其美|勉为其难|名符其实|名副其实|名过其实|莫名其妙|恰如其分|人尽其才|三缄(jiān)其口|闪烁其词|上下其手|死得其所|文如其人|无出其右|物尽其用|物伤其类|心知其意|虚有其表|言过其实|以售其奸|隐约其辞|支吾其词|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恃其才|自圆其说|不得其门而入|三过其门而不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思不出其味|无所施其伎|不能望其项背|人莫知其子之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者必居其一|狗猪不食其余|万变不离其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鹰化为鸠,犹憎其眼|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❷那,这,那样,这样:其次|其后|其间|其内|其实|其它|其他|其外|其先|其余|其中|其乐无穷|其势汹汹|其味无穷|其应如响|蹈其覆辙|得其三昧|得其所哉|阒(qù)其无人|毕其功于一役|有其父必有其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赖其末而不识其本|不乏其人|不计其数|不胜其烦|不胜其苦|不胜其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二三其德|躬逢其盛|会逢其适|九十其仪|夸大其词|蹑足其间|亲临其境|曲尽其妙|确有其事|若无其事|身历其境|身临其境|神乎其神|适得其反|适逢其会|首当其冲|泰山其颓|突如其来|微乎其微|一仍其旧|允执其中|张大其事|郑重其事|自得其乐|自取其祸|自取其咎(jiù)|坐享其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食而不知其味|无所不用其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得已而求其次。
❸ 他(她、它),他(她、它)们:乘其不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攻其无备|任其自便|任其自流|任其自然|听其自便|听其自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独行其是|各行其是|舍我其谁|天假其便|自行其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❹ 词尾,组成副词:更其|何其|极其|尤其|何其相似乃尔。
❺文言助词,表示揣测、反问、命令、劝勉:其奈我何|岂其然乎|子其勉之|果不其然|五世其昌。
❻词尾,组成连词:如其|惟其|与其。
(二) jī 用于人名,郦食(yì)其、审食(yì)其,都是汉朝人。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不同:其(一)qí构成偏正式、并列式合成词或单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并作代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jī 构成联绵单纯词,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其(一)qí用于代替人或事物及表示程度、语气等,并用于连接词语和句子;(二)jī用于古人名。
三、使用频度不同:其(一)qí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jī 单义项,只用于“郦食其、审食其”。

其qi

❶他(她、它);他(她、它)们:让~自由发展|使~不断进步。
❷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每个人都应肩负起~历史使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理论的精髓。
❸那;那些:果不~然|自得~乐|~人~事都是虚构的。

其qí

❶他(她):只见宝玉醉醺醺的回来,(袭人)问~原故,宝玉一一向他说了。(二六·601)偏黛玉不在房中,问~何往,丫鬟们回说,“往宝姑娘那里去了。”(七八·1940)
❷他们(她们):我亦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不畏风霜。鞍马便捷。(六三·1507)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泯灭也。(一·4)
❸表示领属关系,他(她)的,他们(她们)的: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四一·951)我才都问了问他们,虽是他们自谦,看~光景,没有不会(作诗)的。(四九·1131)
❹指代前面已提到的人或事: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一·11)总不得心静一会,别说想病好,求~不添也罢了。(六四·1535)雨村看了,因想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意则深。(二·33)
❺指代后面所要提到的事: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而观者,何啻万数! (六四·1523)~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十·228)
❻那样的: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主必有~仆。”(七四·1819)故相物以配才,苟非~人,恶乃滥乎。(七八·1961)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地而强为地,非~山而强为山。(十七一十八·360)
❼那个:所以这海棠亦应~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七七·1911)我还让他三分,你去硬碰他,岂不是自寻~死? (六九·1686)
❽助词。a)表示反问: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奈他何?”(十七一十八·355) b)表示祈求: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来兮止兮,君~来耶。(七八·1963)

❶讀为基,謀。《禮記·孔子閒居》:“孔子曰: 夙夜其命宥密,無聲之樂也。”鄭玄注: “ 《詩》 讀其为基,聲之誤也。基,謀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其命,依注音基。”
❷語助。《尚書古文·微子》:“若之何其。” 鄭玄注: “其,語助也,齊魯之間聲如姬。” (《通德堂經解》)
❸發聲。《尚書大傳》: “禹其跳。” 鄭玄注: “其,發聲也。” (《通德堂經解》)

