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光孝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光孝寺汤显祖
此诗作于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十一月,汤显祖年42岁,这一年,他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被贬官到广东徐闻任典史,途经广东南海县光孝寺,写下了这首诗。 万历年间正是明王朝封建政权日益衰朽的时期,汤显祖作为一个低级官员,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和东林党比较接近。他关心民瘼,敢于抨击时政,在《论辅臣科臣疏》中他毫不留情地揭露救灾使臣杨文举不但没有克尽职守,反而带给灾区更大灾难,结果却受到特别提升,这种不公正的奖惩,使他不能保持沉默。他上疏言事,为民请命,尽管因此遭到贬谪,但他这种直言敢谏的积极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汤显祖是明代理学家罗汝芳的及门弟子。理学家身体力行、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对汤显祖显然有积极的影响,但佛家和道家思想对汤显祖的影响也很深。宋明理学原本就是儒家杂糅佛学的产物。汤的老师罗汝芳曾大谈“烧炼采取飞升”之术,可见那时道教势力也很盛行。汤显祖对佛学所下的功夫远比道教深,他三十岁时就在南京清凉寺登坛说法,汤的挚友达观禅师曾立意要度他出家,两人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达观听说汤显祖贬官徐闻,便决定跋山涉水到广东去安慰他,足见他们之间友谊之深。 了解到以上汤显祖的思想和经历,便不难理解他何以要在贬官途中,访谒南海光孝寺并写下这首赞美佛法的五言律诗。 唐代高僧慧能,少时孤贫,采薪卖钱赡母。一日闻人诵读《金刚经》,忽有所悟,遂谒蕲州黄梅山禅宗五祖弘忍法师。弘忍知其为异人,使入碓房舂米。后弘忍让众徒各以心得书偈语,时上座神秀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乃授衣钵,慧能由一偈而成为禅宗东土第六祖。这段中国佛教史上的佳话,流传广远。汤显祖此诗起首二句便是巧妙地活用慧能偈语。“菩提岂无树” 一个向句十分显豁警醒,它既是针对“菩提本非树”而发,又是记实之语。盖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植于光孝寺戒坛前。天竺,即印度之古称。按:菩提,树名,原产印度。梵语名为毕钵罗,释迦牟尼坐此树下,证菩提果,故亦名菩提树;菩提亦梵语,其义为觉为道,故又称觉树或道树。《华严探玄记》:”毕钵罗树此云榕树,岭南亦有之。按毕钵罗与榕树虽为同科同属,但并非同一种树。慧能偈中说菩提本非树,是强调佛教修行重在觉悟得道; 汤显祖则认为菩提首先确实是树,而且有根有据地指出这树就是灵僧智药三藏从天竺国带来,植于光孝寺戒坛前的一株。 随后从色、香、根芽、花叶四个方面赞咏之。波罗,即凤梨,常绿草本植物。“色与波罗翠”是言菩提树如同波罗树一样翠绿可爱。“香随薝蔔凝”,薝蔔,花名,即郁金花,出自西域,此言菩提树的香气。“凝”有凝重意。因郁金花的香味是很浓郁凝聚的。五六两句进一步推究菩提树的颜色较好,香气内凝源于根芽饱满,花叶扶疏。“初佛满”言菩提树刚移栽佛坛不久即根芽饱满,茁壮成长。“几人能”此系将树拟人,实为 “几树能”,意谓其他树的花叶都不能与菩提树相比。经过以上四句的描绘,从色泽、香气、根芽、花叶四方面对菩提树的与众不同做了全面的赞颂。 最后两句收束得意味深长。密意,佛家语,佛意深密,不易测知。《观经·玄义分》云: “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密意经三绕”,乃系双关,一方面指葛藤密密麻麻地缠绕树身,一方面暗含佛意深密难测的底蕴。既然佛法深奥,那又何必去问葛藤呢?其内涵则为人都难解,草木何知?联系诗人的身世,他赞美菩提是要效法它的根深叶茂、挺拔不阿,充满至大至刚之气。为人处世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而葛藤则作为讥讽对象,盖俗谓葛藤有纠缠不清之意,一涉世俗,便易惹来麻烦,故语言双关。由于葛藤只知道密密麻麻地攀附于大树之上,借以取得显赫地位,这种借重他人、抬高自己的做法实在是不足取的。所以这最后两句也可看成是诗人借诗言志,他这次遭贬不就是不愿做葛藤式人物纠缠于扰攘名利之间招致的吗? 这首五律既切合诗题,又十分集中。通篇只写寺中的一株菩提树。遣词炼句既充满佛教气息,又不乏现实人生的感慨,做到了佛理与哲理的统一。