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月的乡村》的论争
田军(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取材于东北盘石游击队的真实材料,描写了党领导下的一支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活动。1935年7月,在鲁迅和叶紫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自费出版。鲁迅在《序言》中一方面指出小说艺术上“有些近乎短篇的连续,结构和描写人物的手段”的缺点,另一方面则高度评价作品“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它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心的征服’有碍”,并预言它将不容于满洲帝国和中华民国。小说出版后,即遭到了攻击。一些反动报刊纷纷刊文,指责作者是“从苏联回来,为‘共产党’的走卒”。同时, “左联”内部的狄克(张春桥)也抛出《我们应当执行自我批判》一文,攻击小说“不真实”, “技巧上、内容上,都有许多问题”,并含沙射影地指责鲁迅不指出这些问题,“无异是把一个良好的作者送进坟墓里去”。鲁迅立即作《三月的租界》一文,指出狄克忘记了“‘我们’之外的‘他们’”对小说的迫害,抹杀了小说的战斗性,实际上是在替“‘他们’缴械”。鲁迅的反批评,维护了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它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八月的乡村》出版后,为了扩大它的社会效果,鲁迅把它分赠给许多朋友,并曾托人带到苏区。1937年以后,国外出现了俄、英、日文等译本。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