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共Gō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忻州、运城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 “出 (自) 黄帝臣共鼓。”帝命其始作舟揖,当为共姓之始。
❷又注引 《元和姓纂》 云: “共工氏之后。”共工氏乃女娲末之诸侯。
❸郑樵注云: “商末诸侯,今河内共城即其地也。文王 ‘侵阮徂共’,(按: 《诗·大雅·皇矣》)其子孙以国为氏。” 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北五里。
❹又注: “或言共叔段之后也。” 段,郑武公少子,庄公弟,封於京城,故谓之京城太叔。后出奔共,遂亦称共叔段。其后或以共为氏。此之 “共”,周代国名,伯爵,即共伯和之封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
❺或与“恭” 同。郑樵又注: 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其后以为氏。此皆 (按: 郑樵称 “共叔”、“恭君” 均以谥为氏,故此下承上文而用 “皆”字) 以谥为氏者。
今或音gòng,姑兼收。
秦有共敖; 楚有共尉; 汉代有共晋、共有。


共Gòng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俱予收载并注此音。或音gōng,为现行姓氏。详见 “共”(gōng) 条。

共gòng

❶与,跟。介词。柳浑《牡丹》: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白居易《哭崔常侍晦叔》: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❷依随。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1.gòng ❶共有。揚雄《羽獵賦》:“麇鹿蒭蕘與百姓共之。”
❷一同,一道。蔡邕《短人賦》:“眾人患忌,難與共侶。”
❸流通。張衡《應間》:“萬方億醜,并質共劑。”
2.gōng ❶通“恭”。《後漢書》張衡《思玄賦》:“共夙昔而不貳兮,固終始之所服也。”《文選》作“恭”。
❷通“供”,供奉。揚雄《羽獵賦》:“儲積共偫,戍卒夾道。”
❸共工之省稱。參見“共工”。崔篆《慰志賦》:“黎、共奮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共gòng

介词。跟。《古今小说》卷三十六: “哥哥,这禁魂张员外,不近道理,不要共他争。”
(例)
❶火德共太子、邓、张二公立于高峰之上,与他挑战。(五十一·659·)
❷师父不必太谦,请共师娘上辇。(五十四·700·)

共ɡònɡ

❶甚辞,犹极也;苦也。与共人之义异。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文物~葳蕤,声明且葱蒨。”葳蕤,盛貌,言文物极盛也。杜甫《独酌成诗》:“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共一作苦,共即苦义,苦亦甚辞;共被,犹云苦被也。

❷甚辞,深也;细也。白居易《浔阳秋怀赠许明府》诗:“~思除醉外,无计奈愁何。”共思,犹云深思或细思也。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诗:“~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共知,犹云深知也。刘长卿《夏中海红摇落一花独开》诗:“~怜芳意晚,秋露未须漙。”共怜,犹云深怜也。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怜时世俭梳妆。”怜有惜义,参见352页“可怜”。此共怜乃深惜之义。时世者,时下流行之义,犹今云时髦。白居易《新乐府·时世装》诗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牛峤《女冠子》词:“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均为时下流行义,犹云风流。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诗:“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又《代书寄微之》诗:“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亦均以时世与风流作对,与韬玉此诗相同。共怜时世俭梳妆者,深惜时世妆之糜费,故俭梳妆也。此共字若从共人义,则贫女为未嫁之闺女,未肯拟托良媒,而遽曰与他人共怜,颇嫌不合分际也。陈师道《九月十三日出善利门》诗:“去国吾何意,归田病不关,~看霜白鬓,似得半生闲。”共看,犹云细看也。陈与义《陈叔易赋梁织佛图诗次韵》:“~惟此事不思议,细看众巧无遗踪。”共惟,犹云深思也,正与细看相对。晁端礼《绿头鸭》词:“~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共凝恋,犹云深凝恋也。

强调程度,犹云极、苦、深。杜甫《独酌成诗》:“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共被犹云苦被。

☚ 价   先 ☛

和、同。朱敦儒《醉落魄》(海山翠叠):“鹧鸪声里蛮花发。我共扁舟,江上两萍叶。”晁端礼《绿头鸭》(晚云收):“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 亚   压一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共,同也。”《商君书·修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共,一起。
1.通“供” gong
[例一]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释文》:“共音恭,本亦作供。”共,供给。共通“供”。
[例二] 《汉书·成帝纪》建始二年:“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注:“谓供具张设。”
共,群母、东部;供,见母、东部。群、见旁纽双声,东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恭” gong
[例一]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杞,杞不共也。”《释文》:“共音恭,本亦作‘恭’。”共,恭敬。共通“恭”。
[例二]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共承,当作“恭承”。共通“恭”。
共,群母、东部;恭,见母、东部。群、见旁纽双声,东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拱” gong
[例一] 《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吕氏春秋·有始》作“拱”,拱卫。共通“拱”。
[例二] 《荀子·赋篇》:“圣人共手,时几将矣。”共手,即“拱手”。
共,群母、东部;拱,见母、东部。群、见旁纽双声,东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俞
  • 下一篇:其

共gòng

甚词。如云极,深。叶梦得《临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风大作,复晚晴,遂见月,与客再登》:“邂逅一欢须共惜,年年长记今秋。平生江海恨飘流。元龙真老懒,无意卧高楼。”(2——775)晁端礼《绿头鸭·咏月》:“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1——418)

