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晋公子重耳之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之亡》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题目为后人所加,一作《秦纳晋文公》。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说:“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中《介之推不言禄》篇末评道:“晋文反国之初,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为者。而介推独超然众纷之外,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咨嗟叹息不能已也。篇中三提其母,作三样写法。介推之高,其母成之欤。”又,《寺人披见文公》篇末评道:“寺人披倾险反覆,诚无足道。然持机事告人,危言迫胁,说得毛骨俱悚,人自不得不从之,可谓阉人之雄。”清浦起龙《古文眉诠》说:“纪十九年养晦行踪,皴画点染,都无胜笔。公子反国定霸规模,英英透露,乃后诸篇之冒也。事之一冷一热,文之一抑一扬。天生波折,斗成结构。”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晋楚城濮之战》说:“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经历狄、卫、齐、曹、宋、楚、秦等国,因而谙熟各国之治乱兴衰与其君臣上下之人物设施;尤其是管仲治齐,令尹子文治楚,以及百里奚治秦等,建国施政之规模与其整军经武之方略。彼又身历中原诸国,因而明悉各地之山形交通险塞,以及各国内政外交之情势。更以在彼流亡至复国之年,目击荆楚势力北侵,周室王权式微,齐桓死后,宋襄败亡,荆楚北势益见猖狂,势非晋国迅速图霸,领导诸侯,不能维系中原之统治。所以晋文公主政之后,即以迅速明快之手段注力于政治与军事之整饬,以期培养国力而树立霸业之基础。”此篇记叙了晋文公在夺取政权前的一段流亡生活,着重描写他的成长过程。这段生活长达十九年(前655~636),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足迹遍及中原华夏并南蛮北狄。晋文公原来是一个胸无大志,贪图安逸的贯公子,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使他成为一个备尝艰难险阻,尽知民之情伪,虚心纳谏,不念旧恶,善于用人,娴于辞令的政治家。同时,还写出了从亡诸臣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与重耳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极为深刻地反映了晋国统治集团内部以及春秋时代各国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艺术上,全文按流亡过程,以时间为序,用简炼的笔墨把复杂的事件概括起来;采用顺叙和追叙、补叙相结合的手法,并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历史人物的浓度和深度,如“乞食野人”、“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公观裸”、“退避三舍”、“怀嬴不卑”、“子犯授璧”、“介之推不言禄”等,记述清晰,层次井然,使行文在有条不紊的叙述中时而绽开朵朵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其次,善于在矛盾冲突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运用对照、映衬等手法,使人物性格鲜明而突出,如申生的愚忠自裁,夷吾的忘恩负义、反复无常以至众叛亲离,狐偃、赵衰等从亡诸臣的有胆有谋、忠心不贰,介之推母子的行廉操洁,季隗对爱情的忠诚,姜氏在政治上的远见,怀嬴对个人命运的自尊自重……尤其是重耳由轻狂逸乐、任性傲物到见识卓远、气度弘阔、工于辞令、逐步成熟的性格转变过程的描写,无不生动形象,真实可信。这种叙事手法,无疑是后世纪传体散文的滥觞。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之亡》

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相传为春秋末左丘明撰,此书实成于战国初期。该文分别属于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却以回顾的笔触集中叙写了晋公子重耳在外漂泊十九年的坎坷经历及回国为君后事迹,在《左传》中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曲折、完整、富于故事性的长篇叙写散文。十九年岁月漫长,历事繁多,作者在记述中极善于选择那些典型、生动的事件和细节着力描写,如其中写重耳奔狄、取季隗,与之戏言而别;过卫,乞食于五鹿;及齐,安之,姜与子犯谋而醉遣;在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观其裸体;还有回国后寺人披告密、竖头须请见、介之推亡隐等等,无不富于戏剧性。文章在叙事过程中展示了一系列颇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其中尤以重耳的形象最为成功,全文清楚地展示了重耳由一个任性的贵公子历经坎坷成长为一位有胆有识、善克制、能下士的成熟君王的性格发展过程。文章可读性强,虽为历史散文,实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 师生言志   晋楚城濮之战 ☛
000064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