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玉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玉章1878—1966

四川荣县人
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中共四川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曾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工会主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辛亥革命》、《历史文集》、《吴玉章回忆录》等。
原名:永珊
字:树人(一说为号)
号:玉章
化名:王荣、平洋、布列宁、(н.и.Буренин)、约瑟夫(Joseph)、吴铭、岳平洋、岳镇东、震东、镇东

吴玉章1878—1966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名永珊, 号玉章,四川荣县人。早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并在东京创办《四川杂志》,宣传革命。后参加广州起义、内江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1914年1月抵法国,入巴黎法科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并与蔡元培等组织华法教育会与留法勤工俭学。1916年返国,在北京办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五四运动时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3年与杨闇公等在成都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创办《赤心评论》,组织工会、农会。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宣布解散中国青年共产党,返川建立和发展四川省国民党组织。1926年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秘书长,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起义失败后赴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后曾任苏联科学研究院远东分院中国部主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等职。1935年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被派赴法国主办《救国时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回国,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代表出席政协会议并兼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大学校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和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和第七次、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吴玉章

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何其芳无锡新华书店1949年印行52页,太岳新
华书店1949年3月版56页
吴玉章回忆录
吴玉章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专刊
吴玉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11月版252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年12月版75
一个真正彻底民主主义者所走的路——为祝贺
吴玉章同志六十大寿而作
杨松新中华报1940年1月17日
向一位老战友致敬
吴玉章同志对中国文字改革的贡献
林伯渠
王宗柏
新中华报1940年1月17日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9日、6月2日、6
月16日,新华月报1978年7期
吴老在学生们中间
一息尚存须努力——纪念吴玉章校长诞辰一百
周年
齐志文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
文字研究所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17日
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0日
学习吴老“对于革命的坚持性”——纪念吴玉章
同志诞辰百周年
王宗柏四川日报1978年12月21日
鞠躬尽瘁 赤胆忠心——学习吴玉章同志高尚
的革命品德
胡华等文汇报1978年12月28日
怀念吴老,学习吴老——纪念吴玉章同志诞辰
一百周年
徐鼎丞人民日报1978年12月30日
乐为革命育英才——纪念吴玉章同志一百周年
诞辰兼怀何斡之同志
李新光明日报1978年12月30日
吴老(玉章)百岁祭
怀念吴老
胡华
程文口述 郭久
麟整理
北京日报1978年12月30日
重庆日报1978年12月30日
缅怀我们的爷爷吴玉章(附编者按)
吴老《座右铭》(手迹)及译文和注解
吴本立等中国青年报12月30日
中国青年报1978年12月30日
吴玉章同志的“一字师”
吴(玉章)老的故事
熊融
王宗柏
解放日报1980年2月7日
人民日报1981年10月5-7日、9-10
日、12-16日、19-24日、26-27日
吴玉章救国甘冒风险
怀念我们的老校长吴玉章同志
回忆吴老(纪念吴玉章诞辰一百零五周年)
忆吴老(吴玉章)
纪念我国无产阶级教育家吴玉章同志
王宗柏
郝建秀
任白戈
钱俊瑞
蒋南翔
湖北日报1981年10月8日
文汇报1983年12月29日
重庆日报1983年12月31日
中国教育报1984年1月7日
人民日报1984年1月14日,新华文摘
1984年3期
吴老与中国人民大学——纪念吴玉章同志诞辰
一百零五周年
郭影秋人民日报1984年1月23日
一辈子做好事 一贯的有益于革命——缅怀吴
玉章同志
杨尚昆人民日报1984年4月4日
吴玉章同志的教育实践
陕甘宁边区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字改革试验
——怀念吴玉章同志
王宗柏
李绵
人民教育1978年12期
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2期
《吴虞日记》摘录——有关吴玉章活动的一些资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10期
吴玉章自传 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2期,历史研究
1981年4期

