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工业史bingqi gongyeshihistory of ordnance industry
兵器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古时期,人类使用的兵器与生产工具是一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技能的进步和劳动的分工,兵器从劳动工具中分离出来,有了从事兵器生产的工匠和作坊,到18世纪,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部门。
兵器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4个时代。
❶冷兵器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10世纪):大约在中国的夏朝,开始出现青铜刀、戈。在商朝,有了战车、弓箭及防护用的青铜胄、皮甲和盾,并利用天然陨铁制作兵器的刃部。春秋时期,有了铁制刀箭、戈等兵器,战国时期铁兵器逐渐替代青铜兵器。这个时代兵器的生产者都是手工业匠人;
❷火器时代(公元10~19世纪中期):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兵器的发展。中国在北宋时制作了火药箭、火球类火器,用于火攻,到南宋发明了具有较大杀伤和破坏作用的铁火炮,火器生产也初具规模,建康府(今南京)在两年零两个月内就制作了铁火炮、火弓箭、霹雳炮、突火筒等6.4万件。12~13世纪,中国的火药经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中国元朝发明的火铳是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用火药发射石弹或铜弹、铁弹,具有远距离杀伤作用。15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相继出现了一种身管较短、发射石霰弹的滑膛炮,这是最早的榴弹炮。中国的明朝有了大口径的铜炮和铁炮。17世纪末,榴弹炮已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
❸机械兵器时代(公元19~20世纪中期):18世纪欧洲爆发工业革命,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使手工业作坊逐渐转变为使用机器的工厂,推动了兵器制造技术的革新和兵器的发展。1886年法国人首先用无烟火药作为枪弹的发射药,提高了弹丸的初速,加速了枪械和火炮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枪械的口径,由大到小,射速由单发到连发;火炮的口径,由小到大。兵器的威力大幅度提高,工厂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德、日5国共生产火炮190万门(不包括迫击炮);
❹信息化兵器时代(20世纪中期):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光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坦克、战术导弹、火炮和电子装备等复杂兵器系统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整个武器系统的自动探测、识别、捕获、跟踪、命中目标的精度。新型兵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和军队的构成,是军事史上的一场革命。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❶设立机器局,仿制国外枪炮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兴办洋务中,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下,从中央到地方兴建了以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为代表的兵器工业,主要生产轻兵器及其弹药。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对兵器需求日增,兵器工业得以发展。国民党政府时期,在统一武器制式、组织专业化生产和研制新兵器等方面有一些进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兵工署对全国兵工厂进行调整,保留了20几个工厂,职工约10万人,主要生产轻兵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从红军时期开始自力更生创建了兵器工业,1949年6月,拥有兵工厂160个,职工约8万人(含1949年6月前接管的国民党政府的兵工厂),也主要生产轻兵器;
❷建立现代兵器工业,生产制式兵器时期(20世纪50~70年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整顿和发展兵器工业的规划,改造原有企业,生产制式兵器,建设大型骨干企业,生产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等重型兵器,至1959年通过引进苏联技术,初步建立起现代兵器工业体系。60年代中期,进行了国家和省市后方兵工基地建设,1966~1975年兵器工业新建67个部属生产科研单位,改善了工业布局。1965~1976年各省市共建设了268个地方兵工项目,形成了较强的轻兵器生产能力。1962~1979年国家在民用企业共建上百条兵器动员生产线,以补充战时对兵器的需要。兵器工业经过30年建设,形成了以部直属企业为主力军,地方兵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动员生产线为补充的常规兵器生产体系,实现了兵器装备立足于国内的战略目标;
❸整顿改革,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确定国防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兵器工业从临战状态转向和平建设轨道。全面整顿,推进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兵器科学技术工作,吸取国外先进技术,不断研制新型常规兵器;大力开发民用产品,逐步建立起军民结合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