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旗通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旗通志》

《八旗通志》

清雍正、嘉庆年间官修。包括初集和续集。初集为清世宗(雍正帝)敕纂。由大学士鄂尔泰为总裁官。共250卷。记述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5朝史事,下限断自雍正五年(1727)。续集为清高宗(乾隆帝)敕令依原稿本改正重修而成,由铁保任总裁官。共342卷,又卷首12卷。增加了乾隆一朝史事。续集又称《钦定八旗通志》,或通称嘉庆版《八旗通志》。该书为记述清代八旗历史和制度的专书。八旗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时所制定的一种国体,是一种兵制,也是一种民政和经济制度。全国分为八旗,以贝勒为旗主,族人称属人,与旗主有君臣之分。清人赖此得以兴起。据清世宗敕修该书的谕旨,该书的编纂目的是为了整理清人祖先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要以此促使当时已日渐奢侈腐化的旗民重新振作。该书的内容和体例,分为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等八志,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等八表,以及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列女等列传。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八志部分。初集旗分志共17卷,记述八旗的规制,方位和佐领等,取材主要是《实录》和《会典》。土田志共5卷,记述八旗土田规制、畿辅、奉天、直隶等地土田,及井地、牧厂、草场等,凡畿辅五百里以内土田均按《会典》及户部档案记出确实数字。营建志共3卷,记述诸王府第、八旗都统衙门、拔给八旗房屋以及营房、学舍、教场、炮厂、火药厂等。兵制志共8卷,记述八旗甲兵、兵饷、军器、军令、军功及各地驻防等。职官志共12卷,记述满蒙汉二十四都统所属职官的俸禄职掌等。学校志共4卷,记述清初各种各级学校建置的缘由、规章及教习情况。典礼制共15卷,记述王公及诸王册封、庆贺仪、朝仪,赏赉、祀典、军礼、冠服、婚丧等。艺文志共10卷,记载清初帝王的制诰诏谕、御制诗文,并附八旗臣工的赋颂、应制诗文和奏疏等。续集体例与初集基本相同。该书取材广泛,除《实录》外,还收录有大量制诰诏谕。初集中的列传和续集中的人物志中的材料也十分珍贵。条例也较为详明,对于研究满清八旗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初集雍正五年(1727)开始修纂,至乾隆三年(1738)完成,次年刊刻问世。有满、汉两种文本。有1982年民族文化宫据乾隆四年内府刻本影印本,及台湾学生书局据美国华盛顿大学所摄胶卷影印本。续集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开始重修,嘉庆元年(1796)成书,也有满、汉两种文本。有1983年民族文化宫据清嘉庆元年武英殿刻本影印本,及台湾学生书局影印《钦定八旗通志》本,书前附陈捷先《论八旗通志》一文。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官修。自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成书。二集,初集250卷,二集354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 (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列传。事迹至世宗朝。嘉庆元年 (1796年)续修二集,事迹至乾隆朝。反映清代法律关于保护满洲贵族特权、满族司法特权以及保护旗地旗产的制度。

八旗通志

书名。一名 《八旗通志初集》两次纂修。先是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等奉命所修为《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铁保等奉敕续修,至嘉庆四年 (1799) 完成,为钦定 《八旗通志》,356卷。有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刻本,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校点本。初集分志、表、传,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等项,突出者为人物传略。钦定《八旗通志》补充乾隆一朝八旗史事,其编目分志、表两大类,以人物入志。二书均有满、汉两种文本。为专门记载八旗之志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研究满旗共同体之形成,八旗制度之演变提供全面系统之珍贵资料。

八旗通志

书名。清鄂尔泰等奉敕撰。初集二百五十卷,二集三百五十六卷(包括卷首十二卷)。自雍正五年(1727)开馆编纂, 至乾隆四年(1739)成书。所收事迹迄于世宗朝, 嘉庆元年(1796)续修第二集, 收乾隆一朝事迹。分八志(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列传(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列女)。条例鲜明,记载广博, 为研究八旗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八旗通志

