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说ertong benweishuo
20年代出现于中国文学界、教育界的儿童文学观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西方文化出现大撞击,西方教育理论和儿童文学理论也冲击了中国文学界。美国实用主义学说代表杜威曾于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在中国数省讲学。其实用主义理论中有——“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反对旧的扼杀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提倡为造就资产阶级一代新人而尊重儿童,“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这种进步的反封建传统的教育观立即为我国一批知识分子接受。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和《儿童的书》中首先提出儿童文学的唯一标准便是“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的作用则是顺应和培养儿童本能的兴趣与趣味,以及唤起儿童新的兴趣与趣味。郭沫若的《儿童文学之管见》、周邦道的《儿童的文学之研究》、胡适的《儿童文学的价值》等文,均提出类似见解。
“儿童本位”说从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基点出发,批判了封建主义虐杀儿童天性的罪恶,鼓吹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的文学教育观,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它是我国儿童文学探索期的基本观点,也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草创期的重要论点。但由于片面强调儿童兴趣,过高估计儿童自我教育和自动性的作用与价值,忽视了儿童文学的社会性,割裂了创作者、教育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因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