☚ 觥船   勾断 ☛

共gòng

❶与,跟。介词。白居易《哭崔常侍晦叔》:“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❷依随。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一)gōng ❶执行。《大雅·抑》三章:“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鲁》、《韩》诗共作“拱”。《尔雅·释诂》:“拱,执也。”毛《传》:“共执刑法也。”郑《笺》:“无广索先王之道,与能共执法度之人乎?”
❷恭奉,忠于职守。《大雅·小明》四章:“靖共尔位,正直是与。”《齐》“共”作“恭”。《礼记·表记》郑玄注:“靖,治也;尔,女也。言敬治女位之职,正直之人乃与为伦友。”《大雅·韩奕》一章:“虔共尔位,朕命不易。”郑《笺》:“古之恭字或作共。”朱熹《集传》:“虔,敬。易,改。此又戒之以脩其职业之词也。”《大雅·召旻》二章:“昏㭬靡共,溃溃回遹。”郑《笺》:“昏㭬,皆奄人也。昏,其官名也。王远贤者而近任刑奄之人,无肯共其职事者,皆溃溃然唯邪是行。”陈奂《传疏》:“《韩诗·薛君章句》云:‘靡,好也。’疑即此诗 ‘靡共’ 之义。”王先谦《集疏》: “昏㭬之人自谓好共职事,而愦乱邪僻,实谋夷灭我国也。”
❸共国。参见《史地篇》〔共〕 条。(二)gǒng
❹法、法度。参见〔小共〕、〔大共〕 条。

☚ 耳耳   共人 ☛

共gōng

古国名。当时为周属下的诸侯国。《大雅·皇矣》五章:“密人不共,敢距大邦,侵阮徂共。”毛《传》: “国有密须氏侵阮,遂往侵共。”程晋芳《毛郑异同考》云:“《汲冢纪年》:‘帝辛三十二年,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共。”徂,往。一说:共,阮国地名。朱熹《集传》:“密,密须氏也。姞姓之国,在今宁州(今甘肃省宁县)。阮,国名,在今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市)。徂,往也。共,阮国之地名,今泾州之共池是也。”

☚ 西水浒   有娀 ☛

读音g·ong(ˇ),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古勇切,上,肿韵。
❶为“拱”的本字;拱手。清徐灏注:“共,古拱字。”郑玄注:“共,拱手也。”《论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g·ong(ˋ),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渠用切,去,用韵。
❶共同。晁错疏:“幼则同游,长则共事。”
❷共计;合计;总计。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g·ong(-),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九容切,平,钟韵。
❶恭敬,通“恭”。朱骏声注:“共,假借为恭。”
❷供奉;供给。通“供”。陆德明注:“共,本亦作供。”
❸古国名。

上一条: 下一条:

〔gong〕 qe hut: ~有三百斤。qet hut mex bub beatgangb.
共产党 〔gong chan dang〕gongb cant dangt.
共产主义 〔gong chan zhu yi〕gongb cant zhut nib.
共和国 〔gong he guo〕 gongbhol guel.
共青团 〔goug qing tuan〕gongb qend ndanl.
共同 〔gong tong〕 jid jos:有事大家~做。mex sib dab xibjid jos chud.
共总 〔gong zong〕 qet hut。

共goüng242[kɔyŋ]

❶(连)和
⊳我~汝齐去(我和你一齐去)。
❷(介)
⊳我~汝讲过(我同你说过)。
❸照看
⊳伊有大家~囝,野快(她有婆婆看孩子,真舒服)!

共《广韵》渠用·用;gâng‖gòng

❶作动词,带上宾语,表示作弄、摆弄、欺负:汝呣通~伊lǐtāng gâng yi(你别作弄它)
❍ 我无~伊,是伊代先~我gguǎ bbógâng yi, sî yī dâisīng gâng gua(我没欺负他,是他先欺负我的)。《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秃翁,何為首鼠兩端!’”
❷介词。犹“同、对、跟”(方言有时读gâng,有时丢阳声韵尾后成gâ):汝~伊去lǐgâng yī kì(你同他去)
❍ 伊~我讲yī gāh guǎ gǒng(他跟我说)。 东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後經月餘,主簿李音共斐侍婢私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服虔]即知不能逾己,稍共諸生叙其短長。”南唐·张泌《河传》词:“斜陽似共春光語。”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他也他也紅妝年幼,無人搭救。昭君共你每有甚么殺父母冤仇。”
❸连词,表示并列,犹“和、与”(用于泉州地区):早~晏拢会用zǎ gâng wnà lǒng êyîng(早和迟都可以)
❍ 无管热天~寒天,伊定定去泅水bbóguǎn luáhtnī gâng gnuátnī,yī dniâdniâkì siúzuǐ(不管夏天与冬天,他常常去游泳)。《文心雕龙·丽辞》:“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發。”唐·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甲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諸賢没此地,碑版有殘銘。太古共今時,由來互哀榮。”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宋·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词:“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鬥疏梅。”元·邓玉宾《粉蝶儿》套曲:“若是更損賢良,欺忠孝……只争箇遲共早終須報。”