诗意流畅,一气呵成,自然浑成,清新淡雅,毫无斧凿痕迹,显示出极深的功力。 汤显祖留下卷帙浩繁的诗文创作,粗略统计其诗、文、赋作品约有二千二百首以上。他作诗强调灵气,反对摹拟,具有很高的成就。可惜剧名掩没了诗名。这位大戏剧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光孝寺 光孝寺 guāngxiàosì 座落於廣東廣州光孝路。三國東吳始建,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和間改稱王園寺。隆安、義熙間增拓。南朝宋永初間增建。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寳曆二年(公元826年)增修。傳云六祖慧能得五祖弘忍秘傅禪宗衣鉢後,南逃隱居十五年,於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在此寺公開南宗之旨。宋初改爲乾明禪院。大中祥符間擴修。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更名報恩廣孝寺,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始改今稱。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重修。元明間多次修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復修。寺規模宏大,佔地四十五畝,現存主要建築有門殿、天王殿、伽藍殿、六祖殿、大雄寳殿、睡佛閣、瘗髮塔、東西鐵塔、法幢、大悲幢等。參閱道光《廣東通志·古蹟略·寺觀一》。 光孝寺大雄寳殿 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孝路。寺址原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吴国官员虞翻在此讲学,辟为苑圃,时人称“虞苑”。后捐作庙宇,寺名几经更改,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方改名为光孝寺。寺内保存历代所建殿堂楼阁等20多座,主要有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睡佛阁及东西铁塔、瘗发塔,其中以大雄宝殿最为宏伟。该大殿始建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扩建为七开间,但仍保留着唐、宋建筑风格。大殿重檐歇山顶,出檐平缓深远,层层出挑的斗拱造型质朴,殿中的梭形柱很有特色。大殿的三宝佛肚内曾发现唐宋木雕珍品罗汉、信士等木雕像。大殿前西南角有一座石经幢,名木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是寺内现存最早并有绝对年代可考的石刻。石料为青石,呈八角形,基座上刻力士浮雕,柱身刻梵文和汉文楷书的《大悲咒》。大殿后东西两侧各建一座铁塔,东铁塔是南汉主刘于大宝十年(公元967年)捐造。塔四角七层,塔身的九百多个佛龛内均铸小佛像,初成时全身贴金,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座铁塔。瘗发塔位于六祖殿前,八角七层,砖砌,每层各面小佛龛内均有佛像。唐高僧慧能成为禅宗六祖后,寺内住持将慧能的戒发埋于此,上盖塔并立碑纪念。光孝寺是广东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佛山祖庙 陈家祠堂(陈氏书院) ☛ 光孝寺 光孝寺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光孝路,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筑,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黄埔军校旧址 广济桥 ☛ 光孝寺 光孝寺佛寺名。在广州市红书北路。原为西汉南越王赵佗后人的家宅。三国吴时虞翻被贬居此,辟为苑圃,多种苹婆诃子,时人称为虞苑或诃林。虞翻死后,家人施宅为寺,名曰制止寺。东晋时罽宾僧人昙摩耶舍来此传法并建大殿,改名王苑朝延寺,又称王园寺。此后印度僧人、王子多次到此传法,创建戒坛,称制止道场,种下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唐贞观十九年(645) 改名朝明法性寺。仪凤元年(676)禅宗六祖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剃发受戒。