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金石棺线刻杂剧图
金代戏曲文物。出土时间、地点不详,1978年由河南修武县文化馆发现并收藏。该图刻于一石棺右侧,高约五十厘米,长一百一十厘米,阴线绘刻。共刻十二人,中间两人表演,伴奏乐队十人,左四右六分列两边。表演者中,左一人侧身而立,戴花脚幞头,着圆领窄袖袍,腰系带,袖管特长,双臂绞袖作舞;右一人身材瘦小,高鼻,戴花脚幞头,穿圆领窄袖长袍,双臂绞袖于身后,右脚高抬。左侧四伴奏者中,前排二人戴无脚幞头,穿圆领长袍,腰系杖鼓,正在击打;后排二人戴展脚幞头,穿圆领宽袖袍,均吹觱篥。右侧六伴奏者中,前排二人戴无脚幞头,穿圆领长袍,腰裹围肚,外系带,均执手鼓击打;后排左一人,戴无脚幞头,穿圆领宽袖长袍,正执拍板击节;中二人戴曲脚幞头,穿宽袖袍,均吹觱篥;右一人戴软脚幞头,穿圆领长袍,腰束带,正击大鼓。图的中部竖刻正楷“小石调嘉庆乐”六字。此图场面宏大、参演人数众多、衣着整齐,具有宫廷杂剧风格。