◇ gâng介词。 犹“替、为”:我~汝领钱gguǎ gâng lǐ lniǎzní(我替你领钱)。

{}1636相处。晋语。山西襄垣〖〗。吴语。浙江苍南金乡〖〗。两个人~来合得来‖两个人~牢相处得好。结交。吴语。浙江苍南金乡〖〗。~朋友。抱。粤语。广东阳江〖〗。~孩子。帮忙。赣语。福建泰宁〖〗。顶;顶起。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钻到方桌底下~~,就把方桌~起来啦。生气;引发。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他~了你啦‖~了你的火儿啦。凝固。冀鲁官话。山东聊城、莘县〖〗。你看,猪血一会儿就~了‖肉汤子都~到一块儿了。晋语。山西忻州〖〗。猪油~住唡。凑;参与。粤语。广东广州〖〗。我亦想~一份我也想凑上一份。碰到;遇上。闽语。福建南部〖kong21(文读);kang(白读)〗。《敦煌曲校录》:「无人~,花满洞,差把同心千遍弄。」欺负;摆弄。闽语。福建厦门〖〗。四界~人到处欺负人家‖汝伾通~伊你不要摆弄他。通奸。闽语。福建。《福建情歌》:「人人都说哥~妹,十盆井水洗不清。」虹。闽语。福建三明三元〖kߵiam353〗、莆田〖〗、厦门〖〗。出~。同伴。客话。江西上犹社溪〖〗。同;相同。吴语。浙江苍南金乡〖〗。~班同班‖~一个单位同一个单位‖~岁同岁。共同;一齐。客话。江西上犹社溪〖〗、赣州蟠龙〖〗。全然;一贯。西南官话。云南腾冲〖〗。他~听不得坏话‖那个小人~不想读书。相当于「和」。中原官话。河南。豫剧《梁祝姻缘》:「窗外的美景真好看,还有那天上的织女~牛郎。」粤语。广东。木鱼书《花笺记》:「细想天上佳期还有会,人生何苦挨凄凉,得快乐时须快乐,何妨窃玉~偷香!」闽语。福建福州〖〗。他~你都是学生。福建闽侯洋里〖〗。广东潮州〖〗、海康〖〗。相当于「跟」;「与」。粤语。广东广州〖〗。有人~佢做没有人跟他一块儿干‖~佢讲跟他讲。广西。《广西情歌》第三集:「蚂𧊅同蛇难共洞,兔也难~龟同笼。」闽语。福建福州〖〗、闽侯洋里〖〗、厦门〖〗。我~伊讲啦我跟他说了。广东汕头〖〗、潮州〖〗。庄群《吕叔寻宝》:「闻知你又生逗仔,我身听着笑呵呵,欢欢喜喜你家去,欲~吕叔来相贺。」相当于「替」、「给」。粤语。广东增城县城〖〗。木鱼书《关伦卖妹》:「定系苦苦痴缠~佢赎身。」闽语。福建福州〖〗、厦门〖〗。伊~军烈属担水他给军烈属挑水‖汝去~我买果子你去替我买水果。福建永春〖〗。我~侬洗衫饲爸母我给人洗衣服奉养父母。相当于「把」。闽语。福建福州〖〗、永春〖〗。~伊掠起来把他抓起来。福建厦门〖〗。骹~人踏着把人家的脚踩了‖门~伊关起来把门关起来。相当于「向」、「对」。粤语。广东增城县城〖〗。闽语。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永春〖〗。伊~我说过汝兮问题他对我说过你的问题。

共gong

供给,供应,后作“供”。《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其上。”(庶人:平民。其:他们的。上:国君。)《汉书·王莽传下》:“~酒食,具资用。”(具:准备。资:资财。用:用品。)(gong):同。同义合成词:“共同”。晁错《言守边备塞疏》:“幼则同游,长则~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谁~我,醉明月!”

❶〈隐〉清末以来四川东部牲畜市场经纪人、菜贩指数目八。参“田、衣、寸、水、丁、木、柴、共、成”。
❷〈隐〉旧时四川重庆蔬菜行指数目八。参“田、衣、寸、水、丁、木、才、共、底”。

共;总共ɡònɡ zǒnɡɡònɡ

【同】 都可作副词;都有总计、总和的意思。两个词有时可以换用,例如:“我们小组共(总共)5个人”。
【异】 “共”后面不能带“只”、“没有”、“不到”等表示数量较少的意思的词,一般不含偏多或偏少的意味,感情倾向较客观;常用于书面语。此外,还有共同、一起的意思,例如:“和平共处”;“总共”无此意义。另外,还有动词用法,意思是共同具有、共同承受,例如:“同甘共苦”;也有名词用法,例如:“中共(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总共”没有动词和名词的用法。[例]我们班~有50人。“总共”只有副词用法,常含着数量偏多或偏少的意味;后面可用“只”、“没有”、“不到”等词;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例]参加这次运动会的运动员~1200人。

共ɡòng

❶一同;一齐
 △ 奇文~赏|~存~荣。
❷大家都具有的;相同的
 △ ~性|~识。
❸总计;合计
 △ 两个班~96人。
❹一起承受或进行
 △ 同甘~苦|~事。
❺特指共产党
 △ 中~中央。
❻姓。

共gòng


❶相同的:~性︱~鸣︱~通。
❷共同:~存︱~管︱~事︱~振︱~处(chu)︱~生︱~栖︱~勉︱公~︱不~戴天︱有目~睹︱有目~赏︱同甘~苦︱同舟~济︱雅俗~赏︱奇文~赏︱和衷~济︱患难与~丨休戚与~。
❸总计:~总︱~计︱一~︱总~︱统~︱合~︱拢~︱通~。
❹共产党的简称:中~︱法~。

共gōng

❶ 恭敬。
❷ 古地名,在今河南辉县。
❸ 姓。
另见176页gòng。


共gòng

❶ 一样的:共识│共性。
❷ 共同具有或承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❸ 在一起:共处│共鸣。
❹ 总计:这个月共有三十天。
❺ 共产党的简称:中共│印共。
另见175页gōng。

共gòng

共同。《说文·共部》:“共,同也。”《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商君书·修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天问》:“中央共牧,后何怒?”

