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养生论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儒家,虽然慎谈生死、寿夭,但对于养生健身却十分重视,并有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本着入世、治国的理想,儒家养生学说以修身养性为核心,在心性修养、运动强身、饮食保健等方面均可为今人借鉴。主要内容有以下3方面:
❶尽人合天,默与道契。《周易》作为儒家崇奉的经典,讲究天人合一。为达到这一境界,孔子提出“穷理”、“尽性”、“至命”的学术思想,认为应该彻底认识宇宙规律和人生意义,充分理解和发挥人的作用,真正实现人生价值而使自我与宇宙合一。这不仅具有人生观和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对于养生也有指导价值。认清这些道理并能身体力行,人的思想、行为就无不顺应和符合宇宙生化规律,是宇宙特性的自然流露。作为范例,孔子自述其修养过程是“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固有儒家特点的政治理想和实践内容,而其人生态度与修养思想可借为老年人正确认识自我、掌握修养方向的参照物。
❷克己复礼,修养心性。孔子《论语》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寿”,克己复礼就是心性修养的功夫,需要如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所说的善养“浩然之气”。勿论孔孟的“仁”具有的特定内容,其修养心性方法是克服私欲恶习,收回外驰逐物的心性,恢复虚寂明觉的本心自性(浩然之气),而与宇宙的生化特性一致,对于心身健康均有益。礼,一般认为指礼教或伦理道德,有人释为理,即本心自性,对于养生更有意义。孔子对老年养生的告诫是“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如能加强心性的修养,抛弃私心杂念、患得患失而坦荡为怀,保持协调、光明的心态,就为长寿打下坚实的基础。
❸饮食居处,全面养生。从儒家经典或文人笔记所述,其养生方法涉及人生各方面,综其大要,一是饮食调适。《论语·乡党》叙述孔子在饮食清洁、烹调、进食忌讳方面十分讲究,但也有能精则精,不能精则安贫乐道,取心境之乐为上的记载。二是居处安适。《论语·述而》记载孔子“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各方面都要排整齐舒适,愉悦性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清代朱柏庐《治家格言》对于居处洁净卫生都有详细要求。三是运动强身。儒家六艺之一是骑射,从孔孟起就明确认识到身体强壮的重要性,后世名儒多拳剑伴身,习练不缀。四是吸取道、佛养生方法,如静坐、导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