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丘汉墓画像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丘汉墓画像石1959年12月,在山东省安丘县发掘一座大型砖券墓。墓的整个结构分为甬道、前、中、后室四部分。中室东壁附有耳室,后室西间北壁附设厕所。除墓门前之甬道以砖铺地外,其余全部用巨大的石板铺成,共计用石材224块。自墓道到后室,有三根大的石方柱,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在200多块建筑石材中,有画像石103块,近60余幅画面,分布在墓门、前中后室的四壁、室顶和柱子上。全部内容可归纳为神话传说、奇禽异兽和社会生活及历史故事三大类,除神话传说分布于各室之外,社会生活和历史故事类主要集中在前室和中室,尤其是在中室。神话传说和奇禽异兽两类为题材的画像是全墓画像的主要部分,内容复杂多样,主要的有仙人骑鹿、伏羲女娲、日轮月轮,仙人、云车以及各种灵禽瑞兽等等。仙人骑鹿像,在墓门半月形的门额中,凸雕一卧鹿,前右肢向前平伸,其上坐一披发带羽的仙人,一手扶住鹿的耳朵。这种题材和构图与升仙思想有关。日、月轮图。在前室和中室的顶石上都有此画像,但两者表现不同。中室的日轮,作平面阴刻成圆饼形,中立一三足乌,其下有一兽作奔驰状;日轮周围为菱形格纹,其上饰以阴刻的飞鸟和云气纹。月轮的刻法同日轮,里面有玉兔捣药像,其周围饰穿璧纹。这种图像应是象征天空的。在后室西间的顶石上,刻两人,人首蛇躯,尾部相交,冠饰不清,应是伏羲女娲像。后室东间室顶西坡的北段和前室顶石上有云车图,内容不同。后室的车像一羽翅,三龙驾驶,车上树建鼓三面,车中乘坐两人,各戴山字形冠,在前为御者,车前有两仙人骑虎为前导,车后又有六兽,分作前后两排,其中三兽上骑仙人,紧跟云车而进。此车应是雷车,画面可能表现雷神出行。奇禽异兽,几乎所见皆是,画面复杂,姿态生动,举前室室顶北坡为例:画由四石组成,画面自左而右可分四组:第一组刻画朱雀一对,振翅展尾,居左者戴胜,勾嘴,居右者有冠,平立;第二组刻画走兽十四,左边四兽形如蜥蜴,右边十兽形如犬,有的翻腾,有的直立,有的翘首上视,有的回首后顾,姿态各异,形象极为生动;第三组亦刻走兽、仙人,右面一兽长尾纹身,张嘴瞪眼,头上生角,其状如麒麟,兽后有一仙人,右手握兽尾,兽下和兽前有五只长尾纹身的兽,相互追逐嬉戏;第四组,在画的左面刻两龙,头生双角,麟身有翼,昂首吐舌,相对而立。右面刻凤鸟两只,有冠,长尾,前者回首而视,后者振翅疾追,龙凤的上下还刻出许多走兽和一对飞禽。墓中轴线上的三根柱子,雕镂得十分精致,其中前、中室之间的方柱,正面和左右两侧雕刻了许多神话人物,他们有大人和小孩,皆裸体,有的跪,有的立,有的相抱,有的微笑,有的吐舌,姿态各异,层层相叠;柱的后面分为两层,内层刻出半圆形的柱面,上刻飞龙走兽,外层和左右两侧相接,内容相同。社会生活类画像石的数量不多,主要题材有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和狩猎等以中室西壁的车骑出行图最为完整,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有车马人物三列,中间一列有车四辆,第四辆车盖周系“軬带”,车厢左侧之上有横板,车内乘两人,留戴斜顶冠,应为主车;主车之前有三车为前导,第一辆为斧车,第二、三辆为轺车。上下两列为步骑侍从,前面有骑从七人,其中后四人为荷纛,腰挂弓驽。骑从之后为步卒两人,其后有骑从一人,再后又有步卒两人,分居主车左右。主车之后有骑从两人,手执曲尺形物。其后又有安车,轺车各一。最后为一骑从和一拱手致送的人。下层画面和上层基本相同,亦作三列,中列为车驾,左右为侍从,从雕画的内容看,上下两层并无联系。中室室顶北坡西部,有乐舞百戏图,画面左上方为两人对舞,两侧有乐队五人伴奏。舞人下面有六人玩“六博”。其右有两人跪地,前者的姿态与玩博戏者同;其左亦有三人,一羽人两擘上举,手中持球,另两人一跪一立,不知何意。画的右面有杆戏,一人双手紧握“干”字形杆,两人正顺杆上爬,四人已倒悬于横杆之上,其中居两端者单足倒挂,居内者则用双足,又有三人翻身倒立于横杆和杆顶之上,除举杆者外,杆上共有九人做着不同的动作,杆戏右边有一人在作飞剑跳丸,三把剑正腾空飞舞,十一个圆球轮回从手中和足上抛起。这是汉画像石中所见飞剑跳丸最精彩的表演。杆戏右边有四人,左下有两人,席地而坐,或为乐队。杆戏之下有一人和一兽相对翻腾。画的下部刻鱼龙豹戏之属。此外在画的中部有一骑奔驰,骑者头戴斜顶冠,后跟两侍从,皆一手执管,一手执殳。后室西间西壁的上层,刻狩猎图,画的中部刻“山”字形丛山四重,山峦重叠,草木丛生,山峰间云雾缭绕。山中盘踞有虎豹鹿猿兔等走兽和飞禽,又有一枭雄居右峰山巅之上。山右为一狩猎场面,其左有四人,一手牵猎犬,一手执勾形兵器,又有一骑者执筚,跃马飞驰,前面有鹿兔等兽逃窜,后面有猎犬猛追,一虎回首怒吼,展示了一个紧张而又惊险的狩猎场面。右边部分刻树一棵,枝叶茂密,树上停有八只鸟,左上空又有一鸟向树飞来,树下右边有一犬一鸟,左边挂一篮,一马系于枝上,马的上方有一人正弯弓射鸟,树右边有两人伸手向前,与射者呼应。全幅雕刻极为生动逼真。历史故事类画像很少,内容比较明确的有中室西侧门旁立石上的升鼎图,画面是在一河的两岸上各立一滑车,有绳穿过滑车系住鼎耳,右岸两人,左岸一人正向上拉,鼎已升出水面,然左鼎耳脱落,左绳松驰,拉者似也因此而跌坐于地。这些画像石有着宽大整齐的边饰,每幅都饰三角纹、垂幛纹、双曲线纹、菱形纹等图案三重或四重,个别的画幅,如后室东间的东、北两壁的画像,四边还以各种飞禽走兽为装饰。安丘画像石墓,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造型艺术、乐舞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安丘画像石的绘画雕刻技术是相当进步的。这批画像石在雕刻之前都未经磨平,雕刻枝法有浅浮雕、高浮雕和阴刻三种。雕刻艺术上的几种基本方法,工匠们都已掌握。该墓的年代,属东汉晚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