共gong

共处 共存 共度 共犯1 共管 共和 共计 共勉 共鸣共生 共识 共事 共通 共同 共性 共振 共产党 共存亡 共和国 共和制 共患难 共青团 共同体2 共产主义 共同市场3 共同语言 不共戴天 和衷共济 雅俗共赏 甘苦与共 患难与共 生死与共 休戚与共

共gong

❶同有;一同;一齐:在革命战争时间我们~过几年患难|我们都住在长江边上,从小~饮一江水|我们~唱一支友谊的歌|这是警民~建的文明单位。
❷总起来算;合计:全世界~有五十亿人口|你~花去五十元钱|本书~一百五十万字。

(同)同

共gòng

❶相处;在一起: 黛玉本性懒与人~,原不肯多语。(二二·503)
❷和;与: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细言皆绝。(七八·1959)
❸一齐;共同: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五十·1153)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进来,两个人~提着一桶水。 (二四·552)
❹总计;一共:我是二门上该班的人。我们~是两班,一班四个,~是八个。(六五·1587)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有三五十件。(二九·671)

❶具。《詩經·小雅·小明》: “靖共爾位,正直是與。”鄭玄箋: “共,具。”
❷古“恭” 字。《詩經·大雅·韓奕》:“夙夜匪懈,虔共爾位。” 鄭玄箋: “古之恭字或作共。”陸德明《經典釋文》: “共,毛九勇反,鄭音恭,云古恭字。” 《尚書大傳》: “若是共禦,帝用不差,神則不怒,五福乃降,用章於下。” 鄭玄注: “共,讀曰恭。” (《通德堂經解》)
❸執。《詩經·商頌·長發》: “受小共大共,爲下國駿庬。”毛傳:“共,法。”鄭玄箋: “共,執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小共、大共,毛音恭,鄭音拱,執也。一云毛亦音拱。”
❶猶“給”。《周禮·夏官·羊人》:“凡祈珥,共其羊牲。”鄭玄注: “共,猶給也。”
❺猶“共”。《禮記·内則》:“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鄭玄注:“共,猶皆也。”

共gōng

〖动词〗
一、用同“供”。供给,供应(8)。《齐桓公伐楚盟屈完》:王祭不共。——周王的祭祀用品没有供给。《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往来经过[郑国],供应他们所缺少的东西。《子产坏晋馆垣》: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 ——如果把宾馆的围墙都拆毁了,那拿什么供应宾客的需要?
二、读gòng。共同享受(3)。《三槐堂铭》: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这样,他们的子孙才能和遵守成法、导致太平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的幸福。《黄州快哉亭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这阵风畅快呀![它是]我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黄州快哉亭记》:庶人安得共之? ——百姓怎么能够[跟大王]共同享受它呢?


共gòng

〖副词〗
表示共同。可译为“一同”、“一起”、“共同”等(16)。《屈原列传》:诸侯共击楚。——各国诸侯一同攻打楚国。《报任安书》:一国共攻而围之。——全国的军队一起攻打、包围他们。《高帝求贤诏》: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


共gòng

〖介词〗
介绍对象,可译为“同”(1)。《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天的江水同辽阔的天空是一样的颜色。


共gōng

〖名词〗
一、古国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周时为共伯封国(1)。《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出奔共。——大叔逃奔到共国。
二、指共工。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590年—前560年在位(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公子围陈设神位,在庄王、共王的神庙里祭告以后才来到[贵国]。

共gǒng

❶ 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后来写作“拱”。《论语·乡党》:“子路~之。”《荀子·赋篇》:“圣人~手。”
❷ 环绕。《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另见178页gōng、180页gòng。


共gōng

❶ 恭,恭敬。后来写作“恭”。《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为子职而已矣。”《左传·文公十八年》:“兄友,弟~。”
❷ 供给,供应。后来写作“供”。《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汉书·王莽传下》:“~酒食,具资用。”
另见179页gǒng、180页gòng。


共gòng

❶ 共同享有或使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敝之而无憾。”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
❷ 相同,一样。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色。”司马光《训俭示康》:“故曰:‘俭,德之~也。’”
❸ 共同,一齐。《廉颇蔺相如列传》:“天下所~传宝也。”《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载不?”
❹ 总共。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八扇。”《广东军务记》:“~约烧房铺数百间。”
❺ 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另一方。可译为“与”“同”等。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❻ 连词。连结词或短语,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金尊。”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松~竹,翠成堆。”
另见178页gōng、179页gǒng。

*gong

B9B2
❶相同的;共同具有的:~性/~通/~同。
❷在一起;一起:同甘~苦/~鸣/和平~处/~栖/~振。
❸一共;总计:~计/全书~十二章。
❹共产党的简称:国~合作。
❺〈文〉与“洪(gong)”同。
❻〈文〉与“恭”同。
❼〈文〉与“拱(gong)”同。

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

共同使用:共(共用) 合用 公用 同用
借助外物,为己所用:假物为用
善于利用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为己所用:使愚使过 使智使勇 使贪使愚 使贪使诈
独自使用:独用
专供某人或某种需要使用:专用
 约定专用:包(~场;~席)
试着使用:试用
 多次试用:百试
经营使用:营用
政府依法使用个人或集体的土地、房产等:征用
租赁使用:赁(出~) 租用 雇用
查阅使用:检用
选择使用:选用
 选择取用:择取 算录
 刊登选用:登衡
 可以选用:可取
酌量择取使用:财取为用
调配使用:调用
同时使用:并用
广泛接纳使用:兼收并取
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等:沿用
 沿袭取用:袭取
 继续沿用过时了的规章制度:因袭陈规

☚ 使用某物品   使用情况 ☛

共同

共同

同(通同) 相(相胥;相与) 旅(~进~退) 群然 等比 共通 杂然
表示共同:连臂
共同做某事:携手
与别人一同做某事:伙同 扶同
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
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协作
 互相配合,彼此协作:一搭一档
跟别人一起到某处去或做某事:皆 偕(偕同;相偕) 俱
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共(~襄盛举) 一齐 一起 一发 一并 一道 一同 等比 顿党
 共同,一起:朋(~飞;~心合力) 相共 与共(生死~)
和合共同:协同
与有关方面共同:会同
同心协力去做:齐功
(大家一起做:共同)

