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桢1888—1916

江西萍乡人
1911年武昌起义时,随蓝天蔚北上,主持大连机关。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夏仁卿在沪组织机关,谋浙江独立,预定9月1日往杭州发难,被拥为临时总指挥。失败返里,后预备赴沪,再谋起事。未行,即为间谍所侦知,于1915年12月被捕,翌年1月就义。
字:元豪

刘桢?—217

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幹,东平(治今山东东平县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长于五言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颇负盛名,曹丕赞之为“妙绝时人”。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作品流传下来很少,现仅存十五首。其《赠从弟》三首,语言简炼,长于比兴,以松树象征其个人抱负与性格,钟嵘称他“贞骨凌霜,高风跨俗”。原集已散佚,现存明人所辑《刘公幹集》。

刘桢

刘桢*革命人物志第6集第431页

刘君元豪死义事略*革命人物志第6集第432页
刘桢

刘桢?—217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少负才名,曾为曹操丞相掾属。能诗善赋,诗尤负重名,与曹植并称“曹刘”。今存诗十五首,文三篇, 《赠从弟》三首是其代表作,不重雕饰,长于比兴,风格劲挺。原有集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 陈琳   应玚 ☛
刘桢

刘桢? —217

字公幹,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十岁前即能诵《论语》及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人有所问,应答如响。早有名于青州、徐州一带,故曹植《与杨德祖书》言“公幹振藻于海隅”。献帝建安(196—219)初,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建安十三年(208),操军南征,桢随行。十六年,曹丕尝宴请诸文学,酒酣令甄夫人出拜,众人皆俯伏,独桢平视。曹操闻之,怒,议死,减一等,输作磨石。操曾往服役现场,问:“石何如?”桢乃以石自喻,言“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操乃赦之。入平原侯曹植府为庶子,后又转于曹丕府,为五官中郎将文学。尝于漳水之滨养疾,丕往视之,有诗赠答。建安二十二年遇瘟疫,卒。年约五十馀。桢气褊性傲,学博才高,诗文兼善。曹丕《与吴质书》言“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钟嵘《诗品》列公幹诗为上品,称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气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以今存之五言诗观之,刘诗质直骏爽,不重词采,钟氏所评,的为确论。其《赠从弟》三首、《赠徐幹》颇为后世所称诵。刘氏原有集四卷,已佚,明人辑其遗文编为《刘公幹集》。今人俞绍初所编《建安七子集》中辑存其文十一篇,诗十三首,并佚句。另有《毛诗义问》十卷,佚,后世有辑本。其传记资料见《三国志·王粲传》注,并参阅《中古文学史料丛考》。

☚ 陈琳   王粲 ☛

刘桢?—217

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曹刘”。与王粲并称“王刘”。任曹操丞相掾属,曾因性卓傲倔强,以不敬治罪。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疫中。著有诗赋数十篇。原有集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公干集》一卷。
索引:刘桢,公干。

刘桢

刘桢?—217

汉末文学家。字公幹。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父刘梁,少有清才,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同应瑒一起,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为人倨傲,尤不拘礼节。太子曹丕曾宴请邺下文人,酒酣坐欢,曹丕命甄夫人出拜,座中众人皆俯伏以敬,惟刘桢平视如常。曹操闻之大怒,以不敬之罪收服劳役,后又免罪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染疫疾而亡。
五言诗在当时颇负盛名,曹丕《又与吴质书》说他“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其诗风格高古超越,气格峭拔,钟嵘谓之“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上),差可勾其魂魄。所以,钟嵘把他列为上品,并说“自陈思(曹植)已下,桢称独步”(同上),评价甚高。今传诗10余首。其《赠从弟》三首,摅抒怀抱,志气超迈而慷慨悲凉,独臻高古,最能体现其“坐啸虎生风”(元好问《论诗绝句》)的风格特色。刘诗弱点在于“气过其文,雕润恨少”(钟嵘《诗品》上)。明代胡应麟亦指出其“气过词”(《诗薮》内编)的毛病。
刘桢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问》10卷。其书例依汉人家法,究心考据,训释名物,与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相似。已佚。又著录《刘桢集》4卷,亦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刘公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陈琳   徐幹 ☛

