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偏执性精神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偏执性精神病

以妄想为主要精神症状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以被害和嫉妒妄想较为多见。妄想常具有系统性倾向,一般不导致人格缺损。包括:(1)偏执狂。比较少见。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以男性为多。病前人格过于自负、敏感、固执、自尊心强。当病人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时,对现实加以歪曲,逐渐形成妄想观念。病人在妄想的影响下,进一步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使其妄想不断强化与系统化。以被害妄想、嫉妒妄想较为多见。不出现幻觉。病程久长,往往终生不愈。人格完整,即使患病多年也无衰退现象。(2)偏执状态。较偏执狂多见,较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少见。多在30岁以后起病。病前人格特征、发病机理与偏执狂者相似。具有易感素质的人格与环境因素,特别是精神创伤互相作用,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妄想。以被害妄想、嫉妒妄想较为多见,其次是钟情妄想、夸大妄想。不出现幻觉。人格保持相对完整。本病不同于偏执狂的特点是妄想不如偏执狂牢固而系统,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对偏执狂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抗精神病药物和精神治疗结合进行。偏执性精神病受妄想的影响,常常引起诉讼问题,并可实施杀害等犯罪行为。

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

系精神病的一种。本病特点为持久的偏执妄想,包括偏执狂、偏执状态、妄想痴呆及更年期偏执等。治疗:可试用益气补肾宁心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山萸肉、枣仁、龟板、远志、五味子等;亦可用八味丸和安神丸,亦可试用谷氨酸、氯酯醒等。

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

是一大组精神病的统称。其共同的特点是持久的偏执性妄想。程度轻重不一,从仅仅是持续的牵连观念被害感,以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妒忌妄想等,但无幻觉。行为和情感反应与妄想观念相一致,智能仍保持良好。