宋绍兴二十一年 (1151) 改名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寺院,故民谚曰“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 还有睡佛阁、瘗发塔、东西铁塔、法幢、大悲幢等。大雄宝殿建于南宋淳祐年间。六祖殿是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祖堂,初建于北宋大中祥符时,后毁于火,南宋时又重建。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伽蓝殿是一座精巧玲珑的木构建筑,在六祖殿前,建于明代。睡佛阁亦名风幡堂,是慧能认为风幡非动而是心动,一语惊四座之处。也是印宗尊其为师,公开宣扬禅宗南宗旨义之地,印宗特建风幡阁以纪之。瘗发塔是埋六祖慧能剃度落发的唐塔。八角砖塔,高7. 80米,建在菩提树下落发处。旁有元代刻制的六祖像碑和达摩像碑。在大殿东西两侧有两座千年铁塔。西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 (963),原有七层,现存三层。东塔建于大宝十年 (967), 以南汉主刘名义铸造。七层四方形,高7. 69米,塔身铸有900多佛龛,有涂金千佛塔之称,两塔形制相仿,工艺精湛,是我国两座最古的铁塔。光孝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环境幽美,河林如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普陀寺 相国寺 ☛ 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五一路西。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原规模宏大,殿宇巍峨。现仅存山门殿、法堂、西极堂及方丈室后楼等。寺内收藏文物丰富,有南宋宁宗手书“碧云”,卫夫人书碑拓本《汝帖》,元画家王振鹏绘《历代贤后妃故事图》,董其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写本墨迹、碑石,以及八大山人手绘画册等。 ☚ 北山寺 南山寺 ☛ 光孝寺 光孝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孝路北。初为西汉南越王赵佗第三代孙赵建德故宅。三国时吴国虞翻贬徙广州,在此讲学,并辟为苑圃,人称虞苑。因多植苹婆诃子,又称诃林。后家人舍为寺院,名制止寺。东晋时,天竺僧昙摩耶舍曾在此建王苑朝延寺(王国寺)。唐仪凤元年(676),慧能在此受戒,开创佛教南宗,成为禅宗六祖。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赐名光孝禅寺,简称光孝寺。原有建筑二十余座,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为岭南丛林之冠。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始建于晋隆安元年(397)至五年,现殿为清顺治十一年(1654)重建,面阔七间,宽35.36米,进深24.8米,重檐歇山式,具有唐宋风格,巍峨宏丽。大殿两侧有东西两铁塔,分别建于南汉大宝十年(967)、六年。形制相同,四面七级,通高7.69米,每层刻有蟠龙和佛像,各有贴金佛像千余尊,故称涂金千佛塔。西塔已残,东塔完好,为我国现存铁塔最古最完整者。寺内建筑,尚有建于唐宝历二年(826)之石法幢(大悲幢)、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建之六祖殿、埋有六祖慧能头发之瘗发塔。寺内古木参天,气象肃穆。其中两株最可珍贵:一是传为虞翻手植之诃子树,已历1700余年;一是传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由印度僧人知药三藏携来树种所植之菩提树。 ☚ 五仙观 六榕寺 ☛ 光孝寺广州著名古刹。历称广州“五大丛林”之一。三国时期即在此建寺,寺名历有变迁,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定名为“报恩光孝禅寺”。据传,唐仪凤元年(676),南禅创始人慧能即在该寺(时称乾明法性寺)菩提树下剃发。今存大都为五代至明的建筑。大殿柱础呈须弥座形状,高70—90厘米,为我国古建筑中所罕见。寺中有南汉大宝六年及十年(963、967)所铸铁塔两座,均高4米,7层。十年所铸铁塔保存完好,塔身上有一千余佛龛,龛中都雕有贴金小佛像。此外还有一些唐、宋以来的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