语气词“其”既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主要用法有三种:
❶用在反诘句中,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作“难道”。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韩非子·说林上》:“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❷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劝勉或请求、命令等语气,可译作“还是”“请”等。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史记·孝文本纪》:“朕未见其便也,其熟计之。”
❸用在陈述句或疑问句中,表示推测、估计的语气,可译作“大概”“恐怕”等。如《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衣,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襄公十八年》:“城上有乌,齐师其遁。”《战国策·齐策》:“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以上三例为陈述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以上二例为疑问句。

☚ 唯(惟、维)   者 ☛

口kǒu

〖量词〗
用于计算人口的单位(2)。《晁错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现在农民有五人的家庭,其中服役的不少于两人。《义田记》: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同族住在一块儿的九十人,义田年收稻八百斛。

其qí

〖助词〗
一、用在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之间,标志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可译为“的”、“地”(17)。《阴饴甥对秦伯》: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小人以失掉他们的国君为耻,哀悼在战争中丧亡的亲属。《讳辩》: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 ——周朝时候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候有个人叫杜度,这些人的儿子应当怎样来避讳呢?《贾谊论》: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君子要拥戴他们的君主,感情像这样地深厚呀。
二、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位于代词“彼”后读jì)。不能译出(53)。《臧哀伯谏纳郜鼎》:锡鸾和铃,昭其声也。——锡、鸾、和、铃,这是表明声音的。《项羽本纪赞》: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那时秦朝政治失败,陈涉首先发难,四方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天下,多得不能尽数。《梓人传》: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他是用脑力的人吧!


其qí

〖代词〗
一、称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们”(36)。《齐国佐不辱命》: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归好。——蒙您驾临为我齐国求福,没有灭亡我们国家,使我们和你们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又使围蒙其先君。——又让围欺骗了我的先君。《杨恽报孙会宗书》: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你哀怜我愚昧,承蒙赐我书信,教导指正我没有想到做到的,情意恳切深厚。
二、称代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们”(12)。《楚王不许请隧》: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叔父您去努力发扬光明的德行吧,那天子大礼自然会来到的。《司马错论伐蜀》:王曰:“请闻其说。”——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说法”。《祭十二郎文》: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因为这种病就丧失了你的生命吗?
三、称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1108)。《郑伯克段于鄢》:爱其母,施及庄公。——爱他的母亲,还扩大到庄公。《石碏谏宠州吁》: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他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晋国,把遥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是知道它的难处的。《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摘掉她的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
四、称代自身。可译为“自己”(93)。《楚归晋知罃》: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两国交战,我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因此做了俘虏。《楚归晋知罃》: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各人克制自己的愤怒,而互相谅解。《敬姜论劳逸》:昼考其国职。——白天考察自己国内的工作。
五、表示近指。指代人、事、时间。可译为“这”、“这个”、“这些”等(90)。《臧哀伯谏纳郜鼎》: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 ——各级大小官吏拿它做榜样,这还能去惩罚谁呢?《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家族,用来庇护我自己,这个就可以了。《子革对灵王》: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现在郑国人贪图这些土地,而不肯还给我们。
六、表示远指。指代人、事物。可译为“那”、“那个”、“那些”、“其中”等(258)。《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怜悯那头发花白的敌人,就像向他们屈服投降。《鲁仲连义不帝秦》: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齐国有位鲁连先生,那个人在这里,我请允许为将军介绍一下,让他来见见将军。《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不好学深思,领会其中的意思,本来是难以对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的。


其qí

〖副词〗
一、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将要”等(10)。《楚归晋知罃》: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荀首将向我们君主请求,把我杀死在宗庙里,我虽然死了也是不朽的。《子革对灵王》: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今天同君王说说好像声音回响一样,随声附和,国家将怎么办?《吊古战场文》:必有凶年,人其流离。——战争以后一定有荒年,百姓又将要到处流亡了。
二、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怎么”、“哪里”等(34)。《宫之奇谏假道》: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借一次道路已经是过分的了,难道还可再来二次吗? 《季札观周乐》:国无主,其能久乎? ——国家没有一个好君主,怎么能够长久呢?《诸稽郢行成于吴》: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我国国君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又怎么敢忘记天王的厚赐呢?
三、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大概”、“可能”、“或许”等(67)。《郑庄公戒饬守臣》: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假如我能善终,上天大概会依礼撤回加于许国的祸害。《臧哀伯谏纳郜鼎》: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 ——臧孙达可能在鲁国有后继的人啊! 《襄王不许请隧》: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与有?——我一人或许被惩罚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又有什么话说呢?
四、表示请求、商量、命令、劝告等语气。可译为“请”、“希望”、“还是”、“可”等(25)。《寺人披见文公》:夫祛犹在,女其行乎! ——那只被你斩下来的衣袖还在,你还是走开吧! 《诸稽郢行成于吴》: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吴国和越国,都是上天给予的,大王您可不用打。《武帝求茂材异等诏》: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请命令州郡的长官,要留心考察吏民中的秀才和出类拔萃的可以担任将相和出使远方国家的人。
五、提出更甚的事作衬托,表示甲事尚且如此,乙事更不用说。可译为“尚且”(1)。《郑子家告赵宣子》: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古人有句话说:“怕头怕尾,身子尚且剩下多少?”


