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先轸?—前627春秋前期晋卿。因食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文公四年(前633),因忠勇善战,受任下军之佐。次年城濮战前,擢中军主将,建议联合齐、秦,孤立楚国,设计使曹、卫与楚决裂,迫使楚释宋围,北上卫地,使晋在战前赢得了“曲在楚”的舆论。城濮之战中,以中军压住楚军正面,使上军佯败,当楚子西发兵追击时,他指挥中军精锐“横击之”,与上军组成夹攻之势,大败楚左师,晋军全胜。襄公元年(前627年)春率军在崤(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全歼袭郑西归的秦军,俘秦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后襄公听其母文嬴(秦宗室女,文公妻)命,放归三秦将,他当面“不顾而唾”,斥责这是“堕军实而长寇仇”。是年八月,率军于箕(今山西蒲县东北)阻击侵晋之狄军,陷阵激战而死。狄人归其元(头),面如生。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晋国执政。封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亦称原轸。初为下军之佐,后升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军政。城濮大战中,大破楚军。晋襄公元年(前627年)败秦军于殽(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俘秦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不久与狄人作战,率先冲入狄阵,战死。 先轸 096 先轸? —前627春秋时晋军统帅军事家。因封邑在原(今河南济源县西北)又称原轸。初从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前633年任晋下军副将。次年,以虚张声势,遍张旗表之计,巧取卫国五鹿城(今河北濮阳南)。同年,升晋中军元帅,掌握国政。不久以谋略使秦、齐与晋结盟,并瓦解了曹、卫与楚的联合。进而扣留楚使激怒楚军主帅攻晋。他执行晋文公“退避三舍”(一舍为30里),以疲楚军的方针,率晋军退至卫境之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西南)与秦、齐、宋联军会合与楚军决战,他运用避实击虚、先打弱点、回师夹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歼楚军大部。之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设伏截击,全歼秦军,俘秦元帅孟明视。又于箕城(今山西蒲县境),佯败诱敌,伏击大败白狄,射杀狄主,他驱单车驰入敌阵,解甲卸胄让敌人射死,以赎“唾君”之罪。他不仅有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而且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严于责己的高贵品格。 ☚ 田穰苴 原轸 ☛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封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亦称原轸。初为下军之佐,后升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军政。城濮大战中,大破楚军。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率军击败秦军于肴殳(河南三门峡东南),俘秦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不久与狄人作战,率先冲入敌阵,战死。 先轸?—627前春秋时晋国执政。封邑在原(今河南济源北),也称原轸。初为下军之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城濮之战,率军大破楚军。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襄公用他之计,击败秦军于崤(今河南陕县东),俘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不久与狄战,冲入狄阵战死。 先轸?—前627春秋时晋国大臣。食邑于原,亦称原轸。从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为五贤士之一。文公即位,为执政大臣之一。代郤毂为中军元帅(上卿),城濮(山东鄄城西南)之战大败楚军。晋襄公元年(前627),败秦军于崤(河南三门峡东南),俘孟明视等三统帅。旋放归,轸怒,追至河不及。后孟明视果率兵报崤之仇。狄人伐晋,及箕(山西太谷东),先轸免胄入狄师战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