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外奇穴 > 八邪
八邪  bāxié

經外奇穴。在手背第一至五指間指蹼緣上赤白肉際處。主治手背腫痛,頸項痛,瘧疾。其穴秦漢典籍已載,沿稱至今。《素問·刺瘧篇》:“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明·方賢《奇效良方·針灸門》:“八邪八穴,在手五指歧骨間,左右手各四穴。”

八邪

❶指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种致病邪气。
❷经外奇穴名。出 《医经小学》。位于手背各指缝上,当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奇效良方》从桡侧向尺侧方向依次称大都、上都、中都、下都。主治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斜刺0.5~1寸,或点刺出血(图4)。

图4

八邪eight pathogenic factors

中兽医学名词。风、寒、暑、湿、饥、饱、劳、役8种致病因素的总称。出自《司牧安骥集》。风、寒、暑、湿属六淫(见“六淫”)范畴;饥、饱、劳、役属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劳伤致病与役伤致病有相似之处,因而将其合并为一。此外,家畜长期舍饲,缺乏运动,可使体力减弱,抗病力降低,并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称它为“逸伤”。因此,也将八邪归纳为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八邪

❶八种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❷经外奇穴。位于两手五指岐缝间,背侧指蹼缘上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见《医经小学》。

八邪pahsieh

系常用的八个针灸奇穴的总称。八邪穴位于2手指缝之间,共8个。施针时沿掌骨方向刺1~1.5寸。主治手关节疾病,如手指麻木、痉挛等。

八邪

经外奇穴名。别名“八关”。位于手背第一至五指间的缝纹端,左右共八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毒蛇咬伤等。向上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八邪bāxié

经外奇穴名。代号EX-UE9。见《医经小学》。位于手背指蹼缘上赤白肉际处, 左右共8 穴。主治手指发麻、头痛、项痛、咽痛、牙痛、蛇咬伤等。斜刺0. 5 ~0. 8 寸, 或点刺出血。

八邪

八邪

奇穴。首见《奇效良方》。《素问·刺疟篇》所载“刺十指间出血”,即指本穴。别名八关。

八邪


位于手背部,第1~5指间各指蹼中点,当赤白肉际处是穴。每手4穴,共8穴。微握拳取之。穴位在掌骨间肌中;有手背静脉网,掌指动脉;并有尺、桡神经手背支。八邪各穴如单独使用,则又有各自名称,在大指、食指间的名大都,与奇穴虎口同位;食指、中指间的名上都;中指、无名指间的名中都;无名指、小指间的名下都,与足少阳胆经液门穴同位。
一般斜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或有麻电感向指端传导。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头项、手部等疾患,如手背红肿,五指麻木、肿痛,头项强痛,咽喉痛,牙痛,落枕,目痛,烦热等; 也可治毒蛇咬伤。
☚ 外劳宫   拳尖 ☛
000016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