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偷税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偷税罪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故意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欺骗手段,隐瞒真实情况,逃避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国刑法中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 (1) 犯罪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2)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隐瞒、欺骗的方法,偷逃应交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认定情节是否严重,主要看偷税的数额、手段及造成的后果。(3) 犯罪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纳税非法获利的目的。偷税与漏税不同,漏税是由于行为人不了解或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主观上不具有逃避纳税的目的。对于漏税行为不能以偷税罪论处,应由税务管理部门依照税收法规处理。(4) 犯罪主体可以是负有纳税义务的一般公民,也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的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指在偷税中起直接策划或起主要作用的责任人员,一般是指该经济单位的负责人和负责纳税工作的人员。 偷税罪 偷税罪负有纳税义务的直接责任人员,故意违反国家税收政策法令,以不正当方式逃避缴纳应交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之一。偷税罪的基本特征是: (1) 侵犯客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及国家税收管理制度。(2) 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纳税义务的直接责任人员,包括一般公民和工商企业单位的有关直接责任人员。(3) 客观方面表现为通过隐瞒、涂改、伪造、欺骗等方式逃避纳税,且情节严重。一般的偷税行为不构成犯罪,可用行政处罚方式处理。情节严重主要指偷税数额较大,手段恶劣,多次偷税,屡教不改等。(4) 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逃避纳税义务之目的。过失行为不能构成本罪。 ☚ 银行法 偷越国 ☛ 偷税罪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方法逃避纳税的犯罪行为。在我国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对一般的偷税行为,责令其补税,或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 对严重的偷税行为,如:(1)偷税款数在当地比较大的;(2)一贯偷税,屡教不改的;(3)为了偷税伪造证件,毁灭证据的,只要具备此类情形之一者,就构成犯罪,除追交税款外,人民法院对直接责任人可按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处理。 偷税罪 偷税罪参见“偷税”。 ☚ 偷税 抗税 ☛ 偷税罪 偷税罪负有纳税义务或负责纳税义务的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履行纳税义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在我国,偷税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 (1) 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2)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逃避履行纳税义务,情节严重的行为。(3) 犯罪主体可以是一般公民,也可以是工商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的直接责任人员,但必须是具有纳税义务或负责纳税义务的人。(4) 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逃避履行纳税义务的目的。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如行为人由于不熟悉税法规定或工作上的疏忽,少报或漏报应税项目和各种生产、营业收入的,不能以偷税罪论处。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犯本罪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走私罪 抗税罪 ☛ 偷税罪offence of evading tax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