吴玉章略传 重庆现代革命史资料1981年2、3期,中共
党史资料第11辑第10页
吴玉章同志评自己 人物1981年5期
无产阶级教育家吴玉章同志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吴玉章同志和历史学
吴玉章与中国青年共产党
在重庆工作的概况(节录)
石过仁
吴信忠
王宗柏
魏峡
吴玉章口述 邵子
南笔记
四川教育1981年5期
支部生活(上海)1981年19期
今昔谈1982年3期
历史知识1982年3期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5期
回忆吴老(吴玉章)
吴玉章在共产国际“七大”
良师益友 学习楷模——回忆吴玉章同志
王宗柏
石志夫
张锡畴
教工月刊1982年7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9期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1、2期,党史资
料研究第4集第566页
《汉语拼音方案》与吴玉章同志
吴玉章留学日本
吴玉章传略
吴玉章同志诞辰一百零五周年纪念专辑
王宗柏
马洪林
《吴玉章传》写作组
文字改革1983年2期
历史知识1983年5期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6—8期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11期
吴老和他的夫人游丙莲
马列主义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楷模——纪念吴玉
章同志诞辰一百零五周年
甘犁
本刊编辑部
新观察1983年21期
教学与研究1984年1期
回忆吴老——有关教育工会二三事
顺泸起义与吴玉章同志
吴玉章《六十自述》(1-5)
方明
刘伯承
教工月刊1984年1期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4年4期
革命烈士传通讯1984年6期—1985年3
吴玉章和中日青年友好
吴老与文书、档案工作
吴玉章的文字改革思想与实践
吴玉章
甘犁
刘绍华 朱余仁
王宗柏
博思
新观察1984年19期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1期
锦州师院学报1985年3期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212页
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
在新道路的起脚点上——五四时期的吴玉章
吴玉章
吴玉章
吴玉章
王宗柏
亦文 高华德
王宗柏
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52页
五四群英第45页
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第119页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0卷第1页,中国现代
社会科学家传略第3辑第230页
吴玉章(1878-1966)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60页
吴玉章(1878-1966)
现代已故史学家——吴玉章(1878-1966)
吴玉章(1878-1966)
吴玉章(1878-1965)
吴玉章(附:吴玉章语言学论著目录)
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
新闻界名人介绍:吴玉章(1878-1966)
张腾霄
胡华 杨先材
张敏孝
张舜徽主编
李明
王宗柏
徐仲林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394页
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第311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88页
中国史学家传第303页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2分册第242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1卷第142页
中国教育家传略第339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77页
吴玉章(1878-1966)
吴玉章
刘伯承与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回忆
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
吴玉章与辛亥广州起义
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段回忆
吴玉章同志在重庆
送吴玉章、林伯渠赴重庆出席第一届四次国民
参政会
杨世元
《吴玉章传》写作组
王宗柏
吴玉章
吴玉章
浮云
吴玉章
刘立群
萧茂荣
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1辑第1页
四川党史人物传第1卷第57页
刘伯承回忆录第2集第56页
吴玉章回忆录第1页
吴玉章回忆录第122页
辛亥风云第67页
星火燎原(8)第1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15页
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第64页

吴玉章四度办报刊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吴玉章
方汉奇
周末报编委会
编辑记者一百人第292页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80页

吴玉章

怀念吴老中共四川省委党史
工作委员会《吴
玉章传》编写组
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357页
吴玉章往来书信集程 文 陈岳军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452页
吴玉章与中国人民大学
吴玉章与中国民主革命
爱国重教 务实求真:纪念吴玉章同志诞辰一
百二十周年
黄 达主编
吴达德
李文海等主编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12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59页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89页
吴玉章年谱中共四川省委党史
研究室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42页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大会,为我党老一辈革命家
和教育家吴玉章同志昭雪
 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9日
吴老在汉字简化上的贡献
新文化的灿烂光辉——吴玉章同志对文字改革
的卓越贡献
郑林曦
叶簌士
文字改革通讯1978年8期
语文现代化1985年8期
吴玉章保郭影秋
在北京东四六条的小院里——记文革初期的吴
玉章老人
李 新
吴廷嘉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12期
中华英烈1987年1期
吴玉章同志为革命奋斗的一生
人民的儿子——吴玉章轶事之七
为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奋斗——试述吴玉章宪政
思想的形成及其演变
程 文
甘 犁
刘文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2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怀念同吴老在四川省委一道工作的岁月
珍惜友谊的典范——为纪念吴玉章一百一十周
年诞辰而作
张友渔
李 新
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缅怀吴老,学习吴老——纪念吴玉章诞辰一百
一十周年
詹大风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吴玉章年谱(1—4)《吴玉章传》组 杨
世元
四川党史月刊1988年12期,1989年1—4
吴玉章与留法勤工俭学程 文外国语文1988年1期,南方局党史资料
1988年4期,延安大学学报1991年2期
吴玉章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吴玉章同志在四川荣县家乡
略论吴玉章对《八一宣言》的贡献——纪念吴玉
章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程 文
刘尹楠
肖绍斌
外国语文1988年2期
南方局党史资料1988年4期
重庆社会科学1988年5期
吴玉章在延安大事记
吴玉章的报刊实践及其办刊思想
吴玉章与近代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论建党前后吴玉章的思想转变
吴玉章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
吴玉章人格论
吴玉章是《四川光复始末记》的作者
吴玉章教育思想的现实生命力——纪念吴玉章
同志诞辰115周年
牛振华
刘红立
刘红立
张继才
刘 炼
吴达德
杨士元
李文海 戴井冈
延安大学学报1989年4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9年11期
四川党史月刊1990年11期
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西南师大学报1992年4期
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5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5期
吴玉章前期政治思想研究(1913—1921)
论吴玉章从爱国主义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吴玉章与八一南昌起义
略论吴玉章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地位
吴玉章与八一南昌起义
略论吴玉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吴玉章
刘文耀
谢赐余
吴达德
张剑平
李良志
范志轩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4期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1、2期
西南师大学报1997年4期
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4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8年5期
西南师大学报1999年5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16页
吴玉章(1878—1966)
吴玉章(1878—1966)
借鉴与抉择——试比较吴玉章、胡汉民对辛亥
革命的反思
范济国
马洪武等编写
严昌洪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32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40页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
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378
吴玉章(1878—1966)
吴玉章(1878—1966)
廖盖隆等主编
京 声 溪 泉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380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367页