另见:一同做 配合 完成

☚ 共同   并行 ☛

总括

总括

总(总共;总合;总计;括总;兼总) 包(包括;包举) 统(统统;统共;统括;统纪;统总;笼统)综(综括;综摄;该综) 蔽 共(共计;~有;一共;统共;拢共;通共;满共) 毕 合(合共;合计) 拢(拢总;拢共) 通扯 通类 一括 浑括 通约 通晐 最凡 猥计
表示总括:总(~共;~计;~之) 诸 均 都(全~;大~)
总括全部:概赅
总括一定范围内的全部:凡是 都凡 大凡 但凡 应是
总括起来说:总而言之 总而论之 总而括之 统而言之 究而言之 括以一言 说来道去 说来说去 蔽以一言 一言蔽之 一言以蔽之
总而言之,简要说来:要而言之 要而论之
总括性的话:一言抄百总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总之
总括性用语:归根到底 归根结底 归根究底 归根究袛 归根结蒂 充类至尽 充类以尽 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
包孕总括:孕括
(总的包括:总括)

☚ 包括   包含 ☛

承受

承受

承(袭承) 受(担受;吃受;耽受;经受;禁受) 秉(秉赋) 禀(禀受) 荷(荷佩;荷蒙;曲荷)搁(~得住) 载 当(当得;禁当) 膺(膺受;膺荷;缵膺) 盛该 擎(擎受) 负 背(~债) 任 顶戴 请佃
承受上天所赐的洪福:承天之祜
承受责任:担承
承受重压:吃重
承受惊恐:耽惊
承受磨难和艰险:风吹浪打 风吹雨打 风吹雨淋 风吹雨洒 风鞭雨打 风吹浪溅 雨打风吹 雨打风摧
承受耻辱:包羞
默默承受:暗当
顺从承受:顺承
顺承教训:顺教
曲意顺承:曲承
恭谨地承受:虔奉
恭敬地承受:钦承
敬仰承受:仰承
愿意承受:甘当
甘心承受:甘伏
感到像亲身承受一样:感同身受
共同承受:共(~命运;祸福与~;同甘~苦)
应当承受:该当
承受得住:堪 销 胜 奈 耐 消得 禁得(禁得住;禁得起) 禁奈 禁耐 吃得住 吃得消 能承受
经受得住劳苦:耐劳(吃苦~)
受得住艰苦:耐苦
承受不了:难堪 不胜(~寒;体力~) 不堪 吃不消 吃不住
表示承受不起:折杀 折罪 折死
因受到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当不起:折受 折罪
难以承受:难当
难以承担、承受:难胜
身体衰弱,不堪承受繁重任务:食少事烦 食少事繁
(接受,禁受:承受)

另见:忍受 接受 承担 考验

☚ 承受   经受 ☛

共gòng;gōng

(一) 渠用切,去用。
❶相同,一样。聂夷中《古兴》:“前圣后圣同,今人古人~。”
❷共同,一道。晁错《言守边备塞疏》:“幼则同游,长则~事。”
❸与,跟。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二) 九容切,平钟。
❶通“恭”。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
❷通“供”。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其财用,治其施舍。”

❶相同的,共同具有的。如:共性。
❷共同具有或承受。如:同甘共苦。
❸在一起,一齐。如:共鸣,共事,和平共处。
❹总计。如:总共,共计,一共。
❺共产党简称。如:中共,国共两党。

共gong

(一)副词。(A)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由两个或数个主体共同施行,相当于“共同”“互相”“一起”等。如: 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共”句:凡是我的父兄亲友及国内百姓,有能帮助我谋划使吴国撤军的,我跟他共同主持越国的政事。)
❷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句:如今两虎相互搏斗,势必不能都存活。)
❸越王为人长颈鸟喙(hui),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共”句:越王这个人长脖子鸟嘴,可以跟他一起经受患难,不能跟他一起分享快乐,您为什么不离开〔他〕?)(B)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由主语代表的人的全部加以施行,相当于“都”。如:
❹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礼记·内则》“共”句:年少的事奉年长的,卑贱的事奉尊贵的,〔大家〕都遵循这个原则。)
❺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史记·苏秦列传》“共”句:苏秦受反间计而死,天下的人都讥笑他。)
❻诸名士共至洛水戏。(《世说新语·言语》“共”句:诸位名人学士都到洛水游赏。) (C)用于数量短语前,表示对事物数量的总计,相当于“总共”。如:
❼北龙头岭,共五里。(《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共”句:到北龙头岭,总共五里。)(二)介词,介绍动作涉及的方面,相当于“跟”“同”。如:
❽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世说新语·文学》“共”句: 〔服虔〕知道〔崔烈〕超不过自己以后,稍稍跟学生谈论些他的长处和短处。)
❾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文心雕龙·史传》“共”句:要使一代的体制,同日月一样长期保存下去。)

☚ 更   苟 ☛

殷时国名。故地在今泾川县北部,为周文王所灭。相传共国城址,就在今泾川县城北2.5公里之水泉寺村。

☚ 阮   太原 ☛

共ɡōnɡ

Ⅰ [书]  ❶ (恭敬) respect
❷ (供奉;供给) supply Ⅱ ❶ (古国名) Gong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❷ (姓氏) a surname:~ 林 Gong Lin
另见 see also ɡǒnɡ;ɡònɡ。