其qí

〖语气词〗
一、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出(90)。《祈奚请免叔向》: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怎么能够因为羊舌虎有罪就抛弃国家呢? 《襄王不许请隧》: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以此来顺应天地,不要遭到灾害。《公子重耳对秦客》: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还要趁这个时候为自己谋取私利,天下的人谁会替您说话呢?
二、用在句首,表提挈语气。不能译出(38)。《郑伯克段于鄢》: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郑庄公走进隧道,赋诗说:“大隧道里,真是乐陶陶!”《齐国佐不辱命》: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 ——违反先王就是不合道义,凭什么做盟主? 晋国确实是有过错的! 《吕相绝秦》: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可以按照您的意思把诸侯安定下来,要他们撤退,哪里还敢寻求战乱呢?


其qí

〖词尾〗
用于形容词后。可译为“地”、“得”(3)。《北山移文》: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风云悲哀地含着愤怒,山泉哽咽得非常悲伤。《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山岭平原空阔得全部收入眼底。《滕王阁序》:川泽盱其骇瞩。——河流沼泽观看得使人感到惊异。


其qí

〖连词〗
一、连接分句,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还是”(14)。《季札观周乐》:非禹,其谁能修之? ——不是禹,还有谁能够做得到呢?《杂说四》: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真的没有好马呢?还是实在不认识好马呢?《祭十二郎文》:呜呼!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唉! 还是确实是这样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
二、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17)。《王孙满对楚子》: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如果奸恶邪僻和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子产坏晋馆垣》: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如果送上礼物,就是君主府库中的财物了。《子产坏晋馆垣》: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如果让它日晒夜露,那又怕一会儿日晒干燥一会儿雨淋潮湿而腐烂败坏,从而加重我国的罪过。

其qí

❶ 代词。❶ 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曹刿论战》:“吾视~辙乱,望~旗靡,故逐之。”《黔之驴》:“断~喉,尽~肉,乃去。”
❷ 表近指或远指。这,那。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欧阳修《醉翁亭记》:“~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❸ 表特指。相当于“其中的”“当中的”。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僮持斧,于乱石间,择~一二叩之。”鼓端淑《为学》:“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
❷ 语气词。❶ 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或许”“大概”。《战国策·齐策四》:“齐~闻之矣。”韩愈《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❷ 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怎么”。《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无辞乎?”《国语·越语上》:“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有敢不尽力者乎?”
❸ 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一定”。《烛之武退秦师》:“吾~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伶官传序》:“尔~无忘乃父之志!”
❹ 用于单音节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前,凑足音节。《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凉,雨雪~雱。”又《静女》:“静女~姝,俟我于城隅。”又《豳风·七月》:“八月~获,十月陨萚。”
❸ 连词。❶ 连接假设分句。可译为“如果”。《孟子·梁惠王上》:“~如是,孰能御之。”《荀子·劝学》:“~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❷ 连接选择分句。可译为“还是”。《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韩愈《祭十二郎文》:“~信然邪,~梦邪,~传之非其真邪?”

他。曾国藩《禀父母书》:“男劝~明白陈辞,不可蕴藏于心。”

☚ 渠   伊 ☛

*

C6E4
(一)qi❶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他(她、它)(们):各得~所/自圆~说/任~自流/促~早日竣工。2.这,那:查无~事/实无~人/不厌~烦/~间。
❷〈文〉副词。1.表示揣度,相当于“也许”、“大概”:~是之谓乎? 2.表示反诘,相当于“岂”、“难道”:一之谓甚,~可再乎?
❸词缀:尤~/大概~/极~。
❹姓。
(二)ji人名用字。郦食(yi)其,汉朝人。

