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儿童少年卫生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儿童少年卫生学hygien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系针对儿童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卫生学。其内容包括适合儿童与少年身心发育的文化知识、卫生常识教育与保健、少儿常见病的防治、文化体育活动、饮食与营养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

又称“学校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是卫生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正在成长中一代的机体与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儿童少年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儿童少年卫生学

即“学校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hygien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增强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科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卫生学的分科,是在学校卫生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儿童少年卫生学/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长期加速/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年龄分期/童年期/青春期/青春期内分泌/青春期形态发育/青春期功能发育/女性性发育/男性性发育/青春期卫生/童年期心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卫生/生长期身体成分/青春期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测定方法/生长发育调查/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生长发育标准/发育评价法/发育离差评价法/发育等级评价法/发育曲线图评价法/体型图评价法/发育百分位数评价法/发育相关回归评价法/身体指数评价法/生长速度评价法/发育年龄评价法/骨胳年龄/身高预测/月经初潮年龄预测/营养状况评价/健康检查/因病缺课调查/儿童少年死亡率及死因/儿童机构传染病预防/学校常见病防治/学生视力监测/学生近视预防/眼保健操/龋齿预防/蛔虫感染预防/蛲虫感染预防/结核病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扁平足/控制青少年吸烟/教育过程卫生/学习作业能力/学习作业能力测定/儿童少年作息制度/教学卫生/学生劳动卫生/学校体育卫生/体育课卫生/课外体育活动卫生/假期活动卫生/学校体育医务监督/三浴锻炼/空气浴/日光浴/水浴/集体儿童膳食卫生/学校、幼儿园规划卫生/学校、幼儿园建筑设计卫生/教室设计卫生/学校通风与采暖/教室人工照明/教具卫生/课桌椅卫生/学校卫生教育/晨间检查/学校卫生监督/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功能与素质调查