书名。两次纂修。先是雍正五年 (1727)鄂尔泰等奉命所修为《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 (1786)铁保等奉敕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完成,为《钦定八旗通志》,356卷。初集分志、表、传,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胤禛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等项,突出者为人物传略。《钦定八旗通志》补充乾隆一朝八旗史事,其编目分志、表两大类,以人物入志。二书均有满、汉两种文本。为专门记载八旗之志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研究满族共同体之形成、八旗制度之演变提供全面系统之珍贵资料。

《八旗通志》

记述清代八旗制度的书籍。共有《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2集。1727年奉敕纂修《初集》,自清雍正五年(1729)鄂尔泰等开始编纂,至乾隆四年(1739),历时10年成书。全书共16函80册250卷,400余万字。目录2卷,凡例及纂修职名一卷。共分旗分、土田等八志,封爵、世职等八表及宗室王公、名臣等列传。1772年,福隆安奉敕纂修《八旗通志》续书,历时24年成书。共356卷,其中增人物志等,使志达到11个,表仍为8个,在《初集》的基础上又有删补。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29年(1601)至43年期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军事社会结构,对清代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是清史的研究重要的课题。这两部书是研究八旗制度和满洲历史的重要资料。

八旗通志

211 八旗通志

清代官修满族综合性志书,鄂尔泰等奉敕撰。初集250卷,自雍正5年(1727)设馆编纂,至乾隆4年 (1739) 成书,所收事迹时限止于雍正朝(1735)。第二集356卷,嘉庆元年(1796)续修,收乾隆朝事迹(1736—1795)。内容分八志(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列传(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烈女)。

☚ 藏内善后章程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
八旗通志

八旗通志

书名。分《八旗通志初集》、《八旗通志二集》,清代官修。《初集》二五三卷(包括目录二卷,序列职名一卷),清鄂尔泰(1677—1745年)等于雍正五年(1727年)奉敕修纂。鄂尔泰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举人,官至云贵总督。于乾隆四年(1739年)成书,有英武殿刻本。现有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校点本。书中记事上溯满、蒙等少数民族先世传说,下至修书时期包括汉族军旗在内的官宦家世、军功、政绩、文学等,内容颇为丰富。全书编纂以八旗兵制为经,以八旗法令、职官、人物为纬,分为八志、八表和八传三大部分。八志为“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为:封爵世表、世职表、八旗大臣年表、宗人府年表、内阁大臣年表、部院大臣年表、直省大臣年表、选举表;八传为: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列女。嘉庆元年(1796年),铁保等奉敕续修《二集》,亦作《钦定八旗通志》,三五六卷(包括卷首的十二卷,目录二卷),收乾隆朝事迹。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的重要史籍。