他 彼 其(无出~右) 夫 渠 厥之
鄙称他人:犬(豚~) 小子 鼠辈
他的:其(~夫;~舰;~才) 乃 厥
他们:夫 渠辈
他人:人(人家;异人)
敬称他人:马前
他们的:
女性的她:她 伊(~人)
他,她:渠侬
事物的它:它 佗 也 夫 之 渠
他,它:

☚ 自己   人民 ☛

推测

推测

度(亿度;拟度) 算 臆 料 猜(猜想;猜测) 推想 揣想 忖测忖度 揣测 揣摸 捉摸 著摸 着摸 逆断 侧想 悬思 悬测
表示推测:抑 敢(敢则;敢情;敢莫) 或(或许;或者) 怕(怕敢;怕是;怕莫;只怕;生怕;恐怕) 别(别是) 殆(殆其;殆乎) 其(其或;其诸) 厥 莫(莫非;莫是;莫不是) 盖 殆 不成 还是 横是 大概 亡其 也许 遮几 得无 将无 无乃 意者 生恐 唯恐 必是 谅必 想必
表示推测的语气:耶 邪 吧 吗
推测起来:算来
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推情准理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以己度人 以己方人
主观地推测:臆(臆测;臆度;臆揣;胸臆;凭臆) 腹测 亿计
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隔皮断货
凭空臆测:悬料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想当然
窥探,推测:窥测
窥测时机:伺闲
判断推测:辨测
准确的推测:神算 神谋 神谟
(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

另见:断定 判断 猜想 测量 估计 揣度 猜想

☚ 推测   预测 ☛

反问

反问

反诘
表示反问:哪(~里;~门子) 怎(~么;~不) 胡(~尝;云~) 奚(~必) 何(~必;~不;~止;~尝;~曾;~若乃尔) 岂(~其;~具;~渠;~非;~不;~止;~奈;~遽;~可;~不是;~有此理) 安(~能;~敢) 宁(~当;~渠) 盍(~不) 焉(~哉) 庸(~拒) 乌(~足道哉) 其(~奈我何) 乎(~哉;哉~)讵(~知) 敢(~是) 恶 莫(~非;敢~;将~;~不是) 得(~无;~毋) 吗 呢 也(~哉) 邪 欤 可 号 因 便 宁(~渠;~当) 曷 耶 抑(~岂) 怕(恐怕) 难道 不成 什么(为什么)
你没见过吗:君不见
凭什么不害怕:何恃不恐
怎么到了这种地步:何至于此
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还(这~了得) 呢(你说~)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乐意去做:何乐不为
表示正反两问:是否 果否 是不是
反问自己:自反 反躬自问 反身自问(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反问)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 发问   询问 ☛

表示选择

表示选择

或(或者;或是;或则;或乃;或诸) 抑(抑或;抑是) 要(要就;要不;要不然) 即(非此~彼) 其(亡其) 将(亡将) 如 且 耶 还(还是) 讵 欤 唯复意者
表示比较选择:要么 要不 要末 要就要是 孰若 孰如 孰与 莫如 不若 莫若 与其
表示比较后选取的一面:憗 愿(情~) 愿 还是 乍可
表示只有这样选择:只好 只有 只得 只可 不得不
表示比较权衡后的选择:宁(宁愿;宁可;宁肯;无宁;勿宁;毋宁)

☚ 选择   择人 ☛

指代

指代

一般指:或 某 有(~些;~的) 泛指
旁指:他 别(~人) 旁(~的;~证)另(~外) 异
有所指:
暗指某人某事:影射 暗射 隐射
 伪作此语影射他事:讹语影带
无所指:之 焉 厥 其 莫 无 靡 没有
泛指:漫指
表示近指:以 是 此(~若;~人) 斯(如~) 今(~次;~番) 底(~物) 所(~事) 伊 之 兹 然凭(~地) 这(~儿;~里;~么;~样) 作
 这个:兹(~事;念~在~) 尔(~外) 者个 遮个
 这种:此种 该种
指示或代替比较近的人或事物:这么些
表示远指:伊(~人;~年) 彼(由此及~) 那(~儿;~么;~样) 恁(~时;~大;~时节) 厥 夫
 那个:彼(此起~伏) 尔(~日) 谁个 那一个 那东西 那事情
表示虚指:其(忘~所以)