共ɡǒnɡ

 [书] ❶ (围绕) surround
❷ (两手合围) span with the hand
另见 see also ɡōnɡ;ɡònɡ


共ɡònɡ

Ⅰ  (相同的;共同具有的) common;joint;mutual;general:~ 性 general character;~ 有 joint possession;~ 存 coexistence Ⅱ  (共同具有或承受) share with:~ 命运 share a common fate;
休戚与 ~ share weal and woe;
同甘苦,~ 患难 share joys and sorrows Ⅲ  ❶ ( 在一起;一齐) together: ~ 商国事 discuss affairs of state together;
同舟 ~ 济 cross a river in the same boat — people in the same boat help each other;
同生 ~ 死 live and die together;
两国人民 ~ 饮一江水。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 drink from the same river.
❷ (总共) altogether;in all:该校 ~ 有师生五千人。 The college has five thous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ll. Ⅳ (共产党的简称) short for the Communist Party:中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另见 see also ɡōnɡ;ɡǒnɡ。
◆共保人 co-insurers;
共变 {数} co-variation;
共餐 interdine;have dinner together;
共产党 the Communist Party;“共产风” “communist wind”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equalitarianism and the indiscriminate;unpaid- for transfer of resources from one collective to another or from one level of ownership to another;practice of equalitarianism in the name of communism;“sharing of all property”;encouraging a premature advance to communism;“communist wind” was stirred up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late 1950's),where equalitarianism prevailed and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were transferred arbitrarily in disregard of the collectives to which they belonged;appropriation of private and collectively-owned property without compensation;
共产国际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Comintern;
共产主义 communism;
共衬底 common substrate;
共处 coexist;
共存 coexist;survive together;
共担风险 joint adventure;
共电 common-battery;
共电路 cocircuit;
共电制 {讯} common-battery system;C. B. system;central battery system;
共渡难关 tide over the difficulties,weather the hard times; 共轭 conjugate; adjoint; 共发 {宗} double procession;
共犯 {律} accomplice;
共赴国难 call for united efforts to save the nation;work together to save the country in time of national crisis;
共负盈亏 sharing profits and losses;joint responsibility for profits and losses;
共感诱发 sympathetic induction;
共耕制 collective tillage of the land;common cultivation of the land;joint tillage;
共管 {外} condominium;co-administration;joint administration;
共和 republi ̄ canism;republic;
共和体 cointegrate;
共婚 communal marriage;
共祭 {宗} concelebration;
共计 altogether;grand total;aggregate;amount to;add up to;total;
共济 mutual aid;
共济失调 {中医} incoordination;dystaxia;ataxia;asynergy;
共价 {化} covalence;covalency;
共架电杆 joint pole;
共焦反射镜 confocal mirror;
共进晚餐 share a supper with sb.;
共居 commensalism;
共聚一堂 gather in the same hall;gather together;
共控互同步 democratic mutually synchronization;
共邻 common adjacency;
共勉 mutual encouragement;
共面 coplane;interface;
共鸣 {物} (acoustic) resonance;resonate;consonance;sympathy;sympathetic response;the same feeling in others;
共名与别名 {逻} generic concept and species concept;
共谋 {律} collusion;conspire;
共栖 commensalism;mutualism;
共妻(制度) {史} hetaerism;
共青团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共熔 congruent melting;
共溶温度 consolute temperature;consolute point;
共商 discuss together;hold joint discussion;
共生 {生} (mutualistic) symbiosis;colacobisis;commensalism;mutualism;paragenesis;overgrowth;intergrowth;
共时 {语} synchronic;
共识 common view;
共事 work together (at the same organization);be fellow workers;
共同 common;together;jointly;
共同点 common ground ;common point;
工同致富 common prosperity; 共同体 community;
共同行动 go hand in hand (with);
共同作用 combined action;
共为唇齿 provide each other with assistance;help each other to make an undertaking successful;
共尾虫 echincoccosis;
共襄义举 let everybody help to promote this worthy undertaking;
共享 enjoy together;share;sharing;
共享甘苦 share the sweet and the bitter together;
共享软件 share ware;
共相 {逻} universals;
共行 concurrence;
共性 similarity;general [common] character;universality;generality;
共叙旧情 enjoy [have] a talk over old times;exchange sentiments of friendship with sb.;
共业者 co-owner;
共用 share;
共用存储器 common storage;common memory;
共用天线 common antenna;block antenna;
共有 owned by all [both];common;
共渔权 common fishery;
共枕同衾 share the same pillow and sleep in the same quilt — be married;
共振 resonate;resonance;resounding;{力} sympathy;syntony;resonance vibration;resonance oscillation;
共枝别干 have learned from the same master but started one's own school;
共轴 coaxial

共 (gòng)读供 (gōng)

