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僧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僧肇384—414东晋僧人。俗性张,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家贫,以佣书为业,因缮写,历观经史。初“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后读《维摩诘经》,欢喜顶受,遂出家为僧,转治佛学,以擅长般若学著称。师事鸠摩罗什并助译事,为“什门四哲”之一。主张一切虚无,“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有物之宗极者也”(《不真空论》)。认为“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物不迁论》),事物仅存在于不同的时间里,刹那生灭,不随时间迁移,运动变化没有主体,一切看来有联系的现象只是人的幻觉,作出“旋风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泛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同上书)的结论。把世俗人的认识对象看成幻像,宣传般若的神秘直观对象是“实而不有,虚而不无”的精神性本体,强调只有圣人才能悟知,做到“空洞其怀,无知无识,然居动用之域,而止无为之境,处有名之内,而宅绝言之乡”(《答刘遗民》)。重要著作有《肇论》、《维摩诘经注》、《宝藏论》等。 僧肇 僧肇384—414后秦时高僧。*鸠摩罗什弟子,“关中四子”之一,佛学理论家。俗姓张,京兆长安人,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罗什入凉州,他即到姑臧(甘肃武威)从之受业,后来参与罗什在长安主持的佛典翻译和讲习,成为“关河传承”的骨干人物。也是当时著名的大乘般若学理论家。罗什就曾称赞他为“秦人解空第一者”,隋高僧*吉藏在《大乘玄论》中称他为“玄宗之祖”,明末藕益著《阅藏知律》在“中土论”中的“宗经论”部分列僧肇之论第一。其论著以《物不迁论》、《不真空论》和《般若无知论》三论为“无上精品”。 ☚ 慧观 昙影 ☛ 僧肇 僧肇384—414后秦时高僧。*鸠摩罗什弟子,“关中四子”之一,佛学理论家。俗姓张,京兆长安人,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罗什入凉州,他即到姑臧(甘肃武威)从之受业,后来参与罗什在长安主持的佛典翻译和讲习,成为“关河传承”的骨干人物。也是当时著名的大乘般若学理论家。罗什就曾称赞他为“秦人解空第一者”,隋高僧*吉藏在《大乘玄论》中称他为“玄宗之祖”,明末藕益著《阅藏知律》在“中土论”中的“宗经论”部分列僧肇之论第一。其论著以《物不迁论》、《不真空论》和《般若无知论》三论为“无上精品”。 ☚ 慧观 昙影 ☛ 僧肇 050 僧肇384—414或374—414东晋高僧,西城名僧鸠摩罗什四大弟子之一。俗姓张。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初“志好玄微,每以老庄为心要”(《高僧传·僧肇》),后读《维摩诘经》心喜,遂出家为僧,转治佛学。曾先后在姑藏(今甘肃武威)和长安参加鸠摩罗什译场。他从“本”、“末”、“有”、“无”、“名”、“实”、“主体”、“客体”等都没有独立的本性,即没有质的规定性来论证世界原是“空”的。从佛教“缘起”说证明物的“非有非无”。认为现象既从 “因缘”而生,它没有独立的本性(“自性”),不是独立永恒的存在,不是真实的“有”;同时,它确实又由“缘”而起。又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不存在,是绝对的虚空。所以,“万物果有其所不有,有其所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还从“名”、“实”关系来说明万物的不真:“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不当,万物安在?”“故知万物非真,假号久矣”。认为事物现象之间绝对无连续性:“物不相往来”;“事各性往于一世”,即事物各自都是停留于一定的发展阶段,没有发展、延续、运动。主张去掉一切世俗的认识 (即“惑智”)才能达到佛教所谓的“真智”。论证对空的认识只能用“无知”的“般若”。认为佛教的真理 (“真谛”)不同于一般的事物,而是“无相”的。所以认识“真谛”只能用“般若”——“一切知”的“真知”,即圣人心中自生的对世界本质——“空”的直观认识。其哲学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不真空”,“物不迁” 的论证,肯定一个“空”的永恒不变的精神世界的存在。然后又通过“般若无知”的论证,指出认识这个“空”的不变的精神世界的可能和途径。其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等,收集在《肇论》一书中。 ☚ 道生 范缜 ☛ 僧肇 082 僧肇374—414东晋僧人。俗姓张,京兆(今西安)人。少家贫,曾以佣书为业。喜好老庄之学。及读支谦译《维摩经》,倾心佛门。后闻鸠摩罗什名,远道往求学,为其最初弟子。尝与道融、僧睿等讲习罗什所译三论(即《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被称为解空第一。先后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参加罗什译场,翻译评定经论。著述有《物不迁》、《不真空》、《般若无知》、《涅槃无名》四论等。唐吉藏在《大乘玄论》中称之为三论宗实际创始人。 ☚ 鸠摩罗什 慧远 ☛ 僧肇384—414东晋僧人。俗姓张,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学老庄,出家后从鸠摩罗什研习佛教大乘空宗思想,被称为“解空第一”。所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系统批判、总结了魏晋以来般若学的各主要流派,阐发了大乘空宗宗教哲学思想。 僧肇 僧肇东晋僧人。俗姓张,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崇信老庄, 及读《维摩诘经》,年二十岁遂出家为僧。后闻鸠摩罗什羁留凉州,便远道赴之,从学经论,又侍罗什入长安。先后在姑藏(今甘肃武威)和长安逍遥园参加罗什译场译经,评定经论。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僧肇常常讲习,被称为“解空第一”, 为“什门四圣”之一。著有《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及《宝藏记》、《维摩诘经注》等。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寂于长安, 年三十一岁。 ☚ 竺道生 僧叡 ☛ 僧肇 僧肇384—414东晋高僧、佛教学者。本姓张。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初醉心老庄玄学,后转治佛学。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圣”之一。曾先后在其姑臧(今甘肃武威) 和长安的译场助译。建立了中国化的般若空宗的哲学体系。主张一切虚无,没有实体,任何现象都是虚假幻象。认为事物仅存在于不同的时间里,刹那生灭,不随时间迁移。著作有《肇论》、《维摩诘经注》等。 ☚ 道生 范缜 ☛ 僧肇384—414东晋佛教学者。本姓张。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为鸠摩罗什门下四哲之一,与道生、道融、僧叡时称“四圣”。初醉心老庄、玄学,后读旧译《维摩诘经》,乃转而治佛学。曾先后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参加鸠摩罗什译场,评定经论。以擅长般若学著称,著有《肇论》、《维摩诘经注》等书,以发挥他的般若性空学说。 僧肇384—414十六国时期高僧,佛学理论家。俗姓张,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少时以佣书为业,历观经、史,颇喜老、庄之说。后出家,师事鸠摩罗什。死于长安。著作见于《肇论》一书中。代表作有《不真空论》、 《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是三论宗的奠基人。宣称物质世界的虚幻性,论证变化和运动都是假象,没有必要去认识它。鉴于佛无知,所以才无所不知。由此诱导人们去追求佛的境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