吴玉章1878——1966

名永珊,四川榮縣人,1878年(清光緒四年) 生。1892年初,入成都尊經書院。1900年在榮縣城任家庭教師。1903年赴日本留學,入成城中學。加入中國同盟會,被選爲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1906年成城中學畢業後,考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07年在東京創辦《四川雜誌》,被查封後,復回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1年回國,参加黄花崗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同年6月回国;11月領導四川内江起義,任内江軍政府行政部部長。中華民國建立後,任總统府秘書處總務科科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袁世凱通輯,匿居上海,11月赴法國。1914年秋,入巴黎法科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1915年在法国與蔡元培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會。1916年6月; 又與蔡元培等創辦華法教育會。1917年回國後,在北京創辦留法勤工儉學會預備學校。1918年參加護法軍政府。1919年回四川。1922年任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並與楊闇公等秘密组織中國青年共產黨,發行《赤心評論》。1924年辭成都高等師範校長職務,繼续在成都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創辦中法學校。1926年1月,出席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大會秘書長,被選為国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3月,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兼秘書,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 同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28年赴蘇聯,入中國問題研究院,研究農民土地問題。1928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别班學習。1930年10月赴海参威,任遠東工人列寧主義學校教員。1932年任蘇聯科學研究院遠東分院中國部主任。1935年7月,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0月赴法國創辦中文《救國時報》,任主编。1936年7月,回莫斯科,任東方大學中國部教員。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被派往歐洲作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4月回國,任第一届國民参政會参政員; 同年10月,中國共產黨六届六中全會選爲中共中央委員。1939年任魯迅藝術學院院長。1940年延安成立憲政促進會,被選爲會長。1941年3月,任第二届國民参政會参政員; 同年任延安大學校長。1943年魯迅藝術學校,自然科學院和延安大學合併為延安大學,繼續任校長,並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共中央委員;7月任第四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2月參加中共代表團赴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春,兼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中國共產黨駐渝代表。1947年3月撤回延安。1948年8月,晉察冀解放區華北聯合大學和晉冀魯豫解放區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任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協會理事,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1950年8月,任中國教育工會主任; 10月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任校長。1952年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1954年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1955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6年兼任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並選為第一至第四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同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央委員。1966年12月 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著有《辛亥革命》、《中國史教程》、《吴玉章回憶録》、《文字改革文集》等。

吴玉章1878-1966

原名永册,字树人,号玉章,四川荣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1928-1937年在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和任教。 1938年回国后, 历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 延安大学校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 华北大学校长。 1949年以后又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工会主任、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主席。1928年起从事文字改革运动。在苏联期间,参与修改瞿秋白的 《中国拉丁化的字母》,并写出 《拉丁化中国字初学课本》。 主要论文有 《关于汉字简化问题》 (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上的报告, 1955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 (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的报告,1955年)、《汉语拼音方案在各方面的应用》(1964年)、《利用拼音字母帮助扫盲和推广普通话》(1959年)等。

