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克孜尔千佛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克孜尔千佛洞

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约7公里,东距库车城约60公里,北靠明屋达格山,前面有渭干河在山间蜿蜒流过,隔河屹立着雀尔达格山。在绵延数公里的沙石山壁上遍布人工凿出的石窟。石窟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为僧房(又称毗诃罗窟),是供僧徒居住和坐禅用的场所,多为居室加通道结构,室内有灶炕等简单生活设施;一种是佛殿(又叫支提窟),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支提窟中有窟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塑立的佛像窟,有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的中心窟,有窟室为较规则的方形窟。现已编号的洞窟236个,分64个僧房,172个佛殿。这些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窟,多规律地修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单元。从配列的情况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可以想像,当年克孜尔石窟是龟兹一处佛寺栉比、僧徒比肩的地方。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东方佛教艺术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克孜尔石窟的雕塑多已被毁或被外劫。现存的多已残缺,但从这些塑像遗存中,仍可看出龟兹雕塑的高超技艺。石窟雕塑有石雕、木雕、浮雕、彩雕等多种形式,有佛、菩萨、天王、武士、供养人等多种形象。克孜尔壁画现存1万多平方米,是整个龟兹壁画的绝大部分。其内容主要有佛像画、佛经故事画、动物画、山水画、花树画、装饰图案画等。尤以佛经故事画为多,其中的佛本生故事画和因缘故事画的数量均为全国石窟画之最。壁画中还有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列佛画、千佛画和外国画家所作的画,此外还有极少的密教画。一些洞窟还有类似岩画的硬物刻画图。克孜尔壁画布局完整对称,人物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表现力强。壁画造型除受中原影响的列佛和千佛壁画多以墨线勾勒外,其他人物形象都用铁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有的先用硬笔画出人体的主要部位,再用墨线勾描,质感极强,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克孜尔画家首创的龟兹凸凹技法,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过极大影响。石窟壁画中,裸体人像艺术成就突出,显示了我国古人人体艺术的辉煌成就。克孜尔石窟始凿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经对石窟四壁的碳14测定,现存石窟中最早的约为4世纪时开凿。中期石窟凿于5~6世纪,这是龟兹佛教的鼎盛时期,石窟的建造和绘画艺术体现了典型的龟兹风格。晚期洞窟大约开凿于7~8世纪,洞窟规模变小,形制及绘塑内容趋于简化,透露出衰微的气息。可以说克孜尔石窟是我国修建得较早、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石窟寺。它的特殊窟形、壁画题材和艺术风格深刻反映了龟兹佛教的情况,代表了龟兹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准,对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关系,无不具有重要意义。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  kèzī'ěrqiānfódòng

亦稱“赫色爾石窟”。座落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克孜爾”係維吾爾語譯音,意爲紅色。洞窟鑿於木札提河北岸明屋達格山峭壁間。共有二百三十六窟,爲天山南麓最大之石窟群。開鑿年代約在公元四——八世紀。二十世紀初石窟被盗,1928年,清理部分石窟;1973年,又發現洞窟一座。現存石窟均爲支提窟與毗訶羅窟,塑像與壁畫繪於支提窟内,雕像多已毁壞,壁畫尚存四百五十平方丈,内容多爲佛传因緣與本生故事。石窟後壁有龜兹文題記。爲龜兹石窟之代表。

克孜尔千佛洞

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位于拜域县,1961年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36窟,较完整的有135窟,约始建于3—4世纪,盛于6—7世纪,衰于8世纪。它以窟形特殊、壁画题材和艺术手法独特而著称。

克孜尔千佛洞

中国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km,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大约始建于3~4世纪,或者更早一些,盛期在6~7世纪,8世纪末已逐步废弃。这座千佛洞已编号的有236窟,保存的画面近1万m2。以壁画为主,其中仅70余洞中即绘有3000多m2以上的壁画。内容以本生故事为主,约有50~60种,仅17号窟顶即绘有30余种。最大的壁画高达16m,小的只有20~30cm。克孜尔的壁画,比敦煌、龙门、云冈3处的壁画总数还多1倍。尚完整的有135窟,当时的千佛洞是一处佛寺栉比、僧徒比肩之地,塑像和壁画均绘塑于支提窟内,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塑像已毁,壁画尚存约5000 m2,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除了宗教内容的图像,在壁画上还有许多表现耕种、狩猎、商旅往来、音乐歌舞和民族风貌的画面,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之艰险历程。同其他石窟相比,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修建得较早、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石窟寺。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现有洞窟236窟,其中74个窟窟形比较完整。石窟主要为公元四至八世纪遗存,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窟型大致分为三种:一为有造像和壁画的龟兹型窟;一为有壁画的方形窟;一为供居住的僧房。窟中塑像遗存极少,壁画保存约5000平方米,题材主要为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根据内容的需要,有的呈连续性画面,有的单独成幅表现一个主题。壁画的构图有独到之处。除少数绘于洞窟四壁,多数绘于窟顶。窟顶遍绘须弥山状的菱形斜方格,每格内绘一则故事。除宗教内容外,还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和习俗的壁画,如第175窟中的壁画反映了当时耕地、制陶等场景。各期画风均有所变化,晚期绘画与前期比进步较大,画法更接近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克孜尔千佛洞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窟   菱格本生故事图壁画 ☛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所在的山脉名叫明屋塔格山,山下是木扎特河谷。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寺群,也是中国的四大佛教石窟群之一。早在1961年,就已经被列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点。石窟内禁止拍照。
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题材以佛传、姻缘故事和人生故事为主,除了宗教内容之外,还有许多记录了古龟兹人的日常生活。1990年,克孜尔千佛洞架设了一座贴山而建的栈道,这样进石窟参观就很方便了,只是在视觉上并不出色,反而有损景观。上栈道之前,会路过古代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塑像,落成于1994年,鸠摩罗什1650年诞辰。

☚ 北庭故城遗址   艾提尕尔清真寺 ☛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克孜尔”,维吾尔语“红色”之意。佛洞开凿在木札提河北岸的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的洞窟有236个,保存有壁画5000平方米。题材主要为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石窟有供佛像作礼拜的支提窟,供僧徒修行的毗诃罗窟。其形制结构大致为中心柱窟和像坛窟两类。始建于东汉末期,至元代废弃,为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壁画多绘于中心窟主室、佛堂窟顶和四壁,大多采用菱格画形式,每一菱格绘一故事,内容十分丰富。第17窟所绘本生故事多达38种。第38窟绘有民俗画,有伎乐弹琵琶,抱箜篌,吹横笛等生动画面。第175窟绘有生产劳作画,有耕地、制陶等画面。对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及中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9. 拜城县   千泪泉 ☛

克孜尔千佛洞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约始建于3—4世纪,盛于6—7世纪之际,8世纪末吐蕃占据龟兹后逐渐废弃。石窟有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塑像与壁画均塑绘于支提窟内。塑像多已毁,壁画尚保存约5000平方米。以佛传和本生故事为主要题材,是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交通的重要宝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千佛洞

我国古代著名佛窟。位于新疆拜城克孜尔镇东南七公里戈壁悬崖下,木札特河河谷北岸。始凿于东汉,废弃于元代,现存洞窟编号达二百三十五个。克孜尔千佛洞既受汉族的影响,又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其中精美壁画及塑像大都在解放前百余年内被帝国主义分子偷盗一空。(参考图2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