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广义的指以某些妄想为主导症状的所有精神疾病,而狭义的只包括偏执狂、偏执状态、妄想痴呆和更年期偏执。
偏执狂 Heinroth(1818)首先描述一类具有持久妄想的病例称为Verrucktheit,Kahlbaum(1863)用偏执狂概括这种疾病。
关于偏执狂在疾病分类学中的位置,虽然Kolle(1931)追踪大宗病例认为属于精神分裂症,Dawson等(1960)、Mayer-Gross等(1960)亦主张不存在这一疾病,但一般仍将其作为独立疾病保留下来。
偏执狂约占住院精神病患者的1%(M.Bleuler,1974)。好发于30岁以上的中年人。男性多见,约占70%,脑力劳动者发生率较高。
偏执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遗传因素在本症发生中作用不甚明显。多数认为偏执狂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偏执狂的临床特征早为Kraepelin(1912)所描述,他认为本症“是由内因引起的,缓慢发展持久而不动摇的妄想系统,其思维和动作颇有条理,没有真性幻觉,其基本人格与临床状态相一致,这类人易于激动和暴躁,自尊心强”。事实上本症是在与周围发生多次冲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患者过于自负和敏感,当遇到挫折时即加以曲解,逐步形成妄想观念。在妄想的影响下患者与周围发生冲突,反过来又增强其妄想。患者的行为受妄想支配,病理性意志高度增强。
偏执狂以被害妄想开始,后来可出现夸大妄想,两者互相影响,可交织一起。钟情妄想和疑病妄想较少见。
本症的病程冗长,可能终生不愈。在长期病程中,精神状态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波动,但他们既不会完全恢复,又不致发生精神衰退。年老后由于精力和体力日渐衰弱,妄想可趋缓和。
抗精神病药物,胰岛素昏迷治疗和针灸、中药等均可应用,但效果不著。精神治疗可发挥一定作用。对妨碍社会秩序者应送精神病收容所管理和治疗。
偏执狂的预防在于及早矫正不健全的性格,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偏执状态 其本义是与偏执狂类似的一种状态,但后来在有些分类中,被赋于广泛的含义,等同于偏执性精神病。就狭义的概念而论,偏执状态是否为一独立的疾病单元尚未肯定。Kraepelin(1912)、Polatin(1975)认为偏执状态是介于偏执狂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的中间状态; Kolle(1931) 指出其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或特殊类型。Jaspers(1950)等强调偏执状态是在人格结构基础上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反应性失调。应当指出,偏执状态与偏执狂一样各具有若干特征,在它们归属未定之前,不宜把它们归入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以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这样可能有利于最后阐明它们的本质。
偏执状态约占国外住院病人的10%(Polatin,1975)。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性别差异不明显。Kolb认为本症患者多系未婚。国外报道文化水平与偏执状态的发生有关,如土著民族或少数民族发生率高。语言不通和适应困难时可能较易发生本症。如移民就容易罹患。
本症无明显遗传倾向。神经病理资料表明,本症无脑器质性疾病基础,而系不健全人格与环境因素(特别是精神创伤)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临床症状以妄想为主,不少是对现实环境中某一事件的曲解而引起病,后经病态发展逐渐形成较系统的妄想。妄想多为迫害性,其次为夸大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和诉讼狂等。除妄想外无其他思维障碍。没有幻觉和其他感知障碍。如不触及妄想内容,情绪反应是适当的。人格保持相对完整,工作、学习和社会适应良好。定向和记忆正常,智能无损害,缺乏自知力。
病程常延续数年而不发生精神衰退。此类病例不易被发现,往往延误治疗时机,总的预后不如精神分裂症。
偏执状态需与偏执狂进行鉴别。本症患者的妄想不如偏执狂牢固而有系统,病程亦较短,可资区别。
偏执状态的治疗可参照精神分裂症。
妄想痴呆 由Kahlbaum (1863)提出,系一类发生于年龄较大的精神病。Kraepelin(1893)将其由早发性痴呆中分出,认为它是介于偏执狂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的中间状态。他认为“他们的情感、意志和外表行为很少受到损害,不适当的动作是由妄想决定的。”
妄想痴呆亦以妄想为临床特征,但它们往往建筑在虚构的基础上,内容夸大、荒诞,常伴发幻觉。
目前各地对妄想痴呆的观点大体一致,认为它是一组具有若干特征的症状群,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变异型,趋向取消这一分类。国内外有人主张暂时保留,以便继续观察研究。
更年期偏执 又称更年期妄想痴呆,是一类发生于更年期的以妄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病。Kraepelin首先将更年期抑郁症从周期发作型的忧郁症中分出,后来将其与更年期偏执合称为更年期精神病。近年来对更年期精神病在疾病分类学中的位置提出异议,倾向取消此病名,而将更年期忧郁症和更年期偏执分别列于情感性精神病和偏执性精神病项下。
更年期偏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一般认为机体逐渐衰老,内分泌功能失调,各种躯体疾患和精神因素的影响是发生本症的重要因素。本症以女性较多见。
本症的临床特征有:
❶发生于更年期,常伴忧郁,激动和焦虑。
❷妄想系统性不强,结构简单,内容不荒诞,妄想对象多为周围人。
❸常见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等。
❹可有听、嗅幻觉。
❺人格保持完整,病程长久亦不发生衰退。
❻除妄想外无其他思维障碍。
本症的病程较长,预后较差,病情往往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目前关于更年期偏执是否为一独立疾病争论较大,虽然不少人认为本症系发生在更年期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但尚无充分证据否定它为一独立的疾病单元。(见“更年期精神病”条)。

☚ 更年期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 ☛
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

一组以妄想为主的精神病。病人的情感反应和行为与妄想内容相一致,智能保持良好,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包括偏执狂、偏执状态和其他偏执性精神病。病因未明,发病多在30岁以后,往往是在偏执型人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病前性格大多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过于自负,嫉妒心强,好记仇,对生活中的挫折常加以曲解,认为别人有意打击陷害。偏执狂很少见. 以迫害妄想为主,后来可出现夸大妄想,两者交织在一起。妄想结构系统而牢固,无幻觉,人格始终保持完整。病程冗长,预后不良。偏执状态较偏执狂多,而比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妄想不如偏执狂系统,又不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那样泛化和荒诞离奇,可有与妄想相联系的幻觉,但不突出,人格保持相对完整;预后好于偏执狂。调整生活环境和心理治疗对一部分病例有效。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状态 ☛
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

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妄想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有时不经了解,难辨真伪,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的异常。情感和人格一般保持完好,行为态度和言语均正常,较少出现幻觉,也很少出现精神衰退。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狂 ☛
000049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