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

原名永珊,号玉章,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898年,参加康有为领导的变法维新运动。1903年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新城学校。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论员。1907年与焦达峰、孙武等人在东京组织共进会,创办《四川》杂志,宣传武装反清。1911年4月,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6月,回家乡四川荣县领导荣县起义。辛亥革命后,应孙中山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工作。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他坚决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因此被袁通缉,于年底流亡法国。1914年入巴黎法科大学。1915年在巴黎与蔡元培等组织成立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勒工俭学会。1917年回国后,在北京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希望留法学生认真学习科学“将来归国以贡献于吾国社会”。同时参加反对北洋军伐的“护法运动”,并作为四川省代表参加护法军政府(孙中山领导的)。十月革命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以共产党员身份到中国国民党内做统一战线工作,在重庆创办中法学校(大学部称中法大学),并着手整顿四川省国民党组织,促进国共合作。1926年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秘书长,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同年10月赴原苏联,在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学习,后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同时参加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工作。1938年到欧洲参加世界和平会议。回国后,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文教委员会主任、华北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华教育工会主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66年12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著有:《辛亥革命》、《历史文集》、《吴玉章回忆录》等。

☚ 徐特立   陶行知 ☛

吴玉章1878—1966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四川荣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秘书长。1928至1937年,受党指派到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回国后,担任党政重要领导工作。建国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部门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的伦理思想散见于各种著述,主要著作有《吴玉章抗战言论选集》、《辛亥革命》、《历史文集》、《中国历史教程序论》等。在伦理思想方面,认为,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关系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是建立在中国家族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批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并从道义上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进行了有力的谴责。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和广泛宣传,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是一致的,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必须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强调每个人要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尽道德义务,每个人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既是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准则,又是人们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人生在世,事业为重”的命题,认为事业是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们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为人民服务放在人生的最高位置。还提出“理想是一种美好的品质”的命题,认为人们所具有的远大志向、崇高理想以及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念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必须以行动去实践理想。他十分重视青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认为自觉的道德修养是广大青年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不可缺少的保证和推动力量。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教育实践影响熏陶了几代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党内外受到人们的尊崇。毛泽东称他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的人”,被人们尊为“革命五老”之一。

吴玉章1878~196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原名永珊,号树人,荣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三月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在东京参加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次年秋在东京主办 《四川》 杂志。宣统二年 (1910年) 回国,积极从事广州起义准备工作。起义失败后回到四川,在荣县、内江等地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9月28日,荣县宣布独立。1912年赴南京任内务部参事和筹办国史馆专员。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遭通缉,被迫流亡法国,进入巴黎法科大学学习,与蔡元培等组建华法教育会。1916年冬回国,次年在北京开办留法勤工俭学会预备学校。1918年被派往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回成都,利用主办 “地方自治” 的机会宣传革命,并在成都设立留法勤工俭学分会和预备学校。1922年8月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4年与杨闇公等创建中国青年共产团,并发行 《赤心评论》。同年5月被迫出川。1925年4月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返川。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任组织部部长。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常委等。同年参与组织领导 “泸顺起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央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同年10月被派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等处学习和工作。研究改革中国文字,参加新文字方案的起草,著有 《中国新文字的新文法》、《中国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方案》 等书。1935年8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到法国巴黎,主办 《救国时报》。1938年回国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国民参政会,任参政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39年11月到陕甘宁边区,先后任新文字协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科学普及协会主席、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等职。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著有《辛亥革命》、《文字改革文集》等。

吴玉章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四川荣县人。生于1878年,卒于1966年。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49年出席政协会议,为中国教育工会首任主席。吴玉章很早从事教育工作。1919年,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为中国革命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吴玉章

065 吴玉章1878—1966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四川荣县双石乡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领导四川人民的“保路斗争”。1914年去法国巴黎法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9年回国,投身革命。1922年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0月到莫斯科,在中山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特别班攻读马列主义研究中国问题。1930年在苏联远东工人列宁学校担任中国历史的教学工作。1933—1935年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被派往欧洲进行抗日战争的国际宣传工作。1938年回国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11月,到延安任宪政促进会会长,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1948年被任命为华北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和中国教育工会主席。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 徐特立   黄炎培 ☛
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Wuyuzhang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代教育家。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12月30日生于四川荣县,早年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3年,在成都建立“中国青年共产党”。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后去苏联,在中山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此后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曾赴法办《救国时报》,在欧洲进行国际宣传。1938年回国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返延安。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从1954年起,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吴玉章很早就从事教育工作。1919年,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20年代,任成都高师和重庆中法大学校长。30年代,在苏联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后任苏联科学研究院远东分院和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和延安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创建华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和中国教育工会主席。从事过中国文字改革工作。在苏联期间参加与制订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在延安时,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和新文字学校校长,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组织领导了全国文字改革工作。1966年12月12日在北京病逝。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黄炎培   陈独秀 ☛

