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西七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西七卫 关西七卫明初嘉峪关以西地区是蒙古族、撒里畏兀儿族部落的游牧地。明王朝为羁縻这些少数民族部落,遂在关外设立7卫,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指挥使,负责自身保卫。这7卫都是军事性质的组织,归兵部直接领导,颁发金牌统一提调,但其军务实际由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和甘肃镇均驻甘州负责。7卫是:安定卫,洪武四年(1371年)设立,为撒里畏兀儿部落, 其地在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及毗连之青海省西北部;阿端卫,原为安定卫的一部分, 洪武八年 (1375年) 分立, 其地在今青海、新疆交界地区;曲先卫,又作苦先卫,为撒里畏兀儿部落, 洪武九年 (1376年)设立, 原游牧于今新疆东部若羌至罗布泊一带, 后移至柴达木盆地西缘之药王滩; 罕东卫, 洪武三十年 (1397年)设立, 其地在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及毗连之安西、敦煌南部地区, 为蒙古族游牧部落; 沙州卫, 永乐二年 (1404年) 设立, 安置归降明朝的元朝西宁王所属蒙古部落,治所在沙州城(在敦煌市西南),辖地为今敦煌北部及安西西部,后受瓦剌侵袭,一部入关,一部投奔瓦剌, 成化十五年 (1479年) 在其地又置罕东左卫,安置来归的蒙古族部落;赤金蒙古卫,为元朝肃王宽彻后裔,明初归顺,永乐八年(1410年)设卫,其地在今玉门市境内, 指挥使司设于赤金堡; 哈密卫, 蒙古族部落, 原为元朝威武王统辖, 永乐四年(1406年)归顺,明王朝设立哈密卫以处其众,牧地在今新疆哈密,成化以后,该卫受吐鲁番攻掠,蒙古部落无法在原地立足,遂东下避居苦峪(在今安西县东南部),明王朝遂筑苦峪城,侨处哈密卫。明朝中期以后,关西七卫遭吐鲁番和瓦剌攻掠,伤亡惨重,明王朝遂命甘肃镇派兵将残存人员接入关内, 安置在祁连山区和酒泉黄泥堡等地游牧, 其后裔逐渐溶合, 发展为现今之肃南裕固族。 ☚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 关西七卫明代在嘉峪关西设置的七个羁縻卫的统称。一作西北七卫,即: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哈密、赤斤七卫。又因其统治者多为蒙古族,又称蒙古七卫。洪武八年(1375)至永乐四年(1406)先后设置。成化(1465—1487)中,复在原沙州卫地置罕东左卫,实际不止七卫。诸卫所辖地域:东邻嘉峪关,西北达今新疆巴儿思阔山,西临罗布泊,西南尽有柴达木盆地。居民为撒里畏兀儿、畏兀儿、蒙古、回、藏等族、部。明朝按诸部首领地位及属众多寡,分别授予都督、都督佥事、都指挥、指挥等官职,管辖本部及所在地区之军政事务,诸卫因避土鲁番察合台后王的侵扰,于成化至嘉靖初年大规模东迁入关。正德(1506—1521)年间,蒙古右翼领主阿尔秃厮及永谢布领主亦不剌自河套进入青海,胁迫袭扰诸卫,明朝无力制止,各卫部众复相继内徙。对巩固西北边疆,维护明朝的统治,促进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