刘公干集

☚ 陈记室集   刘公干集 ☛

刘桢

公宴诗

赠五官中郎将诗

赠徐干

赠从弟三首

杂诗

斗鸡诗

射鸢诗

失题

鲁都赋

遂志赋

大暑赋

黎阳山赋

瓜赋


刘桢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刘桢

 三国诗人。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平阴)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在《与吴质书》中称刘桢为“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原有集四卷,已佚。后人辑有《刘公干集》。

刘桢 - 可可诗词网

刘桢

刘桢

刘桢?—217

东汉诗人、辞赋家。《三国志·王粲传》附传。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桢少时,以文才为曹操所赏识。建安中,被征召为军谋祭酒掾,后迁五官将文学。曹植、曹丕因其辞旨巧妙,而与之相亲爱。公干为人高傲倔强,卓然不群。据《典略》载:“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诸人咸伏,而桢独平视。”(《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操对此甚为不悦,以不敬之罪收监、判刑。刑竟署吏。建安二十二年卒于疫。刘桢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于时。曹丕《与吴质书》赞其“妙绝时人”,钟嵘《诗品》称其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陈思而下,桢称独步。”其赋,有《瓜赋》、《大暑赋》《遂志赋》、《黎阳山赋》等6篇传世。即景写意,任情抒怀,意境峭拔,格调清新;文气俊毫,风格高爽。如《大暑赋》由大暑而联想到下民的生计艰难,尤为人称道。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4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刘胜   刘陶 ☛

刘桢?—217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斡,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椽属。诗风劲挺,不事雕琢,长于写景抒情。存诗15首,散文3篇。明人辑有《刘公幹集》。

刘桢

刘桢?——217

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中,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染疾疫而亡。刘桢为建安七子之一,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其诗格调颇高,与王粲合称“刘王”。善辞赋,亦以气格见长,惟文采稍弱。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吴质   诸葛亮 ☛
刘桢

刘桢

字渔浦。少学绘画六法,废寝忘食。尤善指画,活泼生动,瘦硬中见丰润,造诣颇深。

☚ 吴道凯   陈天宗 ☛
刘桢

刘桢?~217

汉末文学家。字公斡,东平(今属山东)人。少有文才,与孔融、王粲为友。曾为曹操丞相掾属。诗名重于当时,为“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曹刘”。原有集四卷,已佚,明人辑有《刘公斡集》。今存作品不多,代表作为《赠从弟》、《赠五宫中郎将》等。《赠从弟》写个人的胸襟抱负,“贞骨凌霜,高风跨俗”。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尤为出色,全诗以比兴手法借松喻人,表现了知识分子高洁的志趣和刚正的性格。

☚ 王粲   蔡琰 ☛
刘桢

刘桢?—217

汉末文学家。字公幹,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桢家学甚厚,其父刘梁以文学知名于世。桢少笃志于学,与王友善,后同应场一起被曹操征召,为曹操丞相掾属。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齐名,并称为“曹刘”。也有人把他与王合称“刘王”。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集中体现其风格的诗是《赠从弟》3首,尤为人称道。桢性卓傲,放荡不羁。曹丕举行宴会,酒酣,命甄夫人出拜,众皆俯伏,独桢不予理会,遂以不敬被刑。后又免罪复起用为小吏。所著诗文多佚,今存诗15首,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之作。明人张溥辑有《刘公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刘杳   刘祥 ☛

刘桢about 186~217Liu Zhen

man of letters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one of the Seven Masters of the Jian’an Period

刘桢?—217

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幹。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负有重名。但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抱负。《亭亭山上松》一首,以比兴的笔法,描写其坚贞性格,可称佳作。有《刘公幹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