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假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假释

黄云纪,字禹詻,号假释,晚号清遗,清南海人。工诗歌,通篆隶,精治印。有《百忍斋印稿》。

假释jiǎshì

将刑期未满的犯人依法暂时释放。如假释期间不再犯罪,就算作原刑期已经执行完毕,否则就把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

假释jiǎ shì

将未满刑期的犯人暂时释放。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Conditional release,假释出狱。”

假释

假释

指对于被判处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认为确有悔改,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根据我国刑法,其适用条件是:
❶适用对象。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❷适用时须已实际执行一定刑期。其中被判处有期徒刑的,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须实际执行10年以上;但如有特殊情节,可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❸服刑的犯罪分子必须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最关键的条件。在假释期内,如不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如果再犯新罪,撤销假释,适用数罪并罚。

☚ 量刑   减刑 ☛
释放

释放

释(开释;保~;解释;省~)放(放出;放遣;解放;开放;疏放) 遣(遣发;遣散;解遣) 纵(纵舍;解纵) 免(免放) 逸(乃~楚囚) 赦 舍 置 解械 解脱 摘脱 开出
释放无罪被冤的人:释冤 解结
获得释放:获释
 免罪获释:脱械
怜悯释放:矜释
晓谕释放:省放
教训并释放:训放
对罪犯杖责后释放:决放
宽恕,释放:释亮
审查释放:审释
 查核释放:审放
赦免释放:放罪 赦放 蠲放 宥释 宥纵
免罪释放:蠲放赦释
暂时释放:假释
随便释放:索放 素放
枉法释放罪犯:纵出
释放停刑:放停

☚ 宽免   邮电工作 ☛

假释

刑法术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政府制定的刑事法规中,也有关于假释的规定。如1931年《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暂行刑律》第十二章规定:“受徒刑之执行,而有后悔之实据者,有期徒刑逾二分之一后,由县审判机关报告特区审判机关,许假释出狱。但有期徒刑之执行未满半年者,不在此限。”1949年1月《华北人民政府为清理已决及未决案犯的训令》中规定:“监所对案犯之合于下列条件者应备具理由报请该管司法机关转呈行署核准假释:(1)对所犯罪行有深切认识,且悔改有据者。(2)无期徒刑执行逾八年,有期徒刑执行逾二分之一者,但半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在此限。”


假释

对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我国刑法规定,适用假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2:(1)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2)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可以例外。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假释考验期,有期徒刑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为10年,从假释之日计起。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监督,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即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再犯新罪,就由审理新罪的法院撤销假释,将前罪未服满的刑期和新罪应判之刑,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罚。假释与缓刑不同:(1)假释是在执行期中因特殊原因而附条件的释放,缓刑是对轻罪判处轻刑而有条件地不执行。(2)假释不执行的刑期是原判刑罚减去执行部分后的余刑,缓刑不执行的刑罚,是判决的全部刑期。(3)假释考验期满,以后再犯新罪时,可能构成累犯,缓刑期满,以后再犯新罪时,不发生累犯问题。假释与监外执行也不同:被假释的罪犯,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决已经执行完毕;而监外执行,只要妨碍监内执行的条件一旦消失,就要收监执行余刑。

假释

又称“假出狱”。对判处自由刑的犯罪分子,服刑尚未期满,但确有悔改表现,将其暂时释放,经过一定的考验期,如无犯罪行为发生,即视原判刑罚执行完毕的制度。假释制度创始于英国,现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中国刑法规定,适用假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 必须是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刑罚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必须实际执行10年以上;(3)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假释考验期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残余刑期不再收监执行。如果在假释期间再犯新罪,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假释

又称“假出狱”。对被判处徒刑的犯罪分子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为英国首创。根据我国刑法,适用的条件是:1.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原判刑罚执行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执行10年以上(特殊情况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3.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假释的考验期,判处有期徒刑的为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为10年。在考验期内未犯新罪的,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再犯新罪,撤销假释,把旧罪尚未执行的刑罚同新罪的刑罚实行并罚。

假释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在执行一定时间后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中国刑法规定适用假释的条件有: (1)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2)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必须实际执行10年以上,有特殊情节的可以例外。假释考验期限,有期徒刑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如未再犯罪,即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如果再犯新罪,即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和新罪所判处的刑罚,按数罪并罚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其假释出狱的日数,不计算在刑期之内。

假释

假释

又称“假出狱”。指对未服完刑期的犯人,暂时予以释放,经过在狱外一段时期的考验,如果再未发生新的犯罪,即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假释制度萌芽法国,只适用于幼年犯。19世纪初英国制定一种“释放票”,对表现好的犯人发给释放票,恢复其被监视下的自由,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为制度性的假释,为各国所仿效。但是对于适用假释的条件,各国规定不一。按照中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假释的适用条件是: (1) 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且已经执行了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 (2) 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被认为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假释的考验期限; 有期徒刑为未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为10年,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公安部门是罪犯假释考验期内的监督考察机关。如考验期满未发现有新的犯罪行为,即认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如果再犯新罪,则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完的刑罚和新罪所判处的刑罚,按数罪并罚规定合并决定执行的刑罚。

☚ 领事裁判权   假冒商标罪 ☛
假释

假释

对犯罪人在服刑达到一定时间有良好表现时而给予的有条件的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的条件是:必须被假释者同意;犯人服刑已达被判刑期2/3且至少已满6个月;经法院审查案件的情节、行为人过去的生活及人格、服刑期间的表现、如获释放能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生活不再犯罪确有依据,释放犯罪者不影响维护法律秩序及社会安宁等。假释的时间相等于犯罪人被判刑期所剩余的未服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5年。如属几种刑罚同时执行的情况,犯罪人已服刑达到刑期总和的2/3时,法院应依上述有关规定对该犯罪人作出假释的决定。有关缓刑的规定,一般均适用于假释。在假释期间,如违反有关假释的义务和规定,其假释即行被废止。假释期间如无导致可废止假释的原因,假释期届满时,其刑罚即宣告消灭。

☚ 徒刑的延缓执行   附加刑 ☛

假释

conditional (/parole provisional)release;release on parole


假释

release on parole

假释

free sb on probation;release on paro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