另见:指出 指点 代替

☚ 指代   如此 ☛

其qí

渠之切,平之。
❶他(她、它、他们)的;他(她、它、他)们。《论语·卫灵公》:“工欲善~事,必先利~器。”
❷那,那些。《论语·八佾》:“尔爱~羊,我爱~礼。”
❸副词。表推测、估计。或许,大概。《左传·襄公十八年》:“城上有鸟,齐师~遁。”
❹副词。表诘问。岂,难道。《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无辞乎?”
❺如,假设。《孟子·梁惠王》:“~如是,孰能御之?”
❻抑,或者。《庄子·养生主》:“天与?~人与? ”
❼形容词、副词词缀。《诗·邶风·北风》:“北风~凉,雨雪~雱。”

〖其〗 粵 kei4〔旗〕普 qí

❶ 代詞,相當於「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等。諸葛亮《出師表》:「論〜刑賞。」(評定他們的懲罰或獎賞。)
❷ 代詞,相當於「他(們)」、「她(們)」、「它(們)」等。蘇洵《六國論》:「惜〜用武而不終也。」(〜:這裏指趙國。)
❸ 代詞,我(的)。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日與〜徒上高山。」
❹ 代詞,你(的)。劉向《戰國策.趙策四》:「老臣以媪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愛不若燕后。」俞長城《全鏡文》:「爾乃增~美而飾~惡。」
❺ 代詞,自己(的)。《論語.先進》:「亦各言〜志也。」
❻代詞,那,有成語「不厭〜煩」。莊周《莊子.逍遙遊》:「連叔曰:『〜言謂何哉?』」
❼ 代詞,其中的。《論語.顏淵》:「請問〜目。」
❽ 連詞,假如。方苞《獄中雜記》:「〜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
❾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反問語氣。韓愈《師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歟?」
❿ 發語詞,用於句首,無實義,可不譯。李翱《命解》:「~孰是耶?」(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

其qí

❶第三人称代词,表示他(她),他(她)的,他(她)们,他(她)们的。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名副其实。
❷代指这,那。如:其中必有原因;查无其事;不乏其人。
❸在副词后,作陪衬字。如:极其严重;尤其重要。
❹表示揣测、反问或劝勉的文言助词。如:其奈我何?

其qi

(一)代词。(A)用于名词前,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那种”“这”等。如:❶其巫,老女子也。(《史记·滑稽列传》“其”句:那巫婆是老年女人。)
❷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史记·自序》“其”句:把我的书藏到名山中,传给那种〔合适的〕人。)
❸其岁,新垣平事觉。(《史记·文帝本纪》“其”句:这年,新垣平的事被察觉。)(B)用于名词前,为第三身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的”,也可用作第一、第二人称,相当于“我的”“你的”。如:
❹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列子·说符》“其”句:有人丢了斧子,怀疑他的邻居的儿子。)
❺支意惜之,乃鎩其翮(he),鹤轩翥(zhu)不复能飞。(《世说新语·言语》“其”句:支公很舍不得鹤飞走,就折断了它的翅膀,鹤可以高飞的翅膀不再能飞了。)
❻孤也与其二三子不能禁止。(《左传·襄公八年》“其”句:我跟我的臣子们不能禁止。)
❼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赵策四》“其”句:我认为您替长安君谋划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的爱〔长安君〕不如爱燕后。) (C)作兼语、小句主语、动词的间接宾语,相当于“他”“他们”等。如:
❽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世说新语·文学》“其”句:王苟子来,跟僧意一起说话,就让他宣讲义理。)
❾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其”句:操蛇神听到这件事,担心他们不停止,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❿戎遗其一单衣。(《晋书·王戎传》“其”句: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 (二)副词。(A)用于谓语前,表示推测,相当于“恐怕”“大概”等。如:(11)为政者其韩子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句:掌握政权的恐怕是韩起吧!)(12)若小人者其不幸欤! (《刘禹锡集·上杜司徒书》“其”句:象我这样的人大概是不幸的呵!)(B)用于谓语前,表示希望,相当于“要”。如:(13)君其勿复言! (《史记·李斯列传》“其”句:你不要再说了!)(14)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世说新语·赏誉》“其”句:王参军是人伦道德方面的表率,你要学习他!)(三)连词,用于抉择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首,或后一分句之首,相当于“还是”。如:(15)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庄子·大宗师》“其”句:不知道现在谈话的我们还是醒着的呢。还是做着梦的呢?) (16)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庄子·养生主》“其”句: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是〔因为〕天呢,还是〔因为〕人呢?)

