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邑之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是汉武帝诱歼匈奴的一次军事行动。汉初以来,由于汉朝国力衰弱,匈奴贵族长期攻略汉朝北部郡县,并成为西汉最大的威胁。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汉武帝决定改变长期对匈奴屈辱的“和亲政策”,开始反击匈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听从大行(官名)王恢的建议,派马邑人聂壹诈降匈奴,献出马邑作为诱饵,将匈奴主力引到马邑包围消灭。汉武帝批准了这一计划,派韩安国统领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4位将军统领的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今山西朔县)周围,等待匈奴单于上钩。匈奴军臣单于率领10万骑兵侵入到距马邑百余里处的武州塞,发现情况有异,中途俘汉雁门尉吏,知其谋,急忙撤退,汉朝围歼匈奴的设想落空。汉匈关系开始恶化,匈奴绝和亲,常常在边界攻掠。但双方仍保持关市贸易。从此,双方展开激战,从而揭开了汉武帝反击匈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马邑之谋

西汉武帝时汉军诱击匈奴之战。汉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武帝从大臣王恢建议,使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壹与匈奴交,诱引匈奴进攻马邑。匈奴军臣单于贪马邑财物,以十万骑入武州塞(今山西左云至大同市西一带)。武帝以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为将军,率三十余万大军分别埋伏于马邑附近和代。军臣单于进军至距马邑百余里处时,发现牲畜遍野而无人放牧,顿生疑心,旋俘获汉巡边之雁门尉史,得知汉在马邑附近埋伏重兵,遂引兵撒退。汉兵追之不及,罢兵。将军王恢以闻匈奴兵多不敢出击而被诛。此后匈奴绝和亲,然关市尚未断绝。

马邑之谋

汉武帝时诱歼匈奴的一次计划。西汉初年以来,匈奴贵族长期攻扰汉朝北方郡县。元光二年(前133),武帝采纳臣下王恢的计谋,命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翁壹(一作聂壹)诱匈奴单于进攻马邑城,又命李广、韩安国等率兵三十万埋伏城外山谷中,伺机消灭匈奴主力。后来单于率十万骑兵入武州塞,中途发觉,引兵退归。史称“马邑之谋”。这次诱敌计划虽然失败,但从此揭开了西汉对匈奴大规模反击作战的序幕。

马邑之谋

汉初以来,匈奴贵族长期攻掠汉朝北方郡县。元光二年(前133),武帝听从大行(官名)王恢的建议,派马邑(山西朔县)人聂壹(一作聂翁壹)诱匈奴军臣单于人塞取马邑。又任韩安国为护军,统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四将军率兵三十余万埋伏在城外山谷中,伺机出击。后来单于率十余万骑入武州塞,中途俘汉雁门尉吏,知其谋,引兵退归,并不再和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17: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