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排牙因素
下颌在作各种功能运动时,要使义齿达到咬合接触平衡,则上下牙列间各个相对牙齿滑动接触的斜面,基本上应属同心圆的一段截弧。 如在前伸颌运动中, 上前牙的舌斜面与下前牙的唇斜面; 上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与下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 在侧方颌运动中, 工作侧上后牙牙尖的舌斜面与下后牙牙尖的颊斜面; 平衡侧上后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舌斜面。这些斜面,通称为牙尖工作斜面。
控制前伸颌平衡的排牙因素:
❶髁导斜度: 髁道斜度为人体的髁道与颌平面所成的交角, 为病人所固有。 斜度的大小,人各不同。同是一人,左右亦多有差异。髁道斜度从人体转移到颌架上,称为髁导斜度,即髁槽与水平面所成的交角,一般约20°。排牙时,不能随意更改。
❷切导斜度:在颌架上摹拟下颌前伸运动时,下颌前牙切缘从切颌位沿上颌前牙舌斜面回到正中颌位, 同时切导针在切导盘上滑动,并一直保持接触。此时,切导盘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交角,称为切导斜度。排牙时,医生可根据病人面容与功能需要, 通过调整前牙覆颌与超颌的大小而确定。 如覆颌不变,超颌越大,切导斜度越小, 如超颌不变, 覆颌越大, 切导斜度越大。 如上下牙槽嵴关系正常,排牙时常将切导斜度确定在10°左右。
❸牙尖斜度:是指牙尖斜面与牙尖底所成的交角,此为人造牙所固有。但在排牙时可通过磨改或变更牙齿位置,使斜度得到相对的增减。
❹补偿曲线凸度: 是指上颌后牙颊尖顶连线的凸度。如使上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凸度即行加大,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将相对的增加, 反之亦然。
❺定位颌平面斜度: 是指上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交角。此斜度增大,牙尖工作斜面斜度亦相对增大。在此五因素中,髁导斜度与切导斜度为控制下颌前伸运动的主要因素。前伸运动的颌运中心即为垂直于该两斜面的直线延伸线的交点。 排牙时,颌平面斜度因受颌间距离的限制,调整范围很小。亦很少通过磨改牙齿的方法以改变斜度的大小。因之,多通过调整补偿曲线凸度,使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得到相对的增减。从而达到三点、多点或完善的接触颌平衡。
控制侧方颌平衡的排牙因素:与前伸颌平衡者相似,即为平衡侧的髁导斜度、切导斜度、牙尖斜度、颌平面斜度与横颌曲线凸度。 前两者为控制侧方运动的主要因素。侧方运动的颌运中心有二, 左右各一。 分别为垂直于该两侧斜面的直线延伸线的交点。 牙尖斜度和颌平面斜度, 在调整前伸颌平衡时已基本固定。 一般多通过调整横颌曲线凸度,改变牙长轴颊舌向的倾斜度,使凸度与有关牙尖斜面斜度得到相对的增减来达到侧方颌平衡。 如工作侧后牙颊尖不接触或平衡侧颊舌尖早接触,则可通过减小平衡侧横颌曲线凸度, 使之达到平衡颌; 反之亦然。
总之,调整平衡颌时,上下牙列相对牙间不接触, 说明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小;早接触说明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大。一般在正中颌与前伸颌得到平衡后, 侧方颌平衡是易于达到的。 特别是三点接触或多点接触颌平衡, 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