☚ 颇   奇 ☛

其jī

(用于人名) a word used in a person's name: 郦食 ~ Li Yiji
另见 see also qí。


其qí

Ⅰ ❶ (他 [她, 它] 的; 他 [她, 它]们的) his [her, its, their]: ~ 父 his father; 物尽 ~ 用 make the best possible use of everything; 各得 ~ 所。 Each is in his proper place.; Everyone is properly provided for. 各尽 ~ 力。 Everyone does his best.
❷ (他, 她, 它; 他 [她, 它]们) he, she, it, they: 促 ~ 早日实现 help (to) bring it about at an early date;
不能任 ~ 胡作非为。 He [She] is not allowed to commit any outrages. 不要任 ~ 自流。 Don't let things slide.
❸ (自己; 自己的) oneself: 自食 ~ 力 support oneself by one's own labour; earn one's own living
❹ (那个; 那样) that; such: 不厌 ~ 烦 not mind taking all the trouble; 如闻 ~ 声, 如见 ~ 人 (so vividly described that) you seem to see and hear the person; 正当 ~ 时 just at that time; at the opportune moment; 不乏 ~ 人。 There is no lack of such people. 查无 ~ 事。 It is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uch thing.
❺ (虚指): 大吹 ~ 牛 greatly exaggerate; talk big without restraint; 大请 ~ 客 invite many guests to dinner; entertain lavishly; 忘 ~ 所在 forget the place Ⅱ  [书] ❶ (表示揣测、反诘): ~ 奈我何? What can they do to me?
❷ (表示命令): 子 ~ 勉之! Exert yourself to the utmost! Ⅲ [后缀]: 何 ~ how; what; 极 ~ most; extremely; 尤 ~ especially; particularly Ⅳ (姓氏) a surname: ~ 石 Qi Shi
另见 see also jī。
◆其次 next; secondly; then; next in importance; secondary; 其父其子 a chip of the old block; 其间 between them; among them; between; during; within; 其乐融融 with happiness knowing no bounds; very cheerful; Joy is overflowing.; 其乐无穷 an endless enjoyment; It is a great joy to (do sth.).; The happiness is unlimited.; The joy is boundless.; 其貌不扬 ugly [awkward] in one's appearance; be far from being handsome; have rather common features; with nothing attractive about one's appearance; One's appearance does not please.; One's appearance is by no means imposing.; 其奈我何 What can they do to me?; 其人其事 the man and his deeds; 其实 actually;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really; in reality; in truth; 其势汹汹 look threatening; bluster; furiously; give indication of a severe attack as scarlet fever or other ailments; look formidable; put up quite a show; 其他 other; else; 其味无穷 have a boundless good flavour; a lasting pleasant taste; a flavour that lingers long in the mind; 其余 the others; the rest; the remaining; the remainder; 其中 among (which, them, etc.); in (which, it, etc.); inside

其 (qí) 读基 (jī)

【其】基础。
例1 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卑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灵枢·五阅五使》)
译文 五官不端正,眉蹙额窄,鼻子小,两颊外部、耳门肌肉不丰满,面颊、下颌部低陷,耳垂、耳上角远在外上方。这样的人,即使平时也常常出现危象,何况再加上疾病呢?
基,古作其,先秦古籍中出现的 “基”字为后人所改。《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夙夜基命宥密。” 《释文》基作其。《礼记·孔子闲居》作 “夙夜其命宥密。”郑玄注: “《诗》误为基,声之误也。” 《书·立政》: “以并受此丕丕基。”王念孙按: “汉《石经》基作其。” (《读书杂志·余编上》) 《灵枢·五阅五使》其、基互用,足以显见后人改字不尽的痕迹。
孙云鹤说: “其, 甲骨文作 ‘’, 像簸箕形, 即 ‘箕’ 的本字。 金文又加声符 ‘’ (jī), 变成其。” (《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八部》) 其的本义是簸箕,假借为基础的基,后来写作基。《说文·土部》: “基,墙始也。” 《集韵》引作 “基,墙也,始也。”疑此字不古,亦非本训。萧璋说: “其实 ‘基’ 这个字,古书中不管作名词或动词,一般都是 ‘基址’、‘基业’ 或 ‘基本’的意思,不当 ‘始’ 讲。”(《古汉语论集·论毛传的单字相训》)
古音其、基皆属之部,叠韵。其属群母,基属见母,见群旁纽。
其实, “基” 的古本字是 “”。 《说文·部》: “, 下基也, 荐物之。” “其” 的古字也作。 汉帛书 《战国策》 的“其”字皆作。 《集韵·之韵》: “其, 古作。”这说明其是古今字, 基、 其基也是古今字。 字后世不通行。

