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光禄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光禄寺guāng lù sì

唐代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和酒宴的官署。
(例)
❶那国王却传旨,教光禄寺大排筵宴,谢驸马救拔之恩。(三十·381·)
❷明日早朝,大开东阁,教光禄寺安排素净筵宴酬谢。(四十七·604·)

光禄寺

光禄寺

官署名。唐代以后专管皇室祭祀用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事务。

☚ 罗卜寻娘破地关   兜罗 ☛
光禄寺

光禄寺

官署名。唐代为九寺之一。宋初沿设,置判光禄寺一人。元丰改制,以光禄卿、少卿为正、副长官,并置丞、主簿各一员。掌管祭祀、朝会、宴享酒醴膳羞等事务。建炎三年(1129)并入礼部,绍兴中复置。隆兴元年(1163)并归太常寺。

☚ 大宗正司   卫尉寺 ☛

光禄寺

官署名。唐代中央政事机构九寺之一。秦置郎中令,为九卿。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领三署郎,总管皇帝的侍从宿卫之官。北齐始设光禄寺。唐代光禄寺长官为卿,领太官、珍馐、良酿、掌醢四署,主掌祭祀献食及朝会宴享等事。高宗时曾一度将寺名改为司宰寺,长官为正卿;武则天时又改称司膳寺,不久均复旧名。

光禄寺guāng lù sì

掌管皇室膳食祭祀等事宜的机构,为九卿之一:贾蓉陪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库上。”(五三·1230)任子孙尽其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按上例赐祭。(六三·1514)

光禄寺

光禄寺

官署名。汉武帝时改郎中令为光禄勋,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加寺仍为官名。北齐时光禄寺置卿,是为官署之始,此后历代沿置。《大唐六典》: “光禄寺,卿1人,从三品; 《汉书·百官表》 云: 郎中令,秦官。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更名光禄勋,掌宫殿门户,秩中二千石。今虽取其名,职务则别,后汉兼掌郊祀三献。献帝末,又改为郎中令。魏文帝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 复为光禄勋。晋光禄勋有署丞、功曹、主簿、五官等员。东晋哀帝兴宁二年 (公元364年) 省,并司徒。孝武帝宁康元年 (公元373年) 复置。魏晋以来无三署郎,光禄勋不复居禁中,宫殿门户犹属焉。宋、齐因之。梁置12卿,除勋字。光禄卿为冬卿,班第11。陈因梁。后魏光禄卿,从第一品下。太和二十二年 (公元498年) 重次职令,九卿并第三品。北齐光禄寺置卿,掌诸膳食、帐幕、器物、肴藏。隋光禄寺置卿、少卿、丞、主簿、录事等员,统太官肴藏、良醖等署令、丞。开皇三年 (公元583年)废光禄,入司农。十二年,复置。炀帝即位,降卿为从三品。皇朝 (唐) 因之。龙朔二年 (公元662年) 改为司宰寺正卿。咸亨中复旧。光宅元年 (公元684年) 改为司膳寺卿。神龙元年 (公元705年) 复旧。《清史稿·职官志》: “光禄寺: 管理寺事大臣1人,特简; 卿,从三品; 少卿,初制: 满员、汉军四品,汉员五品,顺治十六年 (公元1659年) 并定正五品; 俱满汉各1人,其属: 典簿厅典簿,大官、珍馐、良醖、掌醢4署署正,亦如之; 署丞满各2人,银库司库满洲2人,笔帖式满洲18人。卿掌燕劳荐飨,辨品式稽经费。凡祭祀会太常卿省牲礼毕,进胙,天子颁胙;百执事、蕃使廪饩具差等以供,少卿佐之。”

☚ 瓘玉局   广谊司 ☛

光禄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皇室膳食、帐幕、器物、宫殿门户之事。长官为光禄寺卿及少卿。隋初废,后复。唐龙朔二年(662)改称司宰寺,光宅年间又改称司膳寺,后复旧称。南宋初并入礼部,旋复置,高宗末年并入太常寺。历代沿置。下属机构时有变易。北齐有守宫、太官、宫门、供府、肴藏、清漳、华林等署;唐有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光禄寺

