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一种头和颈不对称畸形。病因不明,可能是子宫内胎位不正或分娩时局部受损伤,引起局部缺血所致。患侧胸锁乳突肌病理切片中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变性,肌纤维为疤痕组织替代。
生后或生后不久,一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部有质硬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可移动。头部向患侧倾斜,下颏旋向健侧。以后肿块逐渐减小,2~6个月后消失。部分病儿不遗留斜颈,不少病儿胸锁乳突肌明显挛缩,颈部活动更受限制。如不治疗,面部和头部出现继发畸形,患侧面部短小,两眼和两耳的平面不对称;患侧面部短而扁,轮廓略呈椭圆形,健侧长而瘦,患侧颈部深筋膜增厚和挛缩,前斜角肌和中斜肌缩短,继而颈动脉鞘及鞘内血管也可短缩,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胸段脊椎发生侧弯畸形。
少数病儿的两侧胸锁突肌均受累。颈部在中线显得缩短,下颏抬起,面部向上倾斜。
诊断,早期在胸锁乳突肌有肿块,以后则局部呈束状挛缩;晚期有头面部畸形,诊断并不困难。本畸形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❶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
❷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
❸锁骨产伤骨折。
❹炎性病变(扁桃体周围炎、颈淋巴结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
❺自发性颈椎半脱位。
❻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必要时摄颈椎X线片可帮助确诊。
乳婴可用手法治疗,医师应教会家长用手法按摩,轻柔牵伸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半年后,畸形可得到矫正。按摩无效,或早期被忽视,年龄超过1岁者可手术切断该肌胸、锁端肌肉及深部挛缩的软组织。畸形严重者尚须切断该肌的乳突端。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6岁以上大儿童术后可用头胸石膏绷带,将头部固定于过度矫正的位置6~8周;6岁以下小儿固定4~6周;一岁半以下作头部皮肤牵引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