☚ 女   齐 ☛

其qí

道无由|费不赀|来有自|乐融融|乐无穷|貌不扬|势汹汹|味无穷

❷ 出不意|从所好|蹈覆辙|阿所好|得所哉|攻不备|悔少作|尽所长|匡不逮|罄所有|权轻重|任自便|任自流|任自然|如不然|顺自然|听所为|听自便|听自然|投所好|忘所以|望项背|无奈何|掩不备|终天年

❸ 不得所|不得详|不乏人|不计数|不胜烦|不厌烦|长发祥|瞠乎后|大张词|代有人|叨逢盛|洞察奸|洞见奸|洞悉奸|洞烛奸|独善身|独擅美|独行是|二三德|二三节|二三志|各从类|各从志|各得所|各事主|各司职|各为主|各行是|恭逢盛|躬逢盛|果不然|含糊辞|怀璧罪|会逢适|尽室行|空有表|夸大词|夸夸谈|乐在中|理过辞|理胜辞|两全美|勉为难|名符实|名副实|名过实|莫名妙|莫明妙|蹑足间|恰如分|亲临境|曲极妙|曲尽妙|人尽才|如临境|若无事|三缄口|闪烁词|上下手|舍我谁|身当冲|身临境|身入境|神乎技|神乎神|慎重事|适当逢|适当时|适得反|适逢会|适逢时|适如分|首当冲|死得所|泰山颓|天假年|天牖衷|天诱衷|突如来|徒有表|微乎微|文过实|文如人|无出右|五世昌|物尽用|物伤类|鲜有比|虚有表|言过实|隐约词|玉成事|誉过实|张大辞|张扬事|郑重事|支吾词|置身中|自得乐|自取辱|自食果|自食力|自完说|自行是|自遗咎|自圆说|坐享

其,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籀文作,古文作,小篆箕部作
“箕” 的初文,象形。後在字形下增飾筆,又演變爲 “丌”聲, 或復增 “丮”作意符。 本義是畚箕, 而文獻則借用爲代詞、副詞,後造 “箕”字表示本義。卜辭或用作副詞。銘文或用作代詞、副詞、助詞,或用作人名,或通 “基”“忌”“期”。提示: 金文“其”下飾筆演化爲 “丌”形後,因爲 “丌”與 “其”音同,故後世或借 “丌”作 “其”,又或在 “丌”上增飾筆作 “亓”。《新金文編》“其”字字形收入 “箕”下,則是從詞出發。
楚簡帛文作,或沿襲古體,或从竹从亓。秦簡牘文作,或增“竹”作意符,古隸典型。

其qí

(甲) (金)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畚箕之形,是“箕”之本字。金文加声符“丌”,为形声字。后假借作文言虚词,便另造一“箕”。以其为声符的字有:
qi
阴平:欺(欺骗)
期(日期)
阳平:棋(琴、棋、书、画)
旗(旗帜)
淇(水名,在河南)
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琪(美玉)
祺(吉祥)
蜞(蟛蜞,蟹的一种)
鲯(海鱼)
麒(麒麟)

基(基础)
期(期年)
箕(簸箕)
𫔷(镃𫔷,一种大锄)

153.趣談“其”字

其,依象形造字原則,要把代詞“其”創造出來談何容易。於是一位不守成規的祖先,指著家家都有的簸箕,説了一聲“何不同音借用”。這一妙招一出臺,就得到大家的贊同,因爲人人認得簸箕。這不僅解决了一個字的問題,而且創造了一種用字方法——假借法。繼而又創造出形聲造字法:棋(左形右聲)、期(左聲右形)、基(上聲下形)、箕(上形下聲)浩浩蕩蕩的國寶漢字,這就是《漢字解密》思路的由來。


甲骨文;金文;篆qí,jī

[象形。(《説文》:“其,古文箕省。”其,1.qí,像人雙手捧“箕”倒垃圾或土塊形,“箕”口有碎土。後期金文“雙手”訛變爲“廾”(gǒng)。卜辭因聲借爲語助詞〈其奈我何?〉後轉爲代詞〈各得其所〉。作爲詞尾〈尤其〉。又因聲借爲“豈”。2.jī,用於人名,酈食其(lìyìjī),西漢人。)]
《詩經·邶風·穀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誰説苦菜味道苦,我吃起來比薺甜。)
[春秋] 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吾其(豈)能與許爭乎?”
《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其qí

(8画)

【提示】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其jī

8画 八部 人名用字: 郦食~(Lì Yì-,秦汉之间刘邦的谋士)。
 另见qí(319页)。


*其qí

8画 八部 
(1) 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 自食~力|人尽~才,物尽~用。
(2) 他(她,它);他(她,它)们: 任~自流|攻~不备。
(3) 那个;那样: ~间|莫名~妙|确有~事|有~父必有~子。
(4) 虚指: 忘~所以。
(5) 〈书〉助词。
 1. 表示揣测,反诘: ~奈我何?|欲加之罪,~无辞乎?
 2. 表示希望、命令: 子~勉之!
(6) 词缀,附着在某些语素后构成副词: 尤~|极~。
 另见jī(171页)。

其()


甲骨文合集17055正,殷
[𢆶]卜隹其匄。
按: 象簸箕之形,乃“箕”字初文,此用作代詞。

甲骨文合集6063正,殷
己丑其死。
按: 从∟从其會意。《説文》籀文所本。

甲骨文合集35981,殷
丙子[卜],貞康[祖丁]丁其[牢]。

厚趠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30,西周早期
其子子孫永寶。

裘衛盉,殷周金文集成9456,西周中期
(𧻷)衛(小子)逆者(諸)其卿(饗)。

叔姞盨,殷周金文集成4388,西周晚期
(萬)年永(寶)用。

叔向父簋,金文總集2466,西周晚期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虢文公子鼎, 殷周金文集成2634,西周晚期
其萬年無彊(疆)。

毛叔盤,殷周金文集成10145,春秋早期
其萬年(眉)(壽)無彊(疆)。

陳侯作嘉姬簋,殷周金文集成3903,春秋早期
其邁(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邕子良人甗,殷周金文集成945,春秋早期
(邕)子良人𢍰(擇)其吉金。

伯者君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68,春秋早期
其萬年子子孫永(寶)用亯(享)。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永受其福。

欒書缶,殷周金文集成10008,春秋
斁(擇)其吉金。

石鼓文·汧殹
(盜)氐鮮。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侖(論)其𢛳(德)。

魚鼎匕,殷周金文集成980,戰國
母(毋)處其所。

古璽彙編260,戰國
虘其舄鉨。

古陶文彙編3.827,戰國
其季宗之超□。

古陶文彙編9.38,戰國
北田其。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5,戰國
行, 以成其信, 則民不能大其(美)而少(小)其亞(惡)。
按: “丌”乃是飾筆。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5,戰國
行, 以成其信, 則民不能大其(美)而少(小)其亞(惡)。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02,戰國至秦
春三月,甲乙死者,其後有憙,正東有得。
甲骨文象簸箕形。西周金文下部逐漸演化作“丌”。戰國文字承襲西周金文。“其”、“丌”、“箕”乃一字之分化。

☚ 箕部   箕 ☛

其qí

甲骨文至西周中期象簸箕形。西周中期以后加“其”字下三笔,即一种座形。开始加一横或两横,后加整个座。就是箕的本字。甲骨文已音近假借为表示推测的语助词。和岂字音义近。如:其雨(要下雨吗?)|不其风。商代金文或作箕用,假借为国名。西周仍多用近“岂”的助词。春秋以后有用“他的”义的。现代例如: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后又用作“他”义的。如:不能任其自流。又指那,那个,那些。如:其他|其次|其中。组词有其实。古代到如今有用作词尾的,常在副词后。如:极其快乐|尤其伟大。古代还有用作句尾的,都是虚字,是助词。

其★常◎常


初为象形,甲骨文、金文、《说文》古文象簸箕形,《说文》籀文、小篆变为形声,在原字形上增加音符丌(jī),隶定为“其”。本义读jī,簸箕(后作“箕”);又读qí,假借为代词(相当于“他、他们的、那个”)、助词(表示推测、反问)等。
【辨析】
以“其”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i,但声调和声母不同。qí:旗、棋、麒、萁、淇、骐、琪、祺、綦、蜞∣qī:期、欺∣jī:基、箕。

(jī)

古“箕”字。
【按】其,古文字形作,象簸箕之形,本義爲畚箕。金文中開始加“丌”提示讀音。後來由於該字形被借用表示代詞,於是加“”表示本義。

*其kiə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所以簸者也。从竹、𠀠象形。 丌,其下也。 凡箕之屬皆从箕。 , 古文箕。 ,亦古文箕。 ,亦古文箕。 ,籀文箕。,籀文箕。(五篇上)
箕形,後加竹義符,丌為無意義添加符號的訛變。

☚ 來   𢍁 ☛

见〖起(qi)〗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