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棋 六博棋壮族先民弈棋。广西西林县普驮西汉铜鼓墓出上陪葬品中,有一件铜制六博棋盘。面宽30×29厘米,高9厘米,整体形似案,面方形,折边,下有4只高足。盘面刻有清晰棋局。六博棋原为中原汉人弈棋。宋洪兴祖引古《博经》:“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於水中。其掷采以琼为之,二人互掷采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每牵一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二筹。”西汉初年,六博棋传入壮族地区,为壮族先民所弈乐。 ☚ 跳桌 腊空引 ☛ 六博棋秦代的一种娱乐用具。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13号秦墓。两套六博棋均由木棋盘、骨质棋子和竹博筹组成。棋盘为长方形,正面阴刻规矩纹,还用红漆绘4个圆点。棋子有两种: 一种为长方形,一种为方形。博筹的断面为弧形,涂黑漆。11号墓出土的六博棋,棋盘长32、宽29、高2厘米;棋子12颗,均涂黑漆,其中六颗为方形,长1.4厘米、高2.4厘米;另外6颗为长方形,长1.4厘米、宽1厘米、高2.4厘米。6根博筹,长23.5厘米,用半边细竹管制成,中间填金属粉。13号墓出土的六博棋,棋盘长38.5厘米、宽35厘米、高3.3厘米。正面阴刻规矩纹,并用红漆绘4个圆点,在一侧边挖凹槽(长24厘米、宽1.8厘米、深6厘米);6颗骨棋子与6根博筹置于槽内,再盖上一长木片,木片上有一圆孔供系绳,以便开合。棋子均为长方形,其中涂红漆的一颗最大,长3厘米、宽1.4厘米、高2厘米;另外涂黑漆的五颗较小,长2.5厘米、宽1.2厘米、高1.7厘米。博筹长19.5厘米,为半边细竹管制成,在两边各置一根铜丝,中间填金属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