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 官 称 | 职 掌 | 说 明 |
中 央 官 | 官 僚 体 制 下 诸 重 要 职 官 | 相 | 为百官之长 | 推荐其仇给简子为相。又称丞相 (赵、魏置),左右丞相(秦置)、 相国(铜器铭文中称相邦,秦、 燕、赵、韩置),又有假相国(赵 置)、守相(赵置)。惟楚不设相, 以令尹为最高官职。 |
将 军 | 为武官之长 | 将军原是春秋时晋卿的称号。 战国时由于统治机构的扩大,于 是文武分家,将军成为武官之长, 燕、赵、魏、齐置。又有大将军( 赵置),上将军(齐、魏、燕置), 客将军(魏置),五乘将军(魏置)。 秦最高武职初为大良造,后亦为 将军,又有护军。惟楚不设将军, 只有柱国与上柱国,其地位仅次 子令尹。 |
尉 | 掌管军事 | 赵有中尉,职掌“选练举贤,任 官使能”。 后来在将军之下设有 国尉、都尉,魏国有持节尉,秦 昭王时也在大良造之下增设国尉 一级,为秦汉太尉一职之所本。 |
御 史 | 为国君的秘书 | 齐、赵、魏设,齐并有执法一 官。别国使臣来献国书时,往往 由国君的御史接受。国君在宴会 群臣时,往往是“执法在旁,御史 在后”(《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髠 语)。两国国君相会,也常有御 史在旁记录。秦汉的御史大夫即 由此职发展而成。 |
郎中令 | 掌管宫内传达和警卫 | 赵、韩、齐、秦、楚等国都设 郎中,是国君的侍卫。秦制郎中 令下有谒者,战国时魏、齐、楚 等国亦有谒者,是为国君掌管传 达的。秦汉时代的郎中令为此职 的沿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