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On the Question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毛泽东在1955年7月3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研究中国农业合作化问题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中国自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至1955年上半年, 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在运动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在党内出现了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政策分歧。为了统一全党认识,他根据其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作了这一报告。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1955年7月31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报告。当时,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在《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精神指导下,经过几年努力,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逐步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农业合作化的步骤经由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逐步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5年春,已经发展了67万个初级社,整个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基本上是正常的,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急躁冒进现象和其他一些问题,中央在1955年1月作出的《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决定》,采取了“适当收缩”的方针,经过整顿,为合作化运动向前发展创造了条件。毛泽东的报告一方面正确地总结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合作化的理论、政策和方法,同时又对当时实际情况作了不恰当的估计,改变了原来的认识,提出了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的主张。报告指出,农业合作化必须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工业化需要建立大规模经营的农业,农业的机械化又需要以工业化为条件,没有合作化基础上的大规模农业经营,农业也无法利用工业化的成果。在我们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农业改造这两件事绝不能互相孤立起来,偏重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报告认为,我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手工劳动到机械化的革命,才能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报告提出要实行新的基础上的工农联盟,指出,农民分得土地以后,如不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就无法抗拒天灾人祸而会重新失去土地,造成新的两极分化,只有实现合作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工农联盟才能在新的基础上获得巩固。报告强调,几年来,干部和农民是在党的领导下前进的。土地改革后的农民是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党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进一步重申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方针政策。指出,必须强调注重合作社的质量,反对不顾质量、专门追求合作社数目字的那种倾向。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暂时不想入社的人,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觉悟,不要违反自愿原则,勉强拉进来。报告认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贫农和新老中农中的下中农,经济地位比较接近,应当作为我们的依靠对象;新老中农中的上中农,应当作为团结的对象。因此,应先将占农村人口70%左右的经济贫困或不富裕的农民,按其觉悟程度分批吸收入社,然后再逐步吸收富裕中农。对于地主和富农,在最近几年一切还没有基本上合作化的地区,则坚决不接收他们入社。报告对合作化的速度作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认为,农村中合作化的社会改革高潮很快就要到来,要作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要求到1960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60年以后,逐步分批分期地由半社会主义发展到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报告发表后,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到1955年10月,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猛增到129万个。毛泽东在报告中还不适当地强调,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即将到来,要反“右倾”,批评“小脚女人”走路,把党内关于发展农业合作化速度的不同意见当作两条路线的分歧。从而助长了“左”倾思想的滋长,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等偏差,给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全文约14 150字,载《毛泽东选集》第5卷。 ☚ 坚持和改进粮食的统购统销 〈湘潭县清风乡党支部帮助贫苦社员解决困难〉一文按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