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微粒说 光的微粒说guang de weilishuo关于光的本性的一种早期学说。17世纪末,牛顿的学说是代表。他认为光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弹性微粒组成,这些微粒遵循力学定律,做高速直线运动,它只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改变速度。光的微粒说较好地解释了光在均匀媒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但是牛顿认为光在媒质中的速度大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是错误的。学说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无法解释光的衍射现象及两束光交叉射过时互不干扰的现象。微粒说和波动说是相对立的。由于牛顿的威望和当时波动说还很粗浅,故微粒说在一个多世纪内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中叶,人们对干涉、衍射现象的不断研究以及对光速的测定,使波动说最后战胜了微粒说,停滞了100多年的光学又得到发展。20世纪初,近代物理学的研究又表明光具有粒子性,但它不再是经典力学中的微粒的含义,而是与波动紧密联系的。 ☚ 光速 光的波动说 ☛ 光的微粒说17世纪初为牛顿等人所提倡的关于光的本性的一种学说。它认为光是一种从光源飞出来的微粒流,在均匀媒质内按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并以此很自然地解释了反射和折射定律,曾被普遍接受。直到19世纪初因不能解释已发现的干涉等现象,才被波动说所推翻。但其后许多有关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如光电效应),又为波动理论所不能解释,必须假定光是具有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粒子所组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称为光子。这样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两重性质。 光的微粒说corpuscular theory of l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