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兴宁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咸丰)兴宁县志广东地方志。清仲振履原本,张鹤龄续纂。十二卷,首一卷。振履字柘菴,江苏泰州人。官知县。鹤龄字琴甫,安徽桐城人。兴宁知县。是志之修以嘉庆十六年(1811)仲志原版略作删订并补其遗漏,续其后事。约二十万字。分封域、形胜、赋役、学校、选举、人物、风俗、艺文、外志等十二志;舆图、沿革,疆界、山川、关梁、城池、驿铺、土田、屯政、 盐法、 物产、学宫、书院、进士、气候、灾详、猺蛋等六十目。艺文分序、记、外志事略三目,备载遗文五十余篇,颇有价值。物产载谷、 蔬、 瓜、 果、 木、草、竹、花、药、鳞、介、羽百五十余种。 为兴宁县现存最完备的地方志书。比较详细记载了该县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民族等情况,有咸丰六年(1856)增补嘉庆本,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兴宁县志湖南地方志。清郭树馨、刘锡九修,黄榜元、李佑芳等纂。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树馨字桂山,山西宁乡(今乡宁)人。举人,官兴宁知县。锡九字桂生,天津人。举人,官兴宁知县。榜元,湖南兴宁人。恩贡,官候选州判。邑志自明嘉靖至清嘉庆凡六修。是志于同治六年始修,至光绪元年(1875)成书。为清季最后一修。约四十万字。正文分星野、沿革、疆域、建置、风土、赋役、学校、人物、列女、艺文、杂记等十五志。含记略、图表、形胜、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产、兵防、进士、序、传、古迹、灾祲、兵燹等五十四目。有疆域、县治地图和八景图、祭典图等六十二幅并图说。志以学校、典礼为详,不仅载列祭祀祠庙,且详记仪制、仪式、坛制、祭期、礼品,并绘有祭典示意图、祭祀用乐器图等,颇具史料价值。记境内紫金、石牛等山、岭、岩、石五十八处,困江、资兴江、东江等水三十余条,并附张九镡《兴宁水道考》一文。风土志对四季节序、民俗士风、土宜、农事、商贾、婚嫁、丧葬、饮食服饰等皆有详细记载,是较丰富的民俗资料。有光绪元年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兴宁县志十卷。清施念曾纂修。施念曾字蘖斋,宣城人,拔贡生,雍正十二年(1734)任知县。旧志始修于明成化间,至崇祯间三度重修,其书久佚,清康熙间复修,今也不可得见,至乾隆四年(1739)二月县志已残缺五十余年。县令施念曾集邑绅开局纂辑,亲自发凡起例,参考前志,历时四月志告竣,亲自厘正,芟繁润略,剞劂于是年。《兴宁县志》 乾隆四年(1739)刻本。全书共十卷,为疆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风土志、事物志、艺文志。每卷之首有弁言,每卷之末有卮言,已分十门,又分十章。此志收录各县令如明代祝允明文采,刘熙祚节烈,及县著名人士宋代罗孟郊,明代王天与等。全编记述尚称详明,文笔清雅,唯议论过多。 兴宁县志❶六卷。清张伟修,孙铤、傅先正等纂。张伟,惯县人,曾任兴宁县知县。孙铤,新化人,教谕。傅先正,湘阳人,训导。按兴宁县志,创自明嘉靖年间。其后万历陈元旦、天启王廷玑两续。然皆散失。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罗绅再修。兹编则续罗志而作。《兴宁县志》 道光元年(1821)刻本。此志于地域之广轮,山川之经界,无一及之,颇为不妥。其以文庙乐舞诸图并列卷首,不免芜杂。而学校门复有文庙陈设礼仪之记载,亦嫌重复。艺文之首记明清两朝诰敕,继录本邑之文移公牍告示,连篇累帙,极为陋劣。综观全书,言词浅鄙,排列混乱,实为简陋之作。 兴宁县志 (光绪) 兴宁县志18卷,首1卷,末1卷。清郭树馨、刘锡九修,黄榜元、许万松编纂。郭树馨字桂山,山西宁县(今中阳县) 人,举人,同治五年 (1866) 任兴宁知县。刘锡九,同治十三年(1874) 任兴宁知县。黄榜元,兴宁 (今资兴) 人,恩贡生。许万松,兴宁人,恩贡生。是志以张伟《 (嘉庆) 兴宁县志》 为底本,增续道光、咸丰、同治朝史事,纪事止于光绪元年 (1875)。分星野、沿革、疆域、建置、风土、赋役、学校、典礼、武备、秩官、选举、人物、艺文、杂记14志,志下分目,约30万字。其艺文志首列地方公牍,次及邦人文辞诗赋,于方志中特具一格。全志体例简明,类目清晰,史料虽稍嫌芜杂,但可征信。始于同治五年由知县郭树馨倡修,继任知县黄善福、俞文深、刘锡九相继接修,光绪元年成书付梓。现存原刻本。 ☚ 桂东县志 永兴县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