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旗汉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旗汉军

亦称汉军八旗。清代八旗组织中的组成部分。汉军,满语称“乌真超哈”,汉译为重兵 (即炮兵)。编制与八旗满洲相同。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在创建八旗制度时,即将降附的汉人编为16个牛录,纳入八旗满洲之内。后金天聪五年 (1631),一说七年(1633),皇太极将各旗汉人拨出,单独编成汉军一旗。崇德二年 (1637)分汉军为左、右翼两旗,旗色玄青。四年 (1639),又将二旗分建为黄、白、红、蓝四旗。至七年(1642),又增置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终编成八旗汉军。其地位既不如八旗满洲,也比不上八旗蒙古。清代中期,为了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清朝曾大量让汉军旗人出旗为民。

八旗汉军

即“汉军八旗”(315页)。

八旗汉军

俗称“汉军八旗”。清代八旗组织之一。详“八旗制度”。

八旗汉军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汉军,满语作“乌真超哈”,意为重兵即炮兵。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降附的部分汉人编为牛录(汉译佐领),隶八旗满洲下。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五年(1631,一说七年),初设汉军一旗。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又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于原有旗色之外,又增加镶黄、白、红三色。七年(1642),正式编为八旗汉军,编制、旗色、官制与八旗满洲同。崇德末有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清军入关后,续有增加。顺治十五年(1658),为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1734),定为270个。乾隆以后因八旗生计问题,制定汉军旗人出旗为民的政策,汉军发展受到限制。乾隆五十五年(1790),其佐领减少到266个,直至清末未变。八旗汉军的地位比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为低。参见“八旗制度”。(29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