【共】供给。
例1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天官·冢宰 ·医师》)
译文 医师主管医疗行政和法令,把药物聚集起来供给医疗业务应用。
例2 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 《太玄》如子云者。(王世贞 《本草纲目》序)
译文 这本集大成的书,如果把它藏在深山石室不太恰当,何不刻版印成书,用来供给中国人阅读,让后代人像体味西汉扬子云的 《太玄》一样。
供,古作共。《诗·小雅·巧言》: “匪其止共。” 《释文》: “共音恭,本亦作供。” 《书·舜典》: “汝共工。”孔安国《传》: “共谓供其职事。”《周礼·天官·小宰》: “令百官府共其财用。”《释文》: “共音恭,《礼》本供字皆作共,可以意求之。”《礼记·月令》: “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左传·僖公四年》: “王祭不共。”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共粢盛。”《释文》: “共音恭,一本作供。” 《国语·楚语下》: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於诸侯者也。”《管子·幼官》: “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论语·乡党》: “子路共之。”《释文》: “共,本又作供。”《孟子·万章上》: “共为子职而已矣。”《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公令外共之棺。” 《汉书·严助传》: “世共贡职。”颜师古注: “共读曰供。”《列子·说符》: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
秦汉以前古籍中出现的供字为后人所改。《书·无逸》: “以庶邦正之供。”《后汉书·郅恽传》李贤注引供作共。《礼记·曲礼上》: “供给鬼神。” 《释文》供作共。《国语·周语上》: “事之供给於是乎在。” 《国语补音》供作共。《左传·昭公十二年》:“供养三德为善。”孔颖达疏: “董遇注本为共养。”《左传·闵公二年》: “不供是惧。”《史记·晋世家》供作共。《史记·封禅书》:“供给相属於道。” 《汉书·郊祀志》供作共。《淮南子·道应》:“臣有所与供儋纆采薪者九方堙。” 《列子·说符》、《三国志·蜀志·却正传》裴松之注引供作共。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共部》: “共,古拱字。”孙云鹤说:“共, 甲骨文作 ‘’, 像两手 (収gōng) 共举一物。” (《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八部》) “共”的本义是拱手。由拱手举物给人可引申为供奉、供给,后来写作供。《说文·人部》: “供,设也。从人,共声。一曰: 供,给也。”马叙伦说: “按 ‘设也’ 非本义,供为共之后起字。……故 ‘供’ 次 ‘儋’ 下。一曰给也,‘龚’字义。《玉篇》: ‘龚,给也。’”(《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五)
古音共、供属见母东部。

☚ 冯   亨 ☛

共gòng

荣|济时艰|商国是|相标榜|襄盛举

❷ 不戴天

❸ 和衷济|分甘苦|奇文赏|人神愤|人所知|神人愤|同床枕|同甘苦|同生死|同休戚|同舟济|雅俗赏|有目睹|与狼

❹ 安危与|甘苦与|患难与|荣辱与|休戚与

共,甲骨文作,金文作(摹本),《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字形似應分爲兩類。一類从雙手捧持一器物,表示設置器具,是 “供” 的初文。一類似是从廿从廾。“廿” 即二 “十”,“廾” 表示雙手捧物。“廿” “廾”合體表示共同之義。或説上从二 “玉”,側視之則爲二竪畫,下从廾,表示二手持二 “玉”,是“共” 的初文。上述意見是否準確,兩類字形是否爲一字,學界都有不同意見,難得確解。文獻多用作共同義。又或通 “恭”“供”。卜辭用法不明。銘文或用 “供”義,供給。或用 “拱”義,敬持。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已見訛變。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共gòng

(甲)
会意字,甲骨文下为“廾”,像两只手捧着一件物品,意为供奉,是“供”之本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gong
阴平:供(供应)
恭(恭敬)
龚(姓氏)
上声:拱(拱手)
珙(古代玉器)
去声:供(供奉)
hong
阴平:哄(哄动)
烘(烘托)
阳平:洪(洪水)
蕻(雪里蕻)
上声:哄(哄骗)
去声:哄(一哄而散)

61.趣談“共”字

共,初文像雙手捧碗敬奉祖先的樣子,篆文中“口”訛變爲“廿”,令人費解。其實是“供”本字。


甲骨文;金文;篆gòng

[廿(器皿,意符)+廾(聲意符)→共(《説文》:“共,同也。從廿廾。,古文共。”共,原意爲“兩隻手同時捧起一隻器皿〈鼎之省〉給人飲食,擬爲“供”本字。會意爲一道〈總共、共同〉。通“恭”“供”“拱”。)]
《詩經·小雅·六月》:“共武之服。”(共同管好國家的防務。)
[春秋] 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勤儉是大德。)
《論語·爲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用德治國,比如北極星,在自己的位置上,衆星都圍繞著它。)
[西漢] 司馬遷《史記·衛康叔世家》:“〈衛〉侯十三年(前842年),周厲王奔於彘(zhì),共和行政焉。”(禧侯十三年,周厲王出奔到彘,由周公、召公共同行政。)
[宋] 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共(gòng)

,同也。从廿、廾。凡共之属皆从共。,古文共。”(渠用切)
段玉裁注:“廿,二十并也,二十人皆竦手,是为同也。……《周礼》、《尚书》供给、供奉字皆借共字为之。卫包尽改《尚书》之共为恭,非也。”
金文作,均象两手捧一物上举之形。构意为两手共同举物,当为“供”、“恭”或“拱”的本字。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古共、恭、龚同。”陈初生引郭沫若说,“共”构意是大拱璧。如金文敖簋:“敖用共用璧,用佋告其右子歆史孟。”《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旧训未明,郭沫若以为即“小璧大璧”。[1]
共部只有一个属字“龚”,云:“给也。从共,龙声。”后来的一般字典和词典都不立“共”部。

共gòng

(6画)

*共gòng

6画 八部 
(1) 一起承担或从事: 同甘苦,~患难|休戚与~。
(2) 共同的;相同的: ~性|~识。
(3) 一齐;一起;相互: ~事|~勉。
(4) 总共;合起来: ~计十万元|学校~有五千学生。
(5) 共产党的简称;也特指中国共产党: 中~|第一次国~合作。

共()


