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泪器异常
泪器包括泪腺、副泪腺,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及鼻泪管。除了新生儿鼻泪管下端闭锁外,其它类型的先天异常都很少见到。
泪腺异常(1)泪腺缺如:胚胎时泪腺未发育,自出生后即无眼泪,病理检查可见外上方穹窿部的结膜上皮轻度向内生长而未分化为泪腺。
(2)泪腺异位: 包括泪腺先天脱位,和泪腺迷走 (异位)生长两种情况。前者为泪腺下垂而长入上眼睑外上方,有遗传性,可在儿童期或成年期出现,可能由于固定泪腺的筋膜结构(fascial suspensory apparatus)变弱所致。迷走生长的泪腺多出现在颞侧球结膜下,也可在眶内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为良性新生物,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来发现它。更罕见的迷走泪腺组织出现在眼内。这些异位生长的泪腺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才能得到证实。
(3)泪腺囊肿:表现为在外侧眶缘下一个向眶内延伸的,饱满而有浮动感的肿块,可手术切除。
(4) 泪腺瘘管:常开口在上眼睑外上方,相当于睑板上缘处,周围皮肤长有一圈睫毛样的毛发,瘘孔周围皮肤常因受到从痿孔排出泪液的长期刺激而发生糜烂,若发生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瘘。治疗时应将瘘管从皮下移至结膜囊穹窿部,或将瘘管连同与之相连的泪腺—并摘除。
泪道异常 (1)多个泪小点和泪小管:是指在泪小点鼻侧另有多个(1~4个)泪小点,这些泪小点有的各通一个泪小管,有的共同通向一个泪小管,有的只是一个盲端,一般没有任何症状,不需治疗。
(2) 泪小点和泪小管缺如或闭锁:系泪道胚胎始基上端未发育或虽发育却未形成管道而留下实体的细胞索条,泪小点很少或完全缺如,也有被结膜上皮覆盖而只呈一个凹坑,多见于下泪小点,有遗传趋向。治疗可用探针试行扩张泪小点,或在相当于泪小管处切开睑缘,寻找可能存在的盲道进行扩张,如泪小管根本未发育,则可行结膜囊泪囊造孔术。
(3) 鼻泪管闭锁: 常发生在鼻泪管下端开口处。新生儿的鼻泪管下端在泪液分泌之前(约生后三周)已经穿通,如为上皮残屑堵塞而未形成管道,或骨管狭窄,或鼻部畸形,而影响了这一自行穿通的过程,就造成闭锁,继而产生新生儿泪囊炎。治疗可在急性炎症控制后,用手指压迫肿胀的泪囊,向下方按摩,迫使潴留物冲破堵塞端,而解除闭锁状态,也可用加压冲洗法,即从下泪点加压注入含抗生素之生理盐水。如仍无效,则施行泪道探通,一般多可以治愈。
(4)泪囊瘘:瘘孔位于内眦韧带偏下方处,有清粘液流出,有时也可保持干燥。可以搔刮瘘道促其粘连自愈或用手术切除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