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俾斯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俾斯麦1815—1898Bismarck-Schon-hausen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生于勃兰登堡的容克(即贵族庄园主)世家。早年进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当过公务员、法律报告员,并经营农庄。1847年被选为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后历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代表会公使、驻俄公使、驻法大使等。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主张在容克贵族领导下,采取铁血政策,以普鲁士为中心自上而下地统一德国。旋通过发动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统一了德意志。他亦获得公爵称号,成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宰相任内统一货币和法律,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反对议会中天主教中央党的分裂主义,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法令》和《工人伤残老病社会保险纲领》、《意外事件保险法》,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帮助镇压巴黎公社,制订主要针对法俄的所谓“大陆政策”,竭力想争霸欧洲,并在非洲、大洋洲进行殖民扩张。1890年3月被皇帝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度过余生。撰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俾斯麦 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宰相。出身于贵族家庭。1847年当选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任普驻法兰克福联邦议会代表。1859、1861年先后出任驻俄公使和驻法大使。1862~1890年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丹麦战争(1864)、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1871年参与镇压法国的巴黎公社。1871~1890年又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为维护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颁布《反对社会主义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实行“大陆政策”,力图拉拢俄、奥,孤立法国,以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80年代开始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扩张。1890年因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被迫去职。 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宰相。1815年4月1日生于贵族庄园主家庭,6岁起在柏林受严格教育,17岁后在格廷根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1845年任萨克森省议会议员,1847年任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以极力维护容克阶级利益而闻名。1848年德国革命时期反对革命。1859年任普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9月~1890年出任普鲁士首相。主张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并赢得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普法战争,统一了德国。于1871~1890年兼任帝国首相。是1871~1890年德意志帝国实际领导人。1890年3月被迫辞职。1898年7月30日卒。其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于死后出版。 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Bisimai, Otto Furst Von Bismarck德国政治家。1815年4月1日出生于勃兰登堡阿尔特雷恩豪森庄园的容克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1847年为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当时思想保守, 反对德国统一,竭力主张维持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德意志联邦。1851年出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代表会公使,1859年出任驻俄公使, 1861年任驻法大使。这一时期思想发生变化,主张在普鲁士领导下以武力统一德国。1862年9月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 几天后, 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即席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深思熟虑的谈话:“当代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并声称这已是普鲁士依仗自己的军事实力取得好处的时候了。由此,被人称为“铁血宰相”,所推行的政策也被称为“铁血政策”。“铁血政策”又被后人当作战争政策与穷兵黩武的代名词。此后不顾议会中多数派的反对与 “违宪”的指责, 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并不断煽动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1864年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王朝的战争, 兼并了属丹麦国王领地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小公国, 因此被封伯爵。1866年在法国的默许下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 即普奥战争, 战争连续了7个星期, 在关键的7月3日萨尔瓦战役中与普鲁士国王亲临战场观战, 普军获胜后, 说服国王停止追击奥军, 以免刺激其他大国。8月签订布拉格和约,迫使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不久建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由莱茵河以北的22个德意志国家及3个自由市参加。1870年, 为了统一法国庇护的南德意志四国, 决意发动对法国的战争。7月13日普鲁士国王从休养地埃姆斯温泉发来急电, 俾斯麦加上了侮辱法国皇帝的字样, 并在报上公开发表, 使其成了引逗 “高卢公牛” 的 “红布”, 法国于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 早有准备的普军很快击败了法军, 并进军巴黎城下, 迫使法国新政权赔偿巨款, 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1871年1 月 18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被任命为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邦宰相, 并晋封为侯爵。70年代初期,又掀起“文化斗争”,反对代表天主教会与西南德意志分离势力的中央党, 借机剥夺了教会的相对独立权。但不久即与中央党妥协, 转而进攻工人运动,1878年10月使议会通过“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即“非常法”),社会民主党被迫转入地下。在外交上,推行“大陆政策”,力图保证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其主要做法是:孤立法国;阻止法俄接近;阻止俄国向中欧、南欧发展,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互相制约。1873年促成俄、奥、德三皇协定; 1879年使德国与奥匈缔结秘密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三国的秘密军事同盟。80年代还促进德国向亚、非、拉开拓殖民地。1888年,年轻的威廉二世继位当皇帝, 威廉主张实行称霸世界的“世界政策”,与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发生冲突。1890年3月被迫辞职,被封为布劳恩公爵。1898年在自己的庄园去世。后人认为, 俾斯麦当政后实行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内外政策, 比较符合德国当时的现实。 ☚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拉萨尔 ☛ 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BisimaiOttoFurstvonBismarck德国政治家,“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勃兰登堡阿尔特雷恩豪森庄园的容克(即贵族庄园主)世家。幼年受过严格教育。1832—1835年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在柏林的法院当公务员。1839年弃职回乡经营农业。1847年为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1851年出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联邦代表公使。思想保守,主张普鲁士领导统一运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1859年后相继出使俄、法。1862年9月,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几天后,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发表即席谈话,宣布要用“铁和血”即暴力统一德国,由此被人称为“铁血宰相”,推行的政策也被称为“铁血政策”。此后,不顾议会中多数的反对,大力发展军事力量。1864年发动对丹麦的战争,获胜。被封为伯爵。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两次获胜,迫使奥地利退出德国的统一,建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7月,修改普鲁士国王从休养地埃姆斯温泉发来急电,使其含有侮辱法皇之意,并公开发表,诱使法国于7月19日向普鲁士宣战。早有准备的普军很快击败了法军。1871年1月18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被认命为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邦宰相,并晋封为公爵。70年代初期,掀起“文化斗争”,反对代表天主教会与分离势力的中央党,削弱教会的影响。1878年在议会通过“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即“非常法”),延用到1890年。在外交上,推行“大陆政策”,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1882年结成德、奥、意3国的秘密军事同盟。1890年,因与1888年继位的威廉二世有摩擦而被迫辞职。 ☚ 恩格斯 伯恩施坦 ☛ 俾斯麦1815—1898Otto Furst von Bismarck-Schonhausen德国政治家、外交家。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因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王朝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被称为“铁血宰相”。1871年任德意志帝国首相。曾参与镇压巴黎公社。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迫害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后因与德皇意见不合,于1890年辞职。 俾斯麦1815~1898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政治家。 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首相。生于施恩豪森一容克贵族家庭,性格好斗。1847年任普鲁士王国国会议员。1851—1859年任普驻法兰克福邦联议会代表,主张由普鲁士领导实现德国统一。后出任俄,法大使。1862—1871年任普首相兼外交大臣,公开提出强权和 “铁血政策”,不顾资产阶级议员反对,扩充军队。先后发动对丹麦(1864)、奥地利 (1866) 的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后期实现了以普王国为中心的德国统一。1871年—1890年任德意志帝国首相。1871年武装干涉巴黎公社革命,1873年策划成立德、俄、奥“三皇同盟”。1878年颁布《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党。1879年策划建立德奥军事同盟。80年代,参加瓜分非洲、侵略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对内进行许多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1890年因与威廉二世不和被迫辞职。1898年7月30日,在家中去世。著有《回忆与思考》(死后出版)等。 ☚ 德意志统一运动 马克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