甲骨文合集2795正,殷
……貞帚共……

甲骨文合集13962,殷
貞[帚]共娩。

共父癸鼎,殷周金文集成1687,殷
共父癸。

共卣,殷周金文集成4783,殷
共。

亞覃尊,殷周金文集成5949,殷
亞{覃日乙受日辛日甲共}。

共父乙甗,殷周金文集成809,西周早期
共父乙。

牧共作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651,西周早期
牧共乍(作)父丁之食𣪕(簋)。

師晨鼎,殷周金文集成2817,西周中期
𤔲(司)馬共右師(晨)入門。

善鼎,殷周金文集成2820,西周中期
秉德共(恭)屯(純)。

𤼈盨, 殷周金文集成4462, 西周中期
(司)馬共右𤼈。王乎(呼)史册易(賜)敡(裼)虢𢻵攸勒。

禹鼎,殷周金文集成2833,西周晚期
禹亦弗敢(惷), 睗(惕)共𧷽(朕)辟之命。

叔向父禹簋,殷周金文集成4242,西周晚期
肈(肇)帥井(型)先文且(祖),共(恭)朙(明)德, 秉威義(儀)。

諫簋,殷周金文集成4285,西周晚期
(司)馬共右(諫)入門。

亞共父癸鼎,殷周金文集成1892,西周
亞{共父癸}。

楚王酓前簠,殷周金文集成4551,戰國晚期
楚王酓前(作)(鑄)金(䀇),(以)共(供)

楚王酓盤, 殷周金文集成10158,戰國晚期
𠇝(冶)帀(師)(紹)𪢶差(佐)(陳)共爲之。

陳共車飾,殷周金文集成12040,戰國晚期
𠇝(冶)(紹)𪢶(陳)共爲之。

古璽彙編749,戰國
長共。

古璽彙編5133,戰國
共(恭)。

古璽彙編5138,戰國
共(恭)。

古璽彙編5144,戰國
共(恭)。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28,戰國
(陳)乙以共命爲左尹(貞)。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19,戰國
古(故)共是勿(物)也而又(有)深安(焉)者, 可(教)也而不可矣(疑)也。

郭店楚墓竹簡·六德22,戰國
子也者,會埻長材以事上,胃(謂)之宜(義),上共(恭)下之宜(義),以奉社稷,胃(謂)之孝。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5,戰國
信以結之,則民不伓(倍),共(恭)以位(莅)之,則民又(有)愻(遜)心。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2,戰國至秦
官嗇夫、冗長皆共賞 (償)不備之貨而入贏。

秦印文字彙編
西共丞印。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80,西漢
蒼即與求盜大夫布、 舍人簪褭餘共賊殺武于校長丙部中。

居延新簡EPS4T2.114B,西漢
……長共之官取衣,有爲吏取奉。

漢印文字徵
共倉。

漢印文字徵
魯共鄉。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乃共刊石紀功。

李孟初神祠碑,東漢
中大人共案文……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尊脩靈基,肅共壇場。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於是禮生守坊,寄學散生,乃共刊石賛述洪美。

韓曳雲等造像記,北魏
優填王像北龕,韓曳雲等共造供養。

竇泰墓誌,北齊
翟泉淄水,王侯共歸; 邢領瑕丘,賢明所志。

符盛及妻胡氏墓誌,隋
器度清高,尤能下接。行超君子,士共欽風。

王榮及妻劉氏墓誌,隋
懷抱淹潤,共秋露而同灑; 志上清高,望寒松而等茂。

宋景構尼寺造像碑,隋
俱申回向之心,共忻真淨之路。

褚亮碑,唐
神情共雲巘爭高。
《説文》: “同也。 从廿、 廾。 , 古文共。”
金文“共”字象兩手持器皿之形,會“供給,供奉”之意,是“供”字初文。後來,器皿之形演變爲“口”形,又訛爲“廿”形,因此許慎才將“共”字釋爲“从廿、廾”。
“共”字本義爲“供給, 供奉” , 戰國晚期楚王酓前簠: “(以)共(供)。 ”常用義則爲“共同”, 即許慎所釋“同也”, 戰國晚期陳共車飾: “𠇝(冶)(紹)𪢶(陳)共爲之。”

☚ 共部   龔 ☛

共gòng

甲骨文从两手(又)相对,作“廾”。是共、拱、恭、供等的初文。商周金文作“共”,从两手(又)捧璧(圆框或口(皿)形)。战国时“口”字上中一横出头,作廿,下从两手(又),小篆同。隶楷下面左右出头,最下成“八”字,就成“共”字,也是拱、恭、供等的初文。两手相合捧物(璧),有同(共同)、一齐(合、合拢)义。如:和平共处|同甘共苦。组词如:共同|共和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引申为总,合计。如:一共20人。组词如:总共。

共★常◎常


ɡònɡ表意,金文、小篆象双手奉供物祭献之形,隶定为“共”。本义表示供奉、祭献(是“供”的本字),引申为相同的、一起承受或进行、副词(表示合计)等。
【辨析】
以“共”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ɡònɡ:供∣ɡōnɡ:恭、龚∣ɡǒnɡ:拱、珙∣hōnɡ:烘∣hónɡ:洪∣hǒnɡ:哄。

(gòng)

同也。从廿、廾。古文,則會意兼指事,四手相交也。

隶ɡònɡ

【析形】会意字。金文、小篆字形会双手捧物之形。
【释义】《说文》:“同也。”本义是同用,共同具有或承受。如[同舟共济]、[和平共处]。又指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这个意义汉字后来写作“拱”,读ɡǒnɡ。又指供给,供应。这个意义汉字后来写作“供”,读ɡōnɡ。[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Small Seal script it looks like carrying something with two hands.
【original meaning】Sharing and bearing.

*共kjewng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同也。 从廿、廾。凡共之屬皆从共。,古文共。(三篇上)
二手共舉重物之意。

☚ 同   臾 ☛

(1)〈介〉引进行为的对象或关系者。跟;同。
《金》四四: 惜玉怜香,我和他在芙蓉帐底抵面,~你把衷肠来细讲。
<方>今粤方言有此义。
(2) 〈连〉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金》四一: 西门庆与乔大户结亲,潘金莲~李瓶儿斗气。又四二: 一壁厢舞着、唱着~弹着,惊人的这百戏其实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