官署名。秦置中尉,汉代改为光禄勋,为皇帝的侍从武官长,魏晋以后侍卫武官转属武卫将军,光禄勋渐成冷署,执掌渐变。至梁陈与北齐始加寺字,改称光禄寺,北齐以光禄寺卿与少卿为正副主官,丞助理寺事。掌膳食,帐幕器物,宫殿门户等事。其主要职掌已为掌膳,然其时属官尚有守宫、供府、华林等署,兼司宫殿门户等事,秦以来光禄勋守卫宫殿门户之制尚未完全革除。隋唐沿北齐置光禄寺,掌邦国酒醴、膳羞之事,始为掌膳的长官。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为司宰寺,卿与少卿改为司宰寺正卿与司宰寺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为司膳寺,主官仍称卿与少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为光禄寺。属官有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十二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领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五代沿置光禄寺,有光禄寺卿,余职多省。宋承唐制置光禄寺,主官有判寺事一人,掌供祠祭酒醴、果实、脯醢、醯菹、薪炭及点馔、进胙。元丰改制,以光禄卿、少卿为正副主官,丞助理寺务。领太官令、太官物料库、内酒坊、法酒库、油醋库、翰林司、牛羊司、牛羊供应所、乳酪院、外物料库。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并入礼部,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复置,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并归太常寺。辽亦置光禄寺,因避太宗讳,改称崇禄寺。金不设光禄寺,其职在宣徽院。元光禄寺隶属于宣徽院,秩正三品,掌起运米麴诸事,领尚饮、尚醖局,沿路酒坊,各路布种事。明太祖为吴王时沿元制置宣徽院,有院使官,下有尚食、尚醴二局。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为光禄寺,有卿、少卿、寺丞,内部机构分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与唐同,各置署正、署丞,又有司牲司、司牧局、银库、各置大使。迁都北京后,南京仍置光禄寺,南京光禄寺有卿、少卿、典簿各一人、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署正、署丞各一人。清沿明制,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置光禄寺,寺内一切事宜,均由礼部具题札寺遵行。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寺事归并礼部。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又从礼部分出。自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以后,特简满大臣一人总理寺事。其下有卿,满汉各一人,少卿满汉各一人,典簿满汉各一人,署正满汉各四人,署丞满八人,笔帖式十八人,司库满二人,库使八人,经承十九人。凡遇大祭祀,光禄寺堂官要事先亲视宰牲,并有御史与礼部官监视。祭毕,将祭肉颁给各衙门。元旦、“万寿”、冬至及“大婚”,都要预备宴筵。遇丧礼,则预备“馔筵”、“奠筵”。僧道诵经,则预备“供筵”、“斋筵”。官员“廪饩”(供给官员食物)及公家支用各物,都据各衙门公文供备。年终并颁给蒙古王公牲物(猪羊等)与鲜物(鱼等)。清代光禄寺内部机构有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与明制同,又有典簿厅、督催所、当月处、银库、黄册房等。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禄寺曾并入礼部,踰月复旧。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统一厘定官制,仍并入礼部。

光禄寺

官司名。职源与沿革秦有郎中令,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为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东汉光禄勋增掌郊祀三献之职。北齐始有光禄寺之称(《通典·职官》7《《光禄卿》)。北宋沿置。南宋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并归礼部;绍兴二十三年二月十七日复置(《要录》卷22庚申)。隆兴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并入太常寺(《宋会要·职官》21之7)。


职掌

❶宋前期,光禄寺古制所属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局职事分隶御厨、法酒库,本寺仅掌祠祭供奉酒醴、米实、脯醢、醯菹、薪炭及点馔、进胙等事(《宋会要·职官》21之1)。
❷元丰五年正名,光禄寺职掌有所扩大,则除祠祭之外,朝会、宴享酒醴膳羞的储备、排办一应事务,及与之有关的禁令、格式,均统掌或监视之(《宋史·职官志》4《光禄寺》、《宋会要·职官》21之2)。


编制

❶宋前期判光禄寺一人。吏额有:府史四人,驱使官二人,供官十五人。
❷元丰改制后,官额有:光禄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一人,主簿一人,太官令一人。分案五。吏额十。所辖十局:法酒库、内酒坊、御厨、翰林司、牛羊司、牛羊供应所、乳酪院、太官物料库、外物料库、油醋库(《宋会要·职官》21之2、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