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文據 > 公執 > 公驗 公驗 gōngyàn 即公執。隋唐已用之。《隋書·高祖紀下》:“庚寅,勑舍客無公驗者,坐及刺史、縣令。”《唐會要·逃户》:“見在桑產如無近親承佃,委本道觀察使於宫健中取無莊田有人丁者,據多少給付,便與公驗,任充永業。”宋·吳曾《能改齋漫録·事始二》:“唐宣宗時,中書門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則擇人補之,仍申祠部給牒。其欲遠遊尋師者,須有本州公驗。’乃知本朝僧尼出遊給公驗; 自唐已然矣。”《元典章·户部八·市舶》:“並依在先舊行關防體例填付舶商。大船請公驗,柴水小船請公憑。” 公验 公验古代路证的一种。由官府发给,州县官员签署并钤官府印鉴,具有法律效能。至迟隋代已出现。唐运用十分广泛。《资治通鉴》卷249记,中书门下规定,僧尼“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公验内容包括持有者姓名、年龄、身份、行程、随员情况、牲口头数、毛色、官吏的签署、官府印鉴等项目。渡津过关,皆须出示,否则将被拘捕。吐鲁番出土有《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庭州人米巡职请给公验辞》等有关公验的文书。 ☚ 过所 "> ☛ 公验由官府开具的证明文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