☚ 呼吸系统综合征   儿童少年卫生学 ☛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增进儿童少年健康的一门卫生科学。儿少卫生学的任务是研究正在成长中一代的机体与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各种因素,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护儿童少年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儿少卫生学又可称为学校卫生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为止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年青一代,以中、小学生为主,也包括幼儿园儿童和大学生,年龄范围为出生至25岁。我国中、小学生人数,据教育部1981年统计约两亿六千万,加上幼儿园儿童及大学生就有三亿多,这一数字说明了儿童少年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儿童少年与成人不同,他们是在不停地生长和发育,青春期更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发育阶段,是从童年过渡到成年,也是决定人一生体格、体质的关键阶段。儿童少年时期的健康为成年时期健康的基础,决定今后脑力和体力劳动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寿命及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中有重要的意义。
儿少卫生学与临床儿科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不同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❶临床儿科学主要从个体儿童出发,儿少卫生学则从集体儿童出发。
❷临床儿科学着重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儿少卫生学则着重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但两者都是防治结合的。
❸临床儿科学的对象由于客观因素目前为14岁前的儿童,儿少卫生学的重点是7~17岁的儿童青少年。
儿少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❶集体儿童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和研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了解学校儿童患病率、因病缺课率和体格缺点率发生和消长的规律。通过以上研究,结合对该地区 (或单位) 群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可对该地区 (或单位) 集体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❷生长发育: 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动态; 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儿童少年的形态、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 研究各种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不断改进对生长发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方法,以便能更准确地衡量儿童少年的发育及营养水平。
❸营养: 营养对儿童少年不仅是为了补充生命活动和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消耗,而且是保证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时期尤其青春发育期的代谢生理特点,研究他们对能量和必需营养物质的需求。要为儿童少年机构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和食谱,组织走读生的膳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订科学的食堂卫生管理措施。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建立一个平衡膳食,既要预防营养不良,又要防止肥胖病的发生,以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❹疾病防治: 通过定期的、专科的或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在急性传染病流行时期,积极做好集体儿童机构的防治工作 (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管理易感儿童和预防接种等); 做好近视、龋齿、脊柱弯曲等学校常见病的预防和矫治工作; 许多成年时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也应做到早期预防。
❺教育过程卫生: 儿童少年在长身体的同时也经历着受教育的过程。教育过程卫生是儿少卫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作息制度卫生、教学卫生、生产劳动卫生和体育卫生等。要研究儿童少年的各种生活要素,如学习、文娱、体育、劳动、休息、课外活动、进餐、睡眠等与健康和发育的关系; 为他们科学地安排一个适合年龄特点的、既生动活泼又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 既培养儿童的动力定型,又能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和改善他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❻教学环境及设备卫生: 儿童机构的建筑物和各项教育、体育、游戏设备是儿童少年经常密切接触的外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健康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儿少卫生学必须研究这些机构的设计、建筑和设备,如学校场地的选择,教室的通风、取暖、采光、照明,课桌椅的合理设置,教学用具的卫生要求等等,使这些外界因素能适合教学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❼卫生宣传和卫生监督: 儿少卫生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宣传工具,经常向儿童少年宣传卫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帮助青少年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等等,使他们从小就养成清洁、卫生、文明的习惯; 应适时地把性卫生知识教给青少年,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各种卫生问题; 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研究,防止各种不正常心理状态的出现,提高学习效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儿少卫生工作者应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卫生监督 (包括预防性监督和经常性监督),保证学校各项卫生工作的顺利完成。
儿少卫生学与其他医学科学、卫生学以及医学以外的多种学科有密切关系。如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方面与解剖、生理、生化学有密切联系; 在研究如何保护儿童健康,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时,微生物学、遗传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都为儿少卫生学打下基础;儿少卫生学又与营养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有密切关系,利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工作方法可为正在成长发育一代的健康服务; 由于儿童少年又经历着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因而儿少卫生学与教育学、美学、儿童心理学、儿童精神病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在改善儿童机构的建筑问题上,儿少卫生学又与建筑学发生密切关系。因此儿少卫生学及儿少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其他有关学科进行广泛的协作。儿少卫生工作者除需掌握本门科学的知识技术外,还必须适当地掌握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儿少卫生工作者也有责任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儿少卫生工作的意义,力争儿科医师、教师、保育人员,美术、音乐、文艺、体育工作者,建筑师、儿童心理学家等的帮助和配合。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工作方法主要有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法,两者是互相密切配合的。现场调查可分为一次性横剖面调查及纵向调查两种。如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及形态、功能、素质的发育调查,或在现场进行某一疾病患病率或流行病学的调查时,既可作一次性的大数量横剖面调查,也可在较小的样本范围内作几年、十几年的纵向观察,观察效果、动态及规律。实验室方法是现场调查的重要补充和深入。如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以及各种新仪器、新技术方法对从现场收集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的分析检查,必要时尚可进行动物实验。卫生统计学是分析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资料的重要工具。
解放前,我国虽各地都有少量医务人员在学校为学生作体检、矫治疾病及预防接种,但只有少数学生能享受这种待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无人过问的。有关学校卫生的专著最早出版于1929年,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不能推广应用。儿少卫生工作一直处于低落徘徊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儿童少年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首先,在医学院里先后设立卫生专业,下设学校卫生教研室,1960年后改为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1952年开始建立省、市、地、县各级卫生防疫站,下设学校卫生科(组),由学校卫生医师开展工作。全国各地的大、中学校设立保健科或医务室,有专职校医; 小学设卫生室,有经过培训的保健教师。这样,形成了一支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学校卫生工作队伍和一个严密的学校卫生保健网。在各级卫生和教育部门合作和支持下,教学、科研及实际工作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1981年全国第一届儿少卫生学术会议上所展示和交流的科学成果和工作经验,说明近年来儿少卫生事业发展到了一个高潮。
自1954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首先发表儿童少年大样本人体测量结果以来,各地大量开展了生长发育调查,获得了各种基本数据,填补了不少空白,(如少数民族的生长发育资料等)。1978~1980年,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组织进行了16省、市“中国青少儿形态、功能、素质调查”的研究,发现我国7~18岁各年龄组,平均每10年男孩身高增长2.3cm,女孩增长2.1cm; 上海市青浦县和上海县农村也有类似资料。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为代表,青春期发育也有提前的趋势。这些都说明,我国青少儿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解放前有明显加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采取了联合协作的方式进行生长发育调查,如浙、苏、皖、沪三省一市青春发育科研协作组等,推动了工作。不少单位把研究重点从单一抓形态发育逐步向形态、生理、心理发育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深入研究骨骼发育与青春期的关系,探讨微量元素对发育的影响,以及青春期的内分泌变化等等。更重要的是突破了过去的禁区,开展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研究,如心理社会发育,各种行为问题,以及儿童多动症的防治,青少年的吸烟、手淫及早孕现象,等等。
在学校常见疾病的防治方面,通过大量调查,基本掌握了近视、龋齿、结核、脊柱侧弯及肠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发病和流行的数据资料及其一般规律,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重点是开展卫生宣教,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用眼卫生、饮食卫生和清洁卫生习惯等。许多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根绝和控制证明,在防病上以采取综合性措施最为有效。
在为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在卫生人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新建校舍的设计规范和卫生标准,提出了教室最低照度及适合学生身材的课桌椅标准。各地还在不断地研究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学校膳食组织,电视在教学上的合理应用以及与体育相结合的卫生措施,等等。
展望未来,儿少卫生事业是有广泛前途的。除原有儿少卫生机构外新建了学校卫生保健站。各地医学院校通过招收研究生,举办进修班,开设高级课的办法,加紧培养新的儿少卫生人材。新成立的全国性儿童少年卫生研究机构,将在统一安排部署下,对青春期进行全面的形态、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的研究。进一步运用现代科学新技术从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遗传等方面,探讨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成人或老年疾病在青少年时期的预防; 探讨运用发育年龄,尤其是运用骨龄对发育进行评价;运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以评价生长发育资料; 并探讨中、小学,幼儿园系统的卫生教育的开展及效果评价。在卫生部领导下,全国各医学院校卫生系的儿少卫生教研室及各省、市卫生防疫站的学校卫生组(科)正通力协作,研究制订有关儿童青少年卫生的法规和条例。这些法规一经制订并严格执行后,必将进一步提高全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水平。

☚ 儿童少年卫生学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
000181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