☚ 皇清职贡图   满洲源流考 ☛
八旗通志

八旗通志

清八旗专史。又名《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清代官修。此书始纂于雍正五年(1727),至乾隆四年(1739)完成,前后任总裁者有马齐(为监修总裁)、张廷玉、鄂尔泰等十一人,据书前开列的《奉敕纂修八旗通志初集王大臣官员职名》,参与编修工作的各类人员共达一百八十一人。全书包括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志,封爵世表、世职表、八旗大臣年表、宗人府年表、内阁大臣年表、部院大臣年表、直省大臣年表、选举表等八表,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烈女八传。
八旗制度系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至四十三年创立的一个合军事、行政、生产为一体的军事社会组织,初行于满人中,皇太极时,又将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合满洲八旗共二十四旗。这一制度在满洲的兴起和清代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八旗通志》记载了雍正朝之前八旗制度的沿革及各种设置,内容十分详瞻。如《旗分志》载入旗规制、方位、佐领袭补世次、户籍等;《土田志》详载清宗室及八旗在各地的田庄亩数、草场和内部制度;《典礼志》记载了许多八旗的风俗习惯;《营建志》涉及面尤广,从房屋、道路、兵营、仓库到学舍、兵工厂等,一一登录;列传部分所收八旗方面人物,更较《清史稿》为多。实为研究清史特别是八旗制度最基本的依据之一。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详备,其史料来源除《三朝实录》、《康熙会典》、《六科史书》、《圣祖御制文集》、《盛京通志》等外,还引用了大量八旗档案、地方文书和调查资料。如志书部分所据有宗人府、六部、国子监原档和八旗将军、都统、省府州县村卫来文来册,八表部分资料来源有《玉牒》、宗人府封册、诰命、世爵世职敕书及地方《名宦册》等。这些档案文献今多已散佚,故书中所存弥足珍贵。
其列传收录人物、范围较国史馆为广,并规定,“本家所送家传志铭,止取其世系里居、官阶年月,以便次叙。其所记事实,恐有溢美,概不载入”(凡例)。其内容较之《清史稿》,往往细节更详。但因书成于清代,忌讳较多,不少人物传对传主因罪受罚等事常避而不书,如卷一百二十九《和硕亲王杰书传》叙其参与平定耿精忠之叛,远较《清史稿》本传为详,然对其在作战中赴援迟误军机而受罚事则毫不涉及。卷一百三十一《豪格传》也有类似情况。
嘉庆初年复加重纂,增入乾隆朝六十年事迹,体例亦较初集稍有变动,称《钦定八旗通志》,凡三百四十二卷,另卷首十二卷。卷首为“天章”和“敕谕”,专录清帝诗文谕旨。志书中增入氏族、选举两志;列传去名臣、勋臣、儒林三传,另设大臣传;表去八旗大臣年表和选举表,另列内大臣、八旗都统两年表及八旗大臣题名。各部分叙事均有较大更改,大致详于乾隆朝。特别是改变了初集大量摘录原始资料并皆注明来源的做法,多采用直接叙述法,因而并不能取代初集的价值。
有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初刊本,另有乾隆间内府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较便阅读。《钦定八旗通志》则有嘉庆初年武英殿刊本。

☚ 峒谿纤志   台海使槎录 ☛
八旗通志

八旗通志

(清)鄂尔泰等奉敕撰。250卷。民族史志书。所记起于东北满、蒙等少数民族先世传说至修志时期,包括汉军在内的官宦家世、军功政绩、文学等。本书编纂以八旗兵制为经,八旗法令、职官、人物为纬,分志、表、传3部分。有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校点本通行。

☚ 匈奴历史年表   钦定八旗通志 ☛
八旗通志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官修,分初集、二集。初集于雍正五年( 1727 )开始编纂, 乾隆四年(1739)完成,共二百五十卷。分志、表、列传三部分。志分为八, 即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表亦分为八,即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所收事迹,止于雍正朝。嘉庆元年( 1796 )续修二集,收乾隆一朝事迹,共三百五十六卷。

☚ 续通典   东华录 ☛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记载八旗制度的志书。前后两次纂修。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1677—1745,满洲镶蓝旗人)等奉敕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题为《八旗通志》初集。253卷。分为八志: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列传:宗室王公、名臣、勋臣、忠烈、循吏、儒林、孝义、烈女。书中对八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旗制的规定、增添和更定,旗地的产生及性质,人物的生平事迹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八志以事系人,八表以年系人,与列传相互补充,条例鲜明,记载广博,有重要史料价值。嘉庆元年(1796)福康安等奉敕续修,四年(1799)完成,题为《钦定八旗通志》,俗称《八旗通志》二集。350卷。二集增辑了乾隆年间史实,以补充初集之不足。二书均有满汉两种文本。有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点校本。是研究满族历史,尤其是八旗制度不可少的珍贵资料。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官修。初集共二百五十卷。雍正五年(1727)开馆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成书。内容有八志(旗分、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列传。所收事迹,迄于雍正。二集共三百五十六卷(包括卷首十二卷)。嘉庆元年(1796)续修,收乾隆一朝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