吴玉章1878—1966

中国现代教育家。很早开始从事教育活动。1919年参与并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1年—1929年曾任成都高师、重庆中法大学校长。30年代在苏联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后任苏联科学研究院远东分院和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鲁迅艺术学院和延安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重视工农干部的培养和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革命人生观、精通技术业务、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主张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参见“历史”中的“吴玉章”。


吴玉章

见“中国史学史”中的“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5

现代史学家。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四川荣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入同盟会,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大革命和“八一”南昌起义。1939年任延安大学校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原则、史料、方法等颇具研究。著有《中国历史大纲》、《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辛亥革命》、《历史文集》等。参见“语言文字”中的“吴玉章”。


吴玉章

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毕生从事中国的文字改革运动。1930年写出《拉丁化中国字初学教本》。1931年倡导组织海参崴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1940年与林伯渠等发起组织“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1955年在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上作《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的报告。1958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主要著作有《新文字的发音方法》、《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其重要论文收入《文字改革文集》。参见“教育”中的“吴玉章”。

吴玉章

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代教育家,原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生于四川省荣县双石乡蔡家堰。曾留学日本,与孙中山共组中国革命同盟会。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系统先后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重庆中法学校校长,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中国部主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新文学干部学校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教育工会主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等。
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早年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使中国富强起来,他在每个革命阶段都主持过多所学校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他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17年中,集新旧教育和中外教育精华,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中国人民大学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比较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他主张,要利用学校的条件,建立多种学制,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
他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他认为,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学的素质。他主张教育者首先应受教育,要树立为革命和建设而育人的观点。教师要刻苦钻研,精通业务,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传授并影响学生。同时,他还倡导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他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办好学校的中心环节。他坚持从严管理学校,他认为学校要有周密的计划,进行科学管理。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他很珍惜人才,爱护干部,把人才当成办学的宝贵财富。他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高等教育和提高工农大众的文化做出了贡献。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1932)、《中国新文字的新义法》(1932)、《中国历史大纲》(1932)、《吴玉章抗战言论集》(1938)、《文学革命与文字革命》(1948)、《历史文集》(1963)、《五四运动前后的回忆》、《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 等。

☚ 徐特立   黄炎培 ☛
吴玉章

吴玉章

吴玉章 (1878—196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代教育家,原名永珊,号树人,字玉章。生于四川省荣县双石乡蔡家堰。曾留学日本,与孙中山共组中国革命同盟会。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系统先后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重庆中法学校校长,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中国部主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新文学干部学校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教育工会主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等。
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早年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使中国富强起来,他在每个革命阶段都主持过多所学校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他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17年中,集新旧教育和中外教育精华,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中国人民大学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比较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他主张,要利用学校的条件,建立多种学制,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
他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他认为,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学的素质。他主张教育者首先应受教育,要树立为革命和建设而育人的观点。教师要刻苦钻研,精通业务,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传授并影响学生。同时,他还倡导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他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办好学校的中心环节。他坚持从严管理学校,他认为学校要有周密的计划,进行科学管理。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他很珍惜人才,爱护干部,把人才当成办学的宝贵财富。他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高等教育和提高工农大众的文化做出了贡献。
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国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 (1932)、《中国新文字的新义法》 (1932)、《中国历史大纲》 (1932)、《吴玉章抗战言论集》(1938)、《文学革命与文字革命》 (1948)、《历史文集》(1963)、《五四运动前后的回忆》、《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等。

☚ 徐特立   黄炎培 ☛

吴玉章1878—1966

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1903年赴日留学。1905年入同盟会,任总部评议员。1913年冬赴法留学,参加组织华法教育会,扩大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2月在北京开办留法预备学校。1922年在成都高师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 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27年底至1937年,在苏联学习和工作。抗战时期曾任中共的国民参政会代表、延安宪政促进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出席政协会议代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从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起,历任党的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从1954年起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从195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66年12月逝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