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兵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兵要

 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绝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1]数里之外,五人为部,人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隐蔽之处。[2]军至,转寻高而前。[3]第一见贼,转语后第二,第二诣主者,白之。[4]凡候见贼百人以下,但举幡指;百人以上,便举幡大呼。主者遣疾马往视察之。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罗落:犹罗列。分布排列。平明:天亮的时候。《史记·留侯世家》:“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绝:远隔;隔绝。案:依,按照。《荀子·不苟》:“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诸葛孔明全集》作“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诸葛孔明全集》作“各按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
 [2]明隐蔽之处:显示出隐蔽的地方所在的位置。明隐蔽之处,《诸葛孔明全集》作“明看应蔽之处”。
 [3]寻:攀援;依附。军至,《诸葛孔明全集》作“军主”。
 [4]语(yù):相告。《左传·隐公元年》:“公(庄公)语之故。”诣:前往,到达。《史记·孝文本纪》:“乘传诣长安。”《汉书·杨王孙传》:“未得诣前。”白之:禀明上司。第二诣主者,《诸葛孔明全集》作“第三诣主者”。


 兵要


 凡军行营垒,先使腹心及向导前觇审知,各令候吏先行,定得营地,壁立军分数,立四表候视,然后移营。[1]又先使候骑前行,持五色旗,见沟坑揭黄,衢路揭白,水涧揭黑,林薮揭青,野火揭赤,以本鼓应之。[2]立旗鼓,令相闻见。若渡水逾山,深邃林薮,精骁勇骑搜索数里无声,四周绝迹。高山树顶,令人远视,精兵四向要处防御。然后分兵前后,以为镇拓,乃令辎重老小,次步后马,切在整肃,防敌至,人马无声,不失行列。[3]险地狭径,亦以部曲鳞次,或须环回旋转,以后为前,以左为右,行则鱼贯,立则雁行。[4]到前止处,游骑精锐,四向散列而立,各依本方下营。一人一步,随师多少,咸表十二辰,竖大旗,长二丈八尺,审子午卯酉地,勿令邪僻,以朱雀旗竖午地,白虎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5]其樵采牧饮,不得出表外也。[6]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营垒: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物;堡垒。《六韬·虎韬·军略》:“卫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前觇审知:向前察看,并且认真仔细地了解情况。候吏:观察敌情的小吏。壁:防御工事。立四表候视:树立四个标志以待后来识别。
 [2]揭:高举。衢路:四通八达的道路。林薮:丛林和草泽。借指山野。
 [3]镇拓:镇守、扩展。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史记·淮阴侯列传》:“从间路绝其辎重。”次步后马:随从的人马。切在整肃:最重要的是在保持整齐严肃。切,切要。《汉书·扬雄传》:“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4]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引申为军队的组织或行列。《汉书·李广传》:“广行无部曲行阵。”后也作军队或士兵之代称。鳞次:像鱼鳞般密密地排列。鱼贯:像群鱼游水一样先后相续。雁行:谓并行、平列而有次序。《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5]咸表十二辰:都用十二地支来标记驻军的位置。十二辰,这里当指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古代曾用以记时。此外,属相也是由地支决定的。审:详知;明悉。《淮南子·说山训》:“万事由此所先后上下,不可不审。”勿令邪僻:不可让怪异,邪恶产生。朱雀:亦称“朱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白虎、玄武合称四方四神。白虎:西方之神。青龙:亦称“苍龙”。东方之神。玄武:北方之神。招摇旗:主招摇星的军旗。招摇,古星名。在北斗杓端。《礼记·曲礼》:“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6]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士兵们在打柴放牧时,不允许走到标记之外。


 兵要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1]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人有忠于国家的志向,好像鱼离不开深潭的水一样。鱼离开水就会死掉,人丧失了对国家的忠心就会降临不幸。


 兵要


 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遭而易失也。[1]故良将之趋时也,衣不解带,足不蹑地,履遗不蹑。[2]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淮南子·原道训》:“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当时的灾难。《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君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
 [2]趋时:谓随时势为转移。《淮南子·原道》:“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史记·货殖传》:“(白圭)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衣不解带:日日夜夜不脱下衣服来休息。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放弃了休息。足不蹑地:每天忙到脚不沾地的地步。履遗不蹑:忙得连鞋都顾不上捡起来。


 兵要


 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犹璧之不污。[1]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扶之而不隐:对于良将要善于扶持他,但不要隐讳他的缺点。扶,支持;搀扶。《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隐,隐讳。免之而不惧:罢免部将官职的时候,不要惧怕他。故良将之动也,犹璧之不污:因此我所任命、使用的将领,就像美玉般纯洁。


 兵要


 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1]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2]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为政:从事政务。择:拣选。《淮南子·本经训》:“是以不择时日。”不自举:不自荐。使法量功,不自度:使用法规,估量功效,不私自揣度。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因此能干的人不埋没他的才能,笨拙无才的人不美化他的缺点,虚妄称扬的人不能被引进。


 兵要


 言行不同,竖私枉公,外相连诬,内相谤讪,有此不去,是谓败乱。[1]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竖私枉公:树立自己的私人关系,违反律法,荒废国事。连诬:勾结外人进行欺骗活动。谤讪:诽谤讥笑。败乱:败坏混乱。


 兵要


 枝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有此不去,是谓败征。[1]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
 校注
 [1]枝叶:比喻属下或从属的地区。《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比居:犹言比邻。《晏子春秋·谏》:“昧墨而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朋党:为私利而互相勾结。《战国策·赵策》:“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竞进憸人:争逐求取名利的奸佞小人。是谓败征:这叫作失败的证明。


 兵要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1]
 (《诸葛亮集》)
 校注
 [1]有制之兵:指训练有素的士兵。制,法式;式样。《考工记·弓人》:“弓长七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土服之。”
 

兵要


 督将已下,各自有幡。[1]军发时,幡指天者胜。[2]
 (《诸葛亮集》、《北堂书钞》)
 校注
 [1]督将:统率的将领。
 [2]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军队开始出发之时,军旗指向天空的就预示着能够打仗。
军事策略

军事策略

军略
古代一种曲线获胜的军事策略:以迂为直
用兵的策略:豹策
 用兵的重要策略:兵要
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钤决 钤匮 钤符 兵钤 兵法 兵道 兵术 兵体 玄女符 玉帐术 六韬三略 龙韬豹略
 兵书,兵法:兵符
 神秘莫测的兵法:鬼书
克敌制胜的策略:虎略 顺策
作战时采用的一种对付入侵敌人的策略:高壁清野 坚壁清野 坚城清野 固壁清野 清野固垒 清野坚壁 壁坚野清 闭壁清野
军事策略上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无奇无穷 出奇不穷

另见:军事 谋略 战略

☚ 决策2   其他军事策略 ☛

各种权力

各种权力

政府或国君的权力:国权
政府治理国家的权力:治权
一个国家固有的不受别国干涉、自主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主权
统治的权力:理柄
君主的权力:君权 皇权
君主的统治权:王权
一脉相承的皇权:根统
朝廷的权力:朝柄
宰相的权力:相权 相柄
军政权力:枢柄
军事权力:军权 兵权 兵柄 兵要 兵钤 兵符 利器 武柄 戎柄 戎节 旌节(久拥~) 刀柄
兵权或生杀大权:刀把(刀把子) 刀靶子
政党的权力:党权
地方的权力:乡权
职权范围内的权力:职权 职势 事枢
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职权:铨柄
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枢衡
御事的权力:尺棰
处理事情的权力:事权 全权(~代表)
对国政的发言权:议权
实际权力:实权
掌握的实权:权寄
中枢权力:枢极
特殊权力:特权
上级授予的特殊权力:尚方宝剑
小的权力:小权(~分散)
很小的一点权力:尺寸之柄
微小的权力:寸柄
不正当的权力:窃权
作威作福的权力:福柄

☚ 权力   权利 ☛

用兵

用兵

运兵 试兵 错兵 料兵(~神速)玩兵 暴兵(~累年) 行兵 行师行军 即戎
泛指用兵、进兵:推锋
动武,用兵:张弧
举兵,用兵:称赋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兵无常势兵无常形
用兵常使用欺诈的方法:兵行诡道 兵用诡道
使用武力:拔刀相向
用战争解决问题:兵戎相见 诉诸武力
被激怒而用兵:愤兵
动用干戈引起兵战:顿戟
用兵的要领:兵要
用兵的间隙和疏漏:开阖
用兵的韬略:豹略
趁队伍士气旺盛时用兵:及锋而试 及锋而用 及锋一试
善于用兵:善兵 百战不殆
 善于指挥作战:用兵如神
 胸有谋略,善于用兵:胸有甲兵 甲兵在胸
用兵最重要的在于行动特别迅速:兵贵神速 兵机贵速 兵贵拙速
出奇兵,用奇计:出奇(~制胜)
轻率用兵:玩兵
不用兵于友好的国家:兵不逼好
(调兵遣将,指挥战争:用兵)

另见:军事 指挥 计策 兵法

☚ 用兵   调兵 ☛

兵要

❶用兵的要求。《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❷兵权。《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兵要远灾。”

兵要

❶用兵的要求。 《荀子·议兵》: “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❷兵权。《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兵要远灾。”

兵要

兵要十则

三国蜀诸葛亮作。据记载,诸葛亮著有《兵法》等军事著作,但大都已失传。此《兵要十则》,是流传下来的一些片断、载于《诸葛亮集·文集》。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诸葛亮以法治军的思想以及战法中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 兵非益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兵要

❶用兵的要略战策。

❷兵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