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公诉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公诉人ɡongsùrén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 公诉人gōng sù rén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的人。1950年12月1日《大公报》第三版:“赵非等犯业经省人民法院判决,并由省府主席批准,分别处予死刑及徒刑。我厅以提起公诉人资格完全表示拥护。” 与诉讼有关的人 与诉讼有关的人主 ☚ 认识的人 无关的人 ☛ 公诉人自清末以来代表国家向司法审判机关提请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检察人员。清末《法院编制法》规定检察官对于刑事案件的职权是“遵照刑事诉讼律及其他法令所定,实行搜查处分,提诉公诉,实行公诉,并监察判断之执行。”可见公诉人在刑事案件中相当原告人地位,但他又不等于自诉案件中的原告人,除在法庭上揭发被告人罪行,进行辩论,要求审判机关对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外,还担负着审判与判决执行的法律监督的任务。清末,北洋及国民党政府的公诉人代表着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竭力运用手中的追诉权为巩固反动政权的统治服务。 公诉人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提请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检察人员。在中国,公诉人在诉讼活动中不是一般的当事人,而是代表国家控诉犯罪,并对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人员。在法庭审理阶段,公诉人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经审判长许可,有权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有权反驳被告人、辩护人的辩解;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犯罪人或者新的犯罪事实时,有权申请审判长追究新的犯罪人或变更起诉范围;若发现案件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有权提出补充侦查的建议;有权提出适用法律的意见;有权参加法庭辩论;有权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发现审判活动有违法情况,有权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法院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时,有权提出抗诉等。在资本主义国家,应由国家的代表起诉的案件中的起诉官员,有的称为公诉人,有的称为直接检察官,有的称起诉律师。 公诉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检察人员。 公诉人 公诉人代表国家提请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专职检察人员。在我国,公诉人不是诉讼的当事人。他不仅负有控告、揭露、证实被告人罪行的基本职责,同时负有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在认为法院作出的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或者认为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时,公诉人有权依法定程序提出抗诉,要求法院予以纠正。 ☚ 公诉 公诉权 ☛ 公诉人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请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检察人员。在诉讼中居原告地位 (但不是一般当事人,还担负法律监督任务) ,在法庭上揭发被告人的罪行,进行辩论,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 公诉人public prosecutor;the prosecution